×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詳情請聯繫客服,祝您購物愉快!
立即下單

健康土壤培育與實踐指引-健康土壤的生態管理(原著第四版)
NT$ 1398  

健康土壤培育與實踐指引-健康土壤的生態管理(原著第四版)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作 者:(美)弗雷德·馬格多夫,(美)哈羅德·範·埃斯 著 陳能場 等 譯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頁 數:460


裝 幀:精裝


ISBN:9787122447623

內容簡介

《健康土壤培育與實踐指南—健康土壤的生態管理》不僅對土壤健康的各種構建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而且列舉了許多具體案例,為土壤健康的構建給出了大量的實踐方法。本書旨在讓讀者全面了解土壤健康的重要性,並提出有益於生態環境保育的措施,以幫助維護和培育健康的土壤。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並不是簡單地針對某種問題給出具體化的普適性建議,而是教導人們如何通過分析土壤狀態、全面掌握和了解土壤的有關信息,然後根據土壤特性和相關管理措施的優缺點,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讓讀者透過自己的思考與探索來得出一個最佳答案。

本書從理論到實踐都用通俗的語言給予了最深刻、最全面的描述,是長期工作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廣大農業科技研究和推廣人員,農場(畜禽養殖場)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有關專業的學生、教師和研究人員都可學習與參考的一本實用性工具書。

 作者簡介

馬格多夫(Fred Magdoff),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植物和土壤科學的名譽教授,也是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兼職教授。他擔任佛蒙特大學植物和土壤科學系主任達八年之久,而後二十年擔任美國農業部可持續農業研究與教育(SARE)計劃的東北12個州的協調員。他也是美國農藝學會的會員。他所從事的研究領域覆蓋土壤中氮和磷的測試,肥料對土壤特性和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土壤pH值緩衝,以及許多其他與土壤健康有關的問題。他和他的妻子住在佛蒙特州的伯靈頓和弗萊徹,有一個大花園,養了一條狗、兩隻貓,偶爾還養一群雞和一小群肉牛。

哈羅德·範·埃斯(Harold van Es),康奈爾大學土壤科學教授,曾擔任作物與土壤科學系主任。他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後移居美國攻讀研究生,並一直從事科學研究。他目前的研究重點是土壤健康、數字農業和環境統計。他是廣泛使用的土壤健康綜合評價(CASH)土壤健康測試技術共同開發者之一,也是Adapt-N技術的主要發明者,該技術已成功商業化,並在杜蘭減氮挑戰賽中獲得了100萬美元的獎金。他是美國土壤科學學會2016年的主席,也是該學會的會員,也是美國農學學會的會員。他和他的妻子住在紐約州蘭辛市,有三個孩子。

譯者簡歷

陳能場,1966年8月生,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1991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理學碩士,2000年日本鹿兒島大學農學博士。 1995年、2002年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研究中心、日本名城大學先端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工作。 2002年5月至2004年4月於日本鹿兒島大學擔任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2004年作為高級人才被引進到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工作。

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廣東省老科協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協環境生態領域首席科學傳播專家,農業農村部耕地品質建設專家指導組成員,廣東省第十二屆、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環保諮詢專家,阿拉善SEE第一、二屆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2018年被授予“廣東省十大科學傳播達人”稱號,作為負責人運行微信公眾號“土壤觀察”“土壤家”“環境與健康觀察”,環保公益歌曲《我們的土壤》歌詞作者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重金屬的根-土界面行為,植物葉片的氮素損失,土壤重金屬污染控制與修復,土壤污染-糧食安全-人體關係鏈條解析。

張俊伶,1970年11月生,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6年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碩士,德國霍恩海姆大學植物營養所博士,曾訪問美國哈佛大學、印第安納大學、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等。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健康工作小組組長、中國菌物學會內生菌及菌根真菌專業委員會主任等。

主要從事土壤健康和根際微生物相關的研究工作。在土壤健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微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土壤生物肥力、菌根真菌生理生態以及生物肥料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編《植物營養學》本科生教材。

吳家強,男,漢族,1968年4月出生,廣東江門人,華南農業大學本科,清華大學EMBA。 1996年5月加入九三學社,現任九三學社科技創新小組副組長、高級農藝師、江門市十大農業名家、江門市高層次人才及政府鄉村振興智庫中心專家庫諮詢類專家;江門市新型職業農民協會副會長、廣東省肥料協會水溶肥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3年創辦廣東傑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來,致力於推廣健康種植的創新技術與產品,2012年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率先出版《作物健康理療技術在中國探索》,推動生物刺激物在中國的發展,並與國內外多家生物刺激物知名企業(如意大利VALAGRO和西班牙LALLMAND公司等)和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華南農大等)建立緊密合作,構建極具市場競爭力的作物健康種植整體解決方案產品系列,其中「烏金綠」有機水溶肥品牌在2021年還成功入選中國農業推廣中心「減肥減藥」項目推薦產品名錄,新開發的「土貝康」根區微生態激活劑參加2022年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江門生物醫藥組預賽一等獎。企業每年服務華南區域的經作推廣面積約1000萬畝,並為社會培養了100多名農業專業人才,並與全國多位優秀的同行合作探索推廣數字化互聯網創新高效的種植技術服務模式,企業20年來專注健康種植技術服務成績突出,2022年入選成為首批中國農業服務聯盟會員。

李穎,博士,副研究員,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農業總監,巴黎氣候峰會“千分之四”減排倡議工作組成員,NatureNet科學獎學金合作研究導師。荷蘭瓦格寧根大學植物生物技術碩士及病害流行學博士。現在TNC主持研究並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搭建多利益相關方合作平臺,通過推廣再生農業(Regenerative Agriculture)措施等良好農田管理實踐提高農田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農田固碳減排措施的應用,加強糧食和營養安全、建設應對氣候的彈性農業體系和保護水質,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提供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NbS),為農戶持續增收和農業生產力可持續發展服務。李穎曾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跨國食品企業主持科學研究工作,在生物技術、農田病蟲害流行防治、農產品質安全、食品安全管理和可持續採購供應鏈方面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應用推廣經驗。主持及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農村部國家專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重大項目等研究,牽頭並參與多個企業研發和初創企業核心技術定位項目,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已出版多部著作並獲得多項研發專利。

譯者前言

一切植物所賴以生存的正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壤,植物的生長狀況與土壤的健康狀況是密不可分的。雖然人們早就意識到肥沃的土壤可以帶來高產量的作物,也明白耕作、灌溉、施肥對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性。但僅此而已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並減少能源的消耗,人們應該加深對土壤本身,以及土壤狀態和作物生長發育之間關係的了解。這也是譯者們翻譯本書的出發點──為了讓更多的人對土壤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在我國,人們對健康土壤管理措施重視度還遠遠不夠。人們想當然地將土壤視為沒有生命的物質,因此只重視了對作物的田間管理而忽略瞭如何讓土壤更具有活力,變得更健康。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土壤是一種緩慢燃燒其生命力來滋養人類的不可再生資源。從第一次刀耕火種開始,人類就走上了不斷開發土壤生命力的道路。幾千年過去,許多土壤的生命力被耗盡或正在耗盡,可怕的是,人類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發生與糧食安全息息相關。一旦土壤的生命力被耗盡,其對人類造成的損失將不可估量,好在,土壤生命力是可以重新活化的。所以,在研究各種耐幹旱作物、耐鹽堿作物等各種適應極端土壤條件作物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對土壤的健康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書的功能就是為所有想改善土壤健康狀態的人提供一個強大的工具,當然,也是思想與知識的利器。先了解土壤、了解「健康」土壤的特性,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並生產出更健康的食物。本書的前兩個部分詳細介紹了土壤的重要性和健康土壤的標準,並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土壤的健康狀況是如何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過程的。

世界各地的土壤狀況紛繁多樣,由於氣候、環境、地形和人文因素的影響,針對土壤的健康狀態無法給出一個絕對統一的標準。同樣,針對同一個土壤問題也無法給出一個絕對有效的統一措施。因此,想要改善土壤健康條件,就需要在充分了解土壤各種性質的情況下因地制宜,選擇出最適合土壤改良的綜合管理措施。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書的後兩部分正是那柄魚竿,主要描述了一些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並給出了案例分析教導人們如何針對土壤的狀態來進行改良措施的實施。特別是在第四部分中強調了對土壤健康狀態評估的重要性和如何綜合利用多種土壤管理措施,給所有讀者實際的操作建議。

本書由兩位美國著名的土壤科學家和實踐家完成,並與農民的切身經歷相聯繫。深入淺出地介紹如何透過對土壤的健康管理來提高作物的健康狀態,無論是從學術性角度還是從實用性角度而言,都是一本土壤健康方面的佳作。

本書是原著《Building Soils for Better Crops:Ecological Management for Healthy Soils》第四版,是第三版的基礎上全面改版的新作。為了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在必要之處進行了腳註注釋,並在附錄增加了單位換算,同時保留了第三版的詞匯注釋;隨後,陳能場博士的恩師——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陳懷滿研究員逐字逐句地進行校對,並為本書撰寫了譯序;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一直倡導“培育健康土壤,發展健康農業,支撐健康中國”,非常熱心地為本書寫序;本書闡述土壤健康的各種培育方法,堪稱《耕作革命》一書的延伸,該書的主譯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長張甘霖研究員也欣然為本書寫了熱情洋溢的序言,在第四版翻譯完成後,張福鎖院士也欣然作序,這些序言更凸顯本書的價值。在此譯者們衷心感謝陳懷滿研究員、張福鎖院士、朱永官院士和張甘霖研究員對本書所做的肯定和貢獻。此外,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何小霞高級工程師協助校對了部分章節,在此致謝。

由於團隊成員知識有限,翻譯能力有待提高,時間倉促,如發現書中內容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學習,共同為土壤健康努力!

陳能場 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

張俊伶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吳家強 廣東傑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李 穎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農業

2023年10月

目錄

導言 1

第一篇 有機質:健康土壤的核心

第一章 健康的土壤 10

1.1 土壤是由什麼組成的? 11

1.2 您想要什麼樣的土壤? 13

1.3 土壤的性質與培育 14

1.4 土壤是如何退化的? 15

1.5 如何建立一個健康優質的土壤? 16

1.6 土壤健康、植物健康與人類健康 18

1.6.1 營養元素缺乏 18

1.6.2 元素毒害 19

1.6.3 人類健康 19

1.7 更廣闊的視野 20

參考文獻 20

第二章 有機質:它是什麼,為什麼如此重要 22

2.1 為什麼土壤有機質如此重要 26

2.1.1 植物營養 28

2.1.2 土壤生物的有益作用 30

2.1.3 土壤耕性 31

2.1.4 防止土壤酸化的措施 32

2.1.5 刺激根係發育 33

2.1.6 讓土壤變黑 33

2.1.7 防止有害化學物質 33

2.2 有機質與自然循環 34

2.2.1 碳循環 34

2.2.2 氮循環 36

2.2.3 水循環 38

2.3 總結 38

參考文獻 39

第三章 土壤有機質含量 40

3.1 自然因素 42

3.1.1 溫度 42

3.1.2 降雨 42

3.1.3 土壤質地 42

3.1.4 土壤排水與景觀位置 43

3.1.5 植被類型 43

3.1.6 酸性土壤 44

3.2 人類活動影響 44

3.2.1 耕作活動 45

3.2.2 作物輪作與覆蓋作物 46

3.2.3 氮肥的施用 47

3.2.4 有機改良劑的使用 48

3.3 土壤有機質分佈 48

3.3.1 隨土壤深度的變化 48

3.3.2 團聚體的內部和外部 48

3.4 活性有機質與惰性有機質 49

3.5 「活的」有機質含量 50

3.6 多少有機質才夠? 51

3.7 有機質與作物系統 52

3.8 提高和維持土壤有機質水準的動態變化 53

3.8.1 初始點 53

3.8.2 添加有機質 54

3.8.3 有機質的平衡水準 55

3.9 附錄 57

參考文獻 58

第四章 生命之土 60

4.1 土壤微生物 61

4.1.1 細菌 62

4.1.2 真菌 64

4.1.3 藻類 66

4.1.4 原生動物 67

4.2 小型和中型的土壤動物 67

4.2.1 線蟲 67

4.2.2 蚯蚓 68

4.2.3 昆蟲和其他小型中型土壤動物 69

4.3 大型土壤動物 69

4.4 植物根系 70

4.5 生物多樣性、豐度、活性與平衡 71

4.6 總結 73

參考文獻 73

第二篇 物理性質與營養循環

第五章 土壤顆粒、水和空氣 76

5.1 質地—一種基本的土壤特性 77

5.2 水分和通氣 78

5.3 有效水和根系生長 80

5.4 滲透與徑流 81

5.5 土壤水分與團聚作用 82

5.6 來自天際:氣候影響土壤過程 84

參考文獻 85

第六章 土壤退化:侵蝕、壓實與污染 86

6.1 侵蝕 87

6.1.1 水蝕 87

6.1.2 風蝕 88

6.1.3 滑坡 89

6.1.4 耕作侵蝕 90

6.2 土壤耕性和壓實 91

6.2.1 淺層壓實 91

6.2.2 底土壓實 93

6.3 壓實的後果 96

6.4 植物最佳生長的水分範圍 97

6.5 土壤化學污染 98

6.5.1 鹽土和鹽堿土 98

6.5.2 其他類型的化學污染 100

6.6 總結 101

參考文獻 101

第七章 碳和養分循環與流動 102

7.1 歷史上碳和養分流動變化 103

7.2 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中碳和養分濃度 105

7.3 現代農業中的循環與流動 106

7.4 農場規模的流動模式 107

7.5 大尺度流動模型 112

7.6 總結 115

參考文獻 115

第三篇 從生態角度管理土壤

第八章 土壤健康、植物健康與病蟲害 118

8.1 土壤性質及其相互關係 118

8.2 農業生態學原理 119

8.3 生態作物與土壤管理 122

8.3.1 地上生境管理 123

8.3.2 地下生境管理 124

8.4 植物防禦、管理實務與病蟲害 125

8.5 接種有益生物 129

8.6 總結 129

參考文獻 130

第九章 管理優質土壤:專注於有機質管理 131

9.1 有機質管理 132

9.1.1 使用有機物質 134

9.1.2 殘留物特性對土壤的影響 138

9.1.3 不同類型農場的有機質管理 143

9.2 維持土壤生物多樣性 145

9.3 有機質管理以外的措施 145

9.4 總結 146

參考文獻 146

案例研究 Bob Muth,新澤西州格洛斯特縣 148

第十章 覆蓋作物 151

10.1 覆蓋作物的好處 152

10.1.1 有機質 153

10.1.2 有益生物 153

10.2 覆蓋作物類型 154

10.2.1 豆類 154

10.2.2 冬季一年生豆類 157

10.2.3 夏季一年生豆類 159

10.2.4 兩年生及多年生豆科 160

10.2.5 禾本科類 161

10.2.6 其他作物 163

10.3 覆蓋作物管理 165

10.3.1 覆蓋作物混種 166

10.3.2 覆蓋作物和氮 166

10.3.3 種植 167

10.3.4 覆蓋作物滅茬 171

10.3.5 管理注意事項 171

參考文獻 172

案例研究 Gabe Brown,北達科他州 俾斯麥 174

第十一章 種植制度多樣化 176

11.1 為什麼要輪作? 177

11.2 輪作和土壤有機質水準 178

11.3 殘體的利用 180

11.4 物種豐富度與活躍生根期 180

11.5 輪作與水質和氮氣態的損失 181

11.6 農場勞動與經濟學 182

11.7 一般原則 183

11.8 輪作範例 185

11.9 複合農林系統 190

11.9.1 植物籬農 190

11.9.2 其他農林業實務 192

11.10 總結 193

參考文獻 193

案例研究 Celia Barss,佐治亞州雅典 196

第十二章 農牧結合 200

12.1 農牧結合的類型 201

12.2 糞肥 202

糞肥類型 202

12.3 糞肥處理系統 203

12.3.1 固體、液體或堆肥 203

12.3.2 糞肥的儲存 204

12.4 糞肥的化學特性 204

12.5 施肥對土壤的影響 206

對有機質的影響 206

12.6 糞肥施用 208

12.6.1 施用量 208

12.6.2 施用方法 209

12.6.3 施用時間 210

12.7 糞肥中的有效養分 211

12.8 放牧 212

12.9 糞肥施用的潛在問題 215

12.9.1 營養失衡與積累 215

12.9.2 養分的輸入與輸出 216

12.9.3 放牧造成的養分損失 217

12.10 總結 217

參考文獻 218

案例研究 Darrell Parks,堪薩斯州 曼哈頓 219

第十三章 堆肥製作與施用 221

13.1 製作堆肥 222

13.1.1 常見與不常見的原料 222

13.1.2 堆肥位置與尺寸 224

13.1.3 水分 225

13.1.4 監控與翻堆 225

13.1.5 控制病原體 227

13.1.6 腐熟階段 228

13.2 其他堆肥技術 228

13.3 堆肥的應用 229

13.4 堆肥的優點 231

13.5 總結 233

參考文獻 233

案例研究 Cam Tabb,西弗吉尼亞州卡尼斯維爾 235

第十四章 減少徑流與侵蝕 238

14.1 「可容忍」的土壤流失 240

14.2 異位效應 241

14.3 應對徑流及侵蝕問題 242

14.3.1 少耕 243

14.3.2 植物殘體的意義及其他用途 243

14.3.3 覆蓋作物 244

14.3.4 多年生輪作作物 245

14.3.5 添加有機物質 245

14.3.6 水土保持的其他措施及工程措施 246

參考文獻 248


第十五章 土壤壓實 250

15.1 不同壓實類型的診斷 251

15.1.1 地表封閉與結皮 251

15.1.2 表層壓實 252

15.1.3 底土壓實 253

15.2 緩解及防止壓實 254

15.3 總結 261

參考文獻 261

第十六章 保護性耕作 262

16.1 耕作制度 265

16.1.1 常規耕作 268

16.1.2 限制性耕作制度 271

16.2 哪一種耕作制度適合您的農場? 275

16.2.1 輪作耕作制度 276

16.2.2 現場作業時間安排 277

16.3 總結 278

參考文獻 278

案例研究 Steve Groff,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縣 279

第十七章 水分管理:灌溉排水 281

17.1 灌溉 283

17.1.1 地表水源 283

17.1.2 地下水 285

17.1.3 再生廢水及脫鹽海水 286

17.1.4 灌溉方法 286

17.1.5 環境問題與管理措施 288

17.1.6 農場層面的灌溉管理 290

17.2 排水 293

17.2.1 排水的好處 294

17.2.2 排水系統類型 295

17.2.3 排水問題 297

17.3 總結 299

參考文獻 299

第十八章 養分管理:簡介 301

18.1 基線:養分與植物健康、病蟲害、效益與環境 302

18.2 有機質和養分的有效性 303

18.3 改善農場養分循環 304

18.4 使用肥料和改良劑 307

18.4.1 養分來源:化學肥料與有機肥 307

18.4.2 商品肥料來源的選擇 310

18.4.3 使用方法與時間 311

18.4.4 耕作與肥力管理:要合並還是不合? 313

參考文獻 314

第十九章 氮磷管理 315

19.1 氮和磷的管理 318

19.1.1 評估養分有效性 319

19.1.2 估算作物氮需求的固定與適應性方法 321

19.1.3 季末評估 322

19.2 規劃氮和磷管理 322

19.2.1 減少氮和磷損失 325

19.2.2 養分供需平衡 330

19.2.3 利用有機磷和鉀資源 330

19.2.4 管理高磷土壤 330

19.3 總結 332

參考文獻 332

第二十章 其他肥力問題:養分、CEC、酸堿度 334

20.1 其他養分 334

20.2 陽離子交換量(CEC)管理 338

20.3 土壤酸度 339

20.3.1 背景 339

20.3.2 酸性土壤改良 341

20.4 堿土和鹽土的修復 343

參考文獻 344

第二十一章 最大化利用常規土壤和植物分析結果 346

21.1 土樣採集 347

21.2 測土施肥的準確性 348

21.3 土壤檢測的困惑 349

21.3.1 不同的實驗室程序 349

21.3.2 以不同的方式給出土壤檢測報告 350

21.3.3 不同的推薦系統 350

21.3.4 植物組織檢測 353

21.3.5 您應該怎麼做? 353

21.4 土壤氮素檢測 355

21.5 傳感與建模檢測氮缺乏 356

21.6 土壤磷檢測 358

21.7 土壤有機質檢測 359

21.8 土壤pH值、石灰需求量的檢測 359

21.9 土壤檢測結果解釋 359

21.10 調整土壤檢測建議 369

21.11 調整施肥量 370

21.12 管理田間養分變異 371

21.13 測試高架溫室栽培土壤 372

21.14 無土壤測試下的營養推薦 372

21.15 總結 373

21.16 附錄:基礎陽離子飽和比 374

參考文獻 375

第二十二章 城市農場、花園以及綠地土壤 377

22.1 城市土壤的共同挑戰 378

22.2 土壤污染物測試 381

22.3 土壤修復策略 382

22.4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 385

22.4.1 土壤修復措施 385

22.4.2 特殊的混合土壤和行道樹 386

22.5 其他建築方面的考慮 387

22.6 總結 389

參考文獻 389

案例研究 城市經驗農場,加利福尼亞州 奧克蘭 390

第四篇 綜合考量

第二十三章 您的土壤有多好-土壤健康的田間與實驗室評估 394

23.1 田間觀察 395

23.2 田間指標 396

23.3 實驗室土壤健康檢測 402

23.3.1 綜合土壤檢測 402

23.3.2 微生物土壤檢測 405

23.4 總結 406

參考文獻 407

第二十四章 綜合考量 408

24.1 普適性方法 410

24.2 對您的農場來說意義在哪裡? 412

24.3 消減土壤障礙的措施 412

24.3.1 糧食作物農場 415

24.3.2 種養一體化 416

24.3.3 蔬菜農場 416

24.3.4 水果農場與園林綠化 418

24.4 後記 418

詞匯表 419

附錄:單位換算 426

索引 427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龍門書局

ISBN:9787508863726

版次: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4

字數:250000

內容簡介

《生態農地實踐與展望》針對現代農業面臨的生態環境與健康問題,提出了生態農地的基本概念、邊界及特點,介紹了其中的生態學原理與應用技術。從養分、水分、病蟲害、雜草等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生態農地的管理技術和綜合增產技術,並結合具體應用案例探討了生態農地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後,以弘毅生態農場為例,介紹了生態農地的經營模式、發展策略及推廣前景。

《生態農地實踐與展望》可供農業相關的政府工作人員、研究院所研究人員及高等院校師生參考使用。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次綠色及其問題 1


1.1.1 背景 1


1.1.2次綠色並非「綠色」 2


1.1.3教訓與驗 6


1.1.4呼喚生態的綠色 7


1.1.5來自我國案例 7


1.2生態農地概論 8


1.2.1生態農地的基本概念與要求 8


1.2.2生態農地的特徵 8


1.3農地生態系基本原理 11


1.3.1水熱耦合 11


1.3.2土壤碳氮庫培育 11


1.3.3生物多樣性及其維持機制 12


1.3.4生態位 12


1.3.5人工生態系設計 13


1.4生態農地管理技術體系 13


1.5生態農地能養活更多的人口 15


1.6生態農地綜合效益 16


1.7生態農地與鄉村振興 18


第2章 生態農地養分管理


2.1生態農地養分來源


2.2氮循環 22


2.2.1農田生態系氮素輸入項 22


2.2.2農田生態系氮輸出項 23


2.2.3農田生態系氮收支 23


2.3土壤有機質培育技術 24


2.3.1土壤有機質的概念 24


2.3.2土壤有機質的來源 25


2.3.3土壤有機質的能 26


2.3.4健康的源頭在於土壤有機質 28


2.3.5弘毅生態農場案例 30


2.4土壤生物的能與培育方法 34


2.4.1土壤生能 35


2.4.2土壤退化與土壤生物的關係 36


2.4.3土壤生物恢復案例 37


2.5有害元素控制 40


第3章 生態農地水分管理 43


3.1天然降水管理 43


3.1.1雨養農業 43


3.1.2雨水管理 44


3.1.3內蒙有機農業水分管理案例 45


3.2 降雪 47


3.3灌溉技術 47


3.3.1 漫灌 48


3.3.2 噴灌 49


3.3.3微噴灌 49


3.3.4 滴灌 49


3.3.5 滲灌 50


3.3.6調虧灌溉 50


3.3.7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 51


3.4土壤保墒技術 52


3.4.1深耕蓄墒 53


3.4.2耙耱保墒 53


3.4.3提墒 54


3.4.4中耕保墒 55


3.4.5「四墒」整地法 55


3.4.6「三深」耕作法 55


3.4.7「四早三多」耕作法 56


3.5肥水管理 56


3.5.1肥水的來源 56


3.5.2肥水的營養特性 56


3.5.3肥水的防病蟲害效果 57


3.5.4肥水一體化智慧灌溉系統 58


3.5.5應用案例 59


第4章 生態農地病蟲害管理 62


4.1生態農地裡的害蟲 62


4.1.1害蟲的類型 62


4.1.2害蟲的兩面性 63


4.1.3蟲害的成因


4.2對抗治蟲弊端 66


4.3生態防蟲措施 66


4.3.1燈光誘殺 67


4.3.2性誘殺 67


4.3.3糖醋誘殺 67


4.3.4穀草把誘卵 67


4.3.5黃板誘殺 67


4.3.6植物誘殺 67


4.3.7銀灰膜避蚜 68


4.3.8泡桐葉誘殺 68


4.3.9沼液殺蚜蟲 68


4.3.10中草萃取液殺蟲 68


4.4生態防蟲案例 68


4.4.1特殊光譜誘捕 68


4.4.2增加生物多樣性 69


4.4.3生態控蟲的效果 69


4.5生態農地蟲害的「四道防線」 71


4.6害蟲資源化 74


4.6.1東亞飛蝗 74


4.6.2黃粉蟲 77


4.6.3蟬若蟲 79


4.7生態農地病害管理 81


4.7.1生態農地病害的種類 82


4.7.2農地病害傳統化學方法的優缺點 82


4.7.3農地病害的生態方法 84


第5章 生態農地雜草管理 88


5.1農地裡的雜草 88


5.1.1雜草的概念 88


5.1.2雜草的種類 89


5.1.3全球有名的十大雜草 91


5.2雜草的來源 93


5.3化學除草及其危害 94


5.4物理除草 95


5.5生態除草 96


5.6生態除草案例 97


5.6.1 竭庫 97


5.6.2 斷流 98


5.6.3把握時機 98


5.7雜草資源化 98


5.7.1雜草可作為抗性基因材料和病蟲草害 98


5.7.2雜草飼用化、食用化及化 99


5.7.3雜草肥料化 99


第6章 生態農地綜合增產技術 101


6.1深耕碎土 101


6.1.1深耕增產的原理 101


6.1.2深耕機械 103


6.1.3深耕時間 103


6.1.4耕作深度 104


6.1.5深耕增產案例 104


6.2合理灌溉 105


6.3間作套種 106


輪作 107


6.5以銷促產 108


第7章 生態農地的濟效益 110


7.1生態農地與有機食品生產 110


7.1.1有機食品和一般食品不一樣 110


7.1.2消費者購買有機食品的理由 111


7.1.3有機食品必須在生態農地生產 112


7.2市場需求 114


7.3生態農產品加工與銷售 115


7.3.1農產品加工 115


7.3.2農產品銷售 ——電子商務 118


7.4告別農產品滯銷 119


第8章 生態農地的環境效益 122


8.1生物多樣性保育 122


8.2耕地固碳 124


8.2.1耕地變成“黑色”,捕獲巨量溫室氣體 124


8.2.2耕地固碳潛能 127


8.3從源頭減少非點源污染 127


8.4告別「白色污染」 130


8.5鄉村生態復育 132


8.6生態農地綜合能 134


第9章 生態農地的營模式與發展策略-以弘毅生態農場為例 136


9.1弘毅生態農場簡介 136


9.2弘毅生態農場主要技術創新 137


9.3弘毅生態農場營模式與發展策略 138


9.3.1營模式 138


9.3.2發展策略 139


9.4弘毅生態農場主要技術 139


9.5弘毅生態農場產品銷售 141


9.6利益連結機制 143


9.7弘毅生態小院 145


9.8農戶從懷疑到積極參與 150


9.9學術界、政府與消費者評價 152


9.9.1學術界評估 153


9.9.2政府評價與採用 154


9.9.3消費者評價 154


9.10全國推廣應用況與效益 155


9.10.1全國推廣應用況 155


9.10.2濟效益 155


9.10.3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156


第10章 展望 157


10.1發展生態農業較符合中國國 157


10.1.1農業不能學美國 157


10.1.2農業生態問題的根源 157


10.1.3生態農業對現代農業的影響與角色 158


10.2美麗環境下的農地與農莊 159


10.2.1從源頭解決耕地污染 159


10.2.2未來農業遵循的原則 159


10.2.3未來的生態農莊 161


10.3未來農業科技爆發點 163


10.4生態農業 165


10.5發起真正的綠色 167


參考文獻 169


索引 182

土壤生態研究與展望

ISBN:9787508863641

出版社:龍門書局

作者:張福鎖

出版時間:2024-01-01

印刷時間:2024-01-01

版次:1印次: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頁數:424

字數:550000

內容簡介

土壤中蘊育了大量的生命有機體,這些生命有機體及其環境組成了土壤生態系統。土壤生態系中土壤生物之間的互作,以及土壤和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和資訊流的傳遞和流動,形成了紛繁複雜的地下網絡和生態過程。本書介紹來國內外在植物與土壤生物(動物與微生物)、土壤動物與微生物、土壤動物與動物、植物根系與根系、土壤微生物與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能、在生態農業中的重要角色等研究與應用方面的展,並對今後的工行了展望。內容上兼顧學術性和科普性,同時著重實用性。

 目錄

第1章 植物根際生態研究與展望


1.1 根際生態系理論概述


1.1.1 根際生態系理論架構


1.1.2 根際生態系理論的層次性


1.2 根際生態系的主要過程


1.2.1 根際物理過程


1.2.2 根際化學過程


1.2.3 根際生物學過程


1.3 根際生態系理論的應用


1.3.1 根際生態系理論在農業綠色永續發展中的重要性


1.3.2 根際生態系理論應用於農業生產的實例


1.3.3 根際生態繫管理未來提升的方向


第2章 土壤微生物生態研究與展望


2.1 土壤微生物生態概論


2.1.1 土壤微生物物種組成


2.1.2 土壤微生物的相互關係


2.1.3 影響土壤微生物的環境因素


2.1.4 土壤微生物的空間分佈


2.2 土壤微能


2.2.1 土壤微生物與養分循環


2.2.2 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生長與健康


2.2.3 土壤微生物與污染棲地修復


2.3 土壤微能調控


2.3.1 養分循環微生物調控


2.3.2 植物促進微生物調控


2.3.3 植物病原微生物調控


2.3.4 污染物降解微生物調控


2.4 土壤微能調控展望


2.4.1 土壤微生物互作網絡


2.4.2 土壤微生物系統調控


2.4.3 土壤微生能協同調控


第3章 土壤動物生態研究與展望


3.1 土壤動物類群及生態學特徵


3.1.1 土壤動物類群及多樣性概述


3.1.2 代表性土壤動物及基本特徵


3.2 土壤動物的能及指示作用


3.2.1 土壤動物的能


3.2.2 土壤動物的指示作用


3.3 土壤動物的調控與利用


3.3.1 土壤動物與退化生態系恢復


3.3.2 土壤動物與耕作土壤改良及作物健康


3.3.3 土壤動物資源的綜合利用


3.4 小結與展望


第4章 土壤食物網研究與展望


4.1 土壤食物網的組成與表徵


4.1.1 土壤食物網的組成


4.1.2 能量通道


4.1.3 生態網絡


4.2 農業管理措施對土壤食物網的調控作用


4.2.1 種植模式對土壤食物網的調控作用


4.2.2 耕作方式對土壤食物網的調控作用


4.2.3 施肥方式對土壤食物網的調控作用


4.3 土壤食物網介導的植物—土壤回饋作用


4.3.1 植物一土壤回饋的概念架構


4.3.2 土壤食物網在植物—土壤回饋中的作用機制


4.3.3 利用植物一土壤回饋提高農業永續性


4.3.4 全球變遷對農業生態系植物一土壤回饋的影響


4.4 小結與展望


第5章 植物及根系互作研究與展望


5.1 根系互作與生態能


5.1.1 間套作提高作物生產力水平


5.1.2 間套作增加作物的生產力穩定性


5.1.3 資源利用


5.2 根系互作的類型


5.2.1 作用


5.2.2 生態位互


5.2.3 根系間的競爭


5.2.4 根係可塑性與資源競爭能力


5.3 種間根系互作案例


5.3.1 間套作


5.3.2 農林複合系統


5.4 小結與展望


5.4.1 充分利用豆科作物和糧食作物的互作,發展生態集約化農業


5.4.2 根系互作與有機農業


5.4.3 發揮根系互作潛力,提高作物對磷肥的利用率


5.4.4 發揮根系互作潛力,提升作物穀粒微量元素含量


5.4.5 發揮根系互作潛力與品種篩選及育種問題


第6章 植物與微生物互作研究與展望


6.1 植物一根瘤菌互作


6.1.1 根瘤的種類、形成及固氮過程


6.1.2 根瘤菌劑及其在作物生產和生態恢復中的作用


6.1.3 根瘤菌劑利用的調控途徑


6.2 植物一自生固氮菌及聯合固氮菌互作


6.2.1 根際自生固氮菌和聯合固氮菌的特徵


6.2.2 根系分泌物對根際自生固氮菌及聯合固能的影響


6.2.3 根際自生固氮菌和聯合固氮菌對植物氮營養的貢獻


6.3 植物一菌根真菌互作


6.3.1 菌根的種類與特徵


6.3.2 AM真菌的能


6.3.3 植物—AM真菌共生關係的維持機制


植物—病原生物互作


.1 植物土傳病原微生物的種類及作用方式


.2 植物土傳病原微生物回饋互作原理


.3 根際微生物的


.4 植物生長促生菌


6.5 小結與展望


第7章 植物與土壤動物互作研究與展望


7.1 植物—大型土壤動物互作


7.1.1 概述


7.1.2 大型土壤動物對植物的影響


7.1.3 植物對大型土壤動物的影響


7.2 植物一中型土壤動物互作


7.2.1 概述


7.2.2 中型土壤動物對植物的影響


7.2.3 植物對中型土壤動物的影響


7.3 植物一小型土壤動物互作


7.3.1 概述


7.3.2 小型土壤動物對植物的影響


7.3.3 植物對小型土壤動物的影響


7.4 小結與展望


第8章 土壤動物與微生物互作研究與展望


8.1 土壤動物—微生物互作的主要類型


8.1.1 捕食關係


8.1.2 寄生關係


8.1.3 共生關係


8.1.4 競爭關係


8.2 土壤動物一微生物互作過程與機制


8.2.1白蟻與微生物互作


8.2.2切葉蟻與微生物互作


8.2.3蚯蚓與微生物互作


8.2.4線蟲與微生物互作


8.3土壤動物一微生物互作調控與應用


8.3.1利用土壤動物調控微生物


8.3.2利用微生物調控土壤動物


8.3.3植物一土壤動物一微生物綜合調控


8.4小結與展望


……


第9章植物次生物質介導的土壤生物化學作用


第10章土壤生態系能與利用


第11章土壤健康與調控


第12章土壤生態工程


參考文獻


索引

健康土壤培育與實踐指引-健康土壤的生態管理(原著第四版)
NT$1398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

您可能會喜歡

  • NT$1399

    觀賞鳥病診療原色圖譜+籠養鳥馴養技法與疾病防治(共2冊)

  • NT$1558

    飲料生產技術 +飲料工藝學(共2冊)

  • NT$1399

    新編賽鴿疾病診療全書+鴿病防治圖譜(全彩圖解共2冊)

  • NT$1498

    水稻病蟲草害診斷與防治原色圖譜 +稻田雜草原色圖譜與全程防除技術+水稻技術100問(共3冊)

  • NT$1590

    蔬菜醃漬加工技術 +蔬菜食品加工工藝與配方+蔬果加工工藝學(共3冊)

  • NT$2490

    2023年新版 作物營養缺素診斷與科學施肥(全彩圖版)

  • NT$1190

    圖解植物礦質營養元素與肥料

  • NT$1680

    氨基酸水溶性肥料+水溶性肥料生產與施用+正確選用肥料與科學施肥知識問答(共3冊)

  • NT$1498

    生態農業優質高產四位一體種植技術手冊+全息自然農法實踐(共2冊)

  • NT$1499

    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實用技術 +圖解植物礦質營養元素與肥料 +土壤肥料實用知識與技術(共3冊)

  • NT$2389

    中國酒麯製作技藝研究和應用 傳統白酒釀酒製酒工藝技法教程 酒麯大曲製作生產加工技術方法研究 酒類小曲等名酒釀造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