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167個練習(增訂版書法技法的分析與訓練)
作者:邱振中|責編:黃新萍
ISBN號:9787108071262
出版社:三聯書店
印次:1
開本:16開
頁數:401
出版時間:2021-04-01
印刷時間:2021-04-01
版次:1
內容簡介
中國書法包含豐富而複雜的技法,但從無一份關於全部技法的清單。 這是一本以167個練習組成的書法技法教材,涵蓋了從筆法、字結構、章法到書法創作的基本技法。 它是歷史上z全面的一部解說中國書法技法的著作。 其中包括一部分已經“失傳”的技法——從王羲之到顏真卿的覈心筆法。
全書編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每人都可以通過訓練而掌握。 書寫技法不再是一些迷信、傳和個人有限經驗的混合物。 作者致力於建立傳統書法技法與現代視覺藝術之間的聯系,注重對想像力的訓練,從而為造型藝術家的感覺和技巧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作者簡介
邱振中,1947年生於南昌。 當代藝術家、書法家、詩人、藝術理論家。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館展覽審查委員會委員,潘天壽研究會副會長。 曾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水墨顧問,日本文部省外國人教師、國立奈良教育大學客座教授。 於北京、日內瓦、奈良、香港等地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參加國內外多種重要展覽。 獲“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教育獎、藝術獎。 獲第十届“上海文學獎”詩歌獎、韓國全北世界書藝雙年展金獎。 著有《書法的形態與闡釋》《神居何所》《書法》《中國書法:
167個練習》和詩集《狀態-Ⅳ》《這個世界最後的雪》等。
精彩書評
這部教材把所有書寫技法的秘密都呈現在人們眼前。
——《中國書法:167個練習》日文譯者前田秀雄博士
目錄
新版前言
舊版前言
導言
使用說明
第1部分筆法
1-1執筆
1-2空中運筆
1-3中鋒橫、分隔號
1-4藏鋒-Ⅰ
1-5藏鋒-Ⅱ
1-6手腕的靈活運動
1-7中鋒弧線-Ⅰ
1-8中鋒弧線-Ⅱ
1-9落筆方向的控制
1-10提按
1-11提筆位置的控制
1-12出鋒
1-42筆法分析-Ⅲ
1-43筆法分析-Ⅳ
1-44筆法分析-Ⅴ
1-45筆法分析-Ⅵ
1-46臨寫拓本的不同筆法
第2部分字結構
2-1等距線條
2-2線條距離與位置的漸變
2-3線條形狀的漸變
2-4平行線段對字結構的影響
2-5平行漸變線段對字結構的影響
2-6曲線形狀的控制-Ⅰ
2-7曲線形狀的控制-Ⅱ
2-8簡單線結構的情調
2-9單元圖形的情調
2-10單元圖形的歸納
2-11單元圖形的臨寫-Ⅰ
2-12單元圖形的臨寫-Ⅱ
2-13單元空間的臨畫-Ⅰ
2-14單元空間的臨畫-Ⅱ
2-15單元空間的臨畫-Ⅲ
2-16單元空間的臨畫-Ⅳ
2-17單元空間面積的控制
2-18字結構中的單元空間-Ⅰ
2-19字結構中的單元空間-Ⅱ
2-20字結構中的單元空間-Ⅲ
2-21單字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
2-22單字外接多邊形-Ⅰ
2-23單字外接多邊形-Ⅱ
2-24大尺度筆劃
2-25不完整字結構
2-26書寫過程中對字結構的感受
2-27預想字形
2-28字結構的重心
2-29狂草結構的臨寫
第3部分章法
3-1單字軸線
3-2行軸線與軸線圖
3-3單字的連接-Ⅰ
3-4單字的連接-Ⅱ
3-5單字的連接-Ⅲ
3-6單字的連接-Ⅳ
3-7單字的連接-Ⅴ
3-8單字的連接-Ⅵ
3-9單字的連接-Ⅶ
3-10單字的連接-Ⅷ
3-11單字的連接-Ⅸ
3-12單字的奇异連接-Ⅰ
3-13單字的奇异連接-Ⅱ
3-14單字的奇异連接-Ⅲ
3-15單字軸線位置的控制
3-16字結構的隨機處理
3-17字結構距離的控制
3-18行側廓的控制-Ⅰ
3-19行側廓的控制-Ⅱ
3-20行側廓的控制-Ⅲ
3-21行距的控制-Ⅰ
3-22行距的控制-Ⅱ
3-23垂向行軸線
3-24折線行軸線
3-25行軸線對風格的影響
3-26行軸線間的關係-Ⅰ
3-27行軸線間的關係-Ⅱ
3-28習作軸線圖的調整
3-29字間空間的包容性
3-30分組線連綴-Ⅰ
3-31分組線連綴-Ⅱ
3-32分組線連綴-Ⅲ
3-33分組線連綴-Ⅳ
3-34分組線連綴中的行間空間
3-35影響章法的其他因素
第4部分動力形式
4-1點畫的動力特徵-Ⅰ
4-2點畫的動力特徵-Ⅱ
4-3點畫的動力特徵-Ⅲ
4-4點畫的動力特徵-Ⅳ
4-5點畫的動力特徵-Ⅴ
4-6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Ⅰ
4-7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Ⅱ
4-8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Ⅲ
4-9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Ⅳ
4-10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Ⅴ
4-11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Ⅵ
4-12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Ⅶ
4-13動力形式的習得-Ⅰ
4-14動力形式的習得-Ⅱ
4-15動力形式的習得-Ⅲ
4-16動力形式的習得-Ⅳ
4-17動力形式的習得-Ⅴ
4-18動力形式的習得-Ⅵ
4-19動力形式的習得-Ⅶ
4-20動力形式與字結構-Ⅰ
4-21動力形式與字結構-Ⅱ
4-22動力形式與字結構-Ⅲ
4-23動力形式的調整-Ⅰ
4-24動力形式的調整-Ⅱ
4-25動力形式的調整-Ⅲ
4-26書法與繪畫中的動力形式-Ⅰ
4-27書法與繪畫中的動力形式-Ⅱ
4-28線條與客觀世界的動力形式
4-29動力形式的遷移-Ⅰ
4-30動力形式的遷移-Ⅱ
4-31動力形式的設計
第5部分漢字構成
5-1書法與抽象圖形-Ⅰ
5-2書法與抽象圖形-Ⅱ
5-3書法與抽象圖形-Ⅲ
5-4字結構對空間的分割-Ⅰ
5-5字結構對空間的分割-Ⅱ
5-6書法元素的構成-Ⅰ
5-7書法元素的構成-Ⅱ
5-8書法元素的構成-Ⅲ
5-9書法的現代構成-Ⅰ
5-10書法的現代構成-Ⅱ
5-11書法的現代構成-Ⅲ
5-12書法的現代構成-Ⅳ
5-13書法的現代構成-Ⅴ
5-14書法的現代構成-Ⅵ
5-15書法作品的二次構成-Ⅰ
5-16書法作品的二次構成-Ⅱ
5-17書法與抽象繪畫-Ⅰ
5-18書法與抽象繪畫-Ⅱ
5-19書法與抽象繪畫-Ⅲ
5-20書法與抽象繪畫-Ⅳ
第6部分綜合練習
6-1筆法演變的影像分析
6-2作品在筆法史中的位置
6-3章法構成的分類
6-4成幅臨寫-Ⅰ
6-5成幅臨寫-Ⅱ
6-6技巧與個性的綜合分析
練習答案
後記
附圖
《書法》
ISBN編號: 9787108069054
作者: 邱振中著
開本: 16開
出版社名稱: 三聯書店
內文用紙材質: 輕型紙
頁數: 449頁
編輯推薦
隨著日常書寫習慣的變化,書法距離現代人越來越遙遠。歷史上關於書法的論述,也多面目模糊,讓外人難以進入。本書試圖突破書法長久以來模糊不清、不可言說的一面,將其內部特質和何以如此呈現在讀者眼前。它回答的正是:“書法究竟是什麼”。書中既有關於書法傳統的基礎知識,也有對書法本質的Z新思考。
內容簡介
書法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世界藝術中最有中國特色的領域。書法成為深入中國藝術、中國文化理想的入口。然而隨著書寫習慣的變化,書法與現代人漸行漸遠。作者在四十餘年研究的基礎上,為當代讀者解答人們最為關切的問題:“書法究竟是什麼?”
作者知識廣博,思想敏銳,把一個傳統文化領域引到當代各種問題面前。本書從現像出發,既有細節的論述,又有對歷史深切的思考,深入淺出,新光斕然,既是學界所公認的優秀之作,亦為廣大讀者所珍重。
作者簡介
邱振中,1947年生於南昌。當代藝術家、書法家、詩人、藝術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館展覽審查委員會委員,潘天壽研究會副會長。曾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水墨顧問,日本文部省外國人教師、國立奈良教育大學客座教授。於北京、日內瓦、奈良、香港等地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參加國內外多種重要展覽。獲“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教育獎、藝術獎。獲第十屆“上海文學獎”詩歌獎、韓國全北世界書藝雙年展金獎。著有《書法的形態與闡釋》《神居何所》《書法》《中國書法:
167個練習》和詩集《狀態-Ⅳ》《這個世界最後的雪》等。
精彩書評
《書法》這本書凝結了邱振中先生三十年來書法研究的成就,一定會是一部名作,一部傳世之作。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朱良志
邱振中先生的研究發前人所未發,使書法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相當於西方藝術理論界的沃爾夫林、阿恩海姆。 《書法》將成為一部名著,像藝術史家貢布裡希的《藝術的故事》,雖不是作者最重要的學術著作,卻是作者最廣泛地為人所知的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院長李軍
《書法》文字簡潔明快,蕩動心靈。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胡敕瑞
邱振中z大的價值在於改變了人們對中國書法的思考管道。邱振中既沒有故意使用時髦的概念以使文章深刻或神秘,也沒有簡單的理論上的挪用。
在現代書法發展史中,沒有一個人能像他這樣思考。
現代書法理論,邱振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驍純
邱振中視角獨特,以技術性語言把中國書法中某些模糊的現象闡釋得無比清晰,給人以全新的啟發,為前人所不能及,也為後來者難以超越。
——著名書法家、篆刻家石開
目錄
新版前言. . . 1
前言. . . 1
緒論
一墨蹟與拓本. . . 3
二墨蹟與印刷品. . . 11
三書法作品的形制. . . 12
四字體的大小. . . 17
五落款與印章. . . 19
六作品欣賞. . . 21
第一章書法的起源
一漢字與毛筆. . . 26
二書法:語言的視覺形式. . . 29
三中華民族的語言觀. . . 30
四易象與書法:自覺意識的發展. . . 32
五書法藝術的認識論基礎. . . 36
六日常書寫. . . 42
第二章書法作品的構成
一書法作品的構成. . . 50
二筆法. . . 52
三一支毛筆可能的運動管道. . . 55
四兩類空間. . . 58
五漢字的演變. . . 61
六字體的演變與筆法的演變. . . 70
七空間特徵:字結構的又一種觀察管道. . . 78
八章法:定義與構成管道. . . 87
九章法的演變. . . 91
十墨法. . . 101
十一書法的有機性. . . 105
十二節奏與動力形式. . . 108
第三章含義與表現機制
一書法中“表現”的概念. . . 114
二表現的機制與內涵. . . 118
三“神”“韻”“氣”及其他. . . 127
四含義系統. . . 130
五表現與藝術敏感. . . 135
六法度與表現. . . 137
第四章書體流變
一甲骨文. . . 142
二金文. . . 147
三先秦墨蹟. . . 167
四小篆. . . 173
五隸書. . . 188
六草書. . . 211
七楷書. . . 244
八行書. . . 278
第五章書法家
一書法家:形象的確立. . . 326
二“人書俱老”. . . 333
三修養. . . 337
四臨摹. . . 340
五現代社會中的書法家. . . 350
六書法家、現代藝術家與前衛藝術家. . . 355
第六章書法創作:自覺意識的演變
一書法:自覺意識的演變. . . 365
二創作狀態. . . 371
三佈置. . . 378
四模式. . . 383
五忘情. . . 400
六通變. . . 405
第七章書法理論
一書法理論:困難之所在. . . 410
二古代書論的主要內容. . . 412
三古代書論的意義. . . 426
四書法理論的現代進展. . . 428
附錄一插圖作者介紹. . . 433
附錄二引用著作要目. . . 441
附錄三進一步閱讀的書目. . . 443
附錄四本書關鍵字. . . 444
《筆法與章法》
裝幀:軟精裝
印次:1
ISBN:9787548015437
出版社:江西美術出版社
開本:16開
印刷時間:2012-09-01
語種:中文
出版時間:2012-09-01
頁數:118
內容介紹
由邱振中編寫的這本《筆法與章法》共分十二節,分兩大部分,詳細闡釋了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和章法的構成。本書主要適合廣大書法愛好者閱讀、學習。
《筆法與章法》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目錄
前言
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
一、對筆法的重新認識
二、楷書形成前筆法的變遷
三、楷書筆法的形成
四、楷書筆法的流弊及補救
五、筆法與章法相對地位的變化
六、筆法的發展與字體的發展
章法的構成
一、軸線與軸線圖
二、前軸線時期
三、軸線連綴的發展
四、線條的重新組合
五、分組線構成的演變
六、對章法的一種理解
書法的形態與闡釋 修訂版
作 者:邱振中 著
出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2年05月01日
頁 數:364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8073167
主編推薦
本書包括對書法的形態研究和現代闡釋兩部分。深入現象的敏感、研究方法的貼切,為當代藝術研究、人文研究貢獻了一份有深度的個案。書法歷來被稱為“不可言說”。書法研究的推進,為中國文化的現代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內容簡介
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特殊的語言。書法是關於線條的藝術,線條質感決定了書法藝術的表現力。線條在時間中運動,形成特有的漢字空間,這就是書法特有的時空特質。作者從書法最基本的書寫現象入手,分析書法的形式構成,進而擴展到對筆法史、章法史、書法與繪畫的比較等重要課題。作者還對八大山人的書法與繪畫、黃賓虹的書法與繪畫以及《黃州寒食詩帖》等個案進行了詳盡分析,從而進一步說明中國書法的情感表現力、書畫相通等問題。讀完本書,你會了解到:為什麼說只有漢字才能產生書法這種獨特的藝術?為什麼能從書法的線條中讀解出作者的情感乃至精神世界?歷史上各種書體都有什麼樣的筆法?為什麼說漢字在楷書之後就不可能出現新的字體?為什麼後世無法再出現王羲之、顏真卿這樣影響深遠的書法家?中國繪畫中的筆法與書法中的筆法有怎樣的相通之處?
目錄
●三聯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1-線的藝術
2-書法作品中的運動與空間
3-運動與情感
4-卷與軸
5-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
6-章法的構成
7-在第三維與第四維之間
8-八大山人書法與繪畫作品空間特徵的比較研究
9-黃賓虹書法與繪畫作品筆法的比較研究
10-形式與表現
11-書法的表現特徵與當代文化中的書法藝術
12-題材·意境·生活——《黃州寒食詩帖》的一點啟示
13-書法藝術的哲學基礎
14-藝術的泛化——從書法看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
15-感覺的陳述——對古代書論中一種語言現象的研究
術語索引
神居何所(從書法史到書法研究方法論修訂版)
作者:邱振中
責編:黃新萍
ISBN號:9787108073174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版印次:1版 1次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頁數:331
出版時間:2022-05
印刷時間:2022-05
內容介紹
本書在對書法基本性質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與書法有關的各種具體問題進行了討論,其中包括書法史、現代創作理論、感覺模式、形神關係、書法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重要課題。這裡反映出作者對藝術現象敏銳的觸覺和處理各種理論問題的才能,又顯示出書法理論在整個人文學科中可能具有的意義。
目錄
前言
1 張旭·黃庭堅·倪元璐 草書三題
2 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
3 從《元彬墓誌》《元緒墓誌》看刻工對作品的“誤讀”
4 古代書法作品賞析叢札
5 中國當代書法:現狀與選擇
6 源自書法——對一類藝術的定義及其他
7 空間的轉換——關於書法藝術的一種現代觀
8 論審美感受模式
9 現代書法教學的若干重要環節
10 “寫字”與“書法”
11 直覺——藝術教育的根本目標
12 中國高等院校的書法教育
13 深入的途徑與含義的拓展——熊秉明書法論著閱讀札記
附:熊秉明與中國書法
14 神居何所
15 書法究竟是什麼
16 中國書法的含義
附:在巴黎中國書法國際討論會上的發言
17 我們的傳統與人類的傳統——關於中國書法在西方傳播的若干問題
18 現代書法理論的原點與取向
19 書法理論中的語言問題
20 書法與方法
21 開書目
22 書法理論與當代人文科學
23 書法研究斷想
24 方法論、元理論及其他——藝術研究方法論隨想
術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