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望診與舌診彩色圖解
作 者:劉文蘭 主編 著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01日
頁 數:129
裝 幀:精裝
ISBN:9787122324047
目錄
●第一章望診的基礎知識/1
第一節什麼是望診/1
第二節望診的原理和意義/1
一、評價健康狀態/1
二、判斷疾病部位/2
三、分析病情輕重/2
四、辨別病邪性質/2
第三節望診的內容和方法/2
一、望診的內容/2
二、望診的方法/3
三、望診的注意事項/3
1.要注意正常狀態與病理狀態的區別/3
2.注意動態觀察/3
第二章全身望診/4
第一節望神/4
一、望神的概念/4
1.廣義之神/4
2.狹義之神/4
二、望神的意義/4
1.了解精、氣、血、津液的狀態/4
2.了解臟腑的功能/5
3.了解形體的強弱/5
4.判斷病情和預後/5
三、望神的要點/5
1.兩目/5
2.神情/5
3.氣色/5
4.體態/6
四、神的類型及意義/6
1.得神/6
2.少神/6
3.失神/7
4.假神/7
5.神亂/8
第二節望色/8
一、望色的概念及意義/8
1.望色的概念/8
2.望色的意義/9
二、色的分類/9
1.常色/9
2.病色/10
三、五色主病/11
1.青色/11
2.赤色/12
3.黃色/13
4.白色/14
5.黑色/15
第三節望形體/16
一、形體強弱/16
1.形體強壯/16
2.形體衰弱/16
二、形體胖瘦/17
1.形胖食少/17
2.形胖食多/17
3.形瘦食少/17
4.形瘦食多/17
5.大肉陷下/17
三、體質類型/18
1.偏陰質/18
2.偏陽質/18
3.陰陽平和質/18
第四節望姿態/19
一、望姿態原理/19
二、望姿態內容及意義/19
1.姿勢異常/19
2.動態異常/20
第三章局部望診/22
第一節望頭部/22
一、望頭部原理/22
二、望頭形/22
1.巨顱/22
2.小顱/22
3.方顱/22
三、望囟門/23
1.囟門凸出/23
2.囟門凹陷/23
3.囟門遲閉/23
四、望頭部動態/23
五、望頭髮/23
1.頭髮色澤/23
2.脫髮/24
第二節望面部/25
一、望面部原理/25
二、望面部內容及意義/25
1.面腫/25
2.腮腫/26
3.面脫/26
4.口眼斜/26
第三節望目/27
一、望目原理/27
二、望目色/27
三、望目形/29
1.目胞浮腫/29
2.眼窩凹陷/29
3.眼球突出/29
4.針眼/29
5.眼丹/29
四、望目態/30
1.瞳孔縮小/30
2.瞳孔散大/30
3.瞪目直視/30
4.目睛上視/30
5.斜視/31
6.閉目障礙/31
7.眼瞼下垂/31
第四節望耳/31
一、望耳原理/31
二、望耳色澤/31
1.正常耳/31
2.耳輪淡白/31
3.耳輪紅腫/32
4.耳輪青黑/32
5.耳輪乾枯焦黑/32
三、望耳形態/33
1.正常耳廓/33
2.耳廓瘦薄/33
3.耳輪乾枯萎縮/33
4.耳輪肌膚甲錯/33
四、望耳道/33
第五節望鼻/34
一、望鼻原理/34
二、望鼻色澤/34
1.正常鼻/34
2.鼻頭色白/34
3.鼻頭色紅/34
4.鼻頭色青/34
5.鼻頭色微黑/35
6.鼻頭色黃晦暗/35
三、望鼻形態/36
1.鼻頭紅腫生癤/36
2.酒渣鼻/37
四、望鼻道變化/37
1.鼻流清涕/37
2.鼻流膿涕/37
3.鼻腔出血/37
4.鼻息肉/37
第六節望口唇/38
一、望口唇原理/38
二、望口唇色澤/38
1.正常口唇/38
2.唇色淡白/38
3.唇色紅赤/38
4.唇色青紫/39
5.唇色青黑/39
6.唇色櫻桃紅/39
三、望口唇形態/40
1.兔唇/40
2.口唇乾燥/40
3.口角流涎/40
4.口唇糜爛/41
5.口瘡/41
四、望口唇形態/42
1.口開而不閉/42
2.口閉而難開/42
3.上下口唇緊聚/42
4.口/42
5.口振/42
第七節望齒與齦/43
一、望齒與齦原理/43
二、望齒/43
1.正常牙齒/43
2.牙齒乾燥/43
3.牙關緊閉/43
三、望齦/44
1.正常齒齦/44
2.齒齦淡白/45
3.齒齦紅腫/45
4.齒齦出血/46
第八節望咽喉/46
一、望咽喉原理/46
二、望咽喉方法/46
三、望咽喉色澤/46
1.正常咽喉/46
2.咽喉紅腫/46
3.咽喉漫腫,色淡紅/46
四、望咽喉形態/47
1.扁桃體紅腫化膿/47
2.白喉/47
第九節望頸項/47
一、望頸項原理/47
二、望頸項內容/48
1.正常頸項/48
2.癭瘤/48
3.瘰癧/48
4.頸項強硬/48
5.頸項軟弱/48
6.頸靜脈怒張/48
第十節望胸脅/48
一、望胸脅原理/48
二、望胸脅內容/49
1.正常胸脅/49
2.扁平胸/49
3.桶狀胸/49
4.雞胸、漏斗胸、肋如串珠/49
5.一側胸廓塌陷/50
6.一側胸廓膨隆/50
第十一節望腹部/51
一、望腹部原理/51
二、望腹部內容/51
1.正常腹部/51
2.臌脹/51
3.舟狀腹/52
第十二節望腰背/53
一、望腰背原理/53
二、望腰背內容/53
1.正常腰背/53
2.脊柱後凸/53
3.後背彎曲,兩肩下垂/54
4.脊疳/54
第十三節望四肢/54
一、望四肢原理/54
二、望四肢內容/54
1.四肢腫脹/54
2.四肢萎縮/55
3.膝部紅腫/55
4.鶴膝風/55
5.“X”型腿/55
6.“O”型腿/56
7.足內翻/56
8.足外翻/57
9.小腿青筋暴露/57
10.梭狀指/58
11.杵狀指/58
12.指甲淡紅/58
13.指甲淡白/59
14.指甲色青/59
15.指甲色黃/59
16.指甲白斑/60
17.指甲形狀改變/60
第十四節望皮膚/61
一、望皮膚原理/61
二、望皮膚色澤/61
1.正常皮膚/61
2.皮膚發赤/61
3.白癜風/62
4.皮膚色黑而晦暗/62
5.皮膚乾枯/62
6.肌膚甲錯/62
三、望皮膚形態/63
1.水腫/63
2.陽斑/63
3.陰斑/63
4.麻疹/63
5.風疹/64
6.癮疹/64
7.水痘/64
8.熱氣瘡/65
9.濕疹/65
10.纏腰火丹/66
11.癰/66
12.疽/67
13.疔瘡/68
14.癤子/68
第十五節望痰/69
一、望痰原理/69
二、望痰內容/69
1.白痰質稀量多/69
2.白痰質稠量多/69
3.黃痰/69
4.痰中帶血/69
5.膿血痰/69
第十六節望涎/69
一、望涎原理/69
二、望涎內容/70
1.小兒口角流涎/70
2.口角流涎,伴口眼斜/70
第十七節望小兒食指絡脈/70
一、望小兒食指絡脈原理/70
二、望小兒食指絡脈方法/71
三、望小兒食指絡脈內容/71
1.正常小兒食指絡脈/71
2.絡脈沉隱/71
3.絡脈浮露/71
4.絡脈色淡/71
5.絡脈鮮紅/72
6.絡脈紫紅/72
7.絡脈色青/72
8.絡脈僅顯於風關/73
9.絡脈達於氣關/73
10.絡脈直達指端/73
第四章望舌/74
第一節舌診概說/74
一、舌的結構/74
二、舌診原理/75
三、舌診方法/75
四、正常舌象/76
第二節望舌質/76
一、舌神/76
1.榮舌/76
2.枯舌/77
二、舌色/77
1.淡紅舌/77
2.淡白舌/78
3.紅舌/79
4.絳舌/80
5.青紫舌/81
三、舌形/82
1.老、嫩舌/82
2.胖、瘦舌/83
3.齒痕舌/84
4.點、刺舌/84
5.裂紋舌/85
四、舌態/86
1.痿軟舌/86
2.強硬舌/87
3.歪斜舌/87
4.顫動舌/88
5.吐弄舌/88
6.短縮舌/88
第三節望舌下絡脈/89
一、舌下絡脈的概念及觀察方法/89
1.舌下絡脈的概念/89
2.舌下絡脈的觀察方法/89
二、正常舌下絡脈/89
三、異常舌下絡脈/90
1.舌下絡脈增粗/90
2.舌下絡脈變細/90
第四節望舌苔/91
一、苔質/91
1.薄、厚苔/91
2.潤、燥苔/91
3.膩、腐苔/92
4.剝苔/93
5.有根、無根苔/94
二、苔色/95
1.白苔/95
2.黃苔/96
3.灰黑苔/97
第五章常見心血管疾病證候與舌象/98
第一節真心痛/98
1.真心痛氣虛血瘀證/98
2.真心痛寒凝心脈證/100
3.真心痛氣虛血瘀證/101
4.真心痛痰熱瘀結證/102
第二節胸痺/103
1.胸痺氣滯心胸證/103
2.胸痺氣虛血瘀證一/104
3.胸痺:氣虛血瘀證二/105
4.胸痺氣虛血瘀證三/106
5.胸痺氣虛血瘀證四/107
6.胸痺氣虛血瘀證五/108
7.胸痺氣虛血瘀證六/109
8.胸痺氣虛血瘀證七/110
9.胸痺痰瘀互結證一/111
10.胸痺痰瘀互結證二/112
11.胸痺痰瘀互結證三/113
12.胸痺痰熱腑實證/114
13.胸痺陽虛血瘀證/115
14.胸痺心血瘀阻證一/116
15.胸痺心血瘀阻證二/117
16.胸痺痰瘀腑實證/118
第三節心悸/119
1.心悸肝腎陰虛證/119
2.心悸陰虛火旺證/120
3.心悸氣虛血瘀證一/121
4.心悸氣虛血瘀證二/122
5.心悸痰熱腑實證一/123
6.心悸痰熱腑實證二/124
7.心悸心血不足證一/125
8.心悸心血不足證二/126
9.心悸肝腎陰虧證/127
10.心悸心血瘀阻證一/128
11.心悸心血瘀阻證二/129
內容簡介
望診是中醫診斷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望診中因舌象反映內髒病變較為準確,因而形成了中醫特色診法之一舌診。
本書結合《中醫診斷學》本科規劃教材內容,從整體望診、局部望診、望舌等方面,對望診與舌診的內容及所主病證進行了詳細介紹。同時編者團隊從多年的臨床診療和研究資料中精選了300餘幅具有典型特徵的望診和舌診照片,以及一批真實舌診病例,方便讀者直觀地學習運用望診、舌診的基本技能。本書可作為中醫初學者、臨床中醫師及中醫愛好者學習望診、舌診知識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劉文蘭 主編 著
劉文蘭,首都醫科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師從季紹良教授。從事中醫診斷學的教學、科研與臨床工作至今,現任中華中藥學會中醫診斷學分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等。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SCI論文2篇。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中醫常見病四診及證候病理基礎的研究。臨床從事婦科、消化系統疾病、肝膽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中醫治療。在中醫望診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經驗。
中醫舌診臨床圖解
作 者:許家佗 主編 著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頁 數:185
裝 幀:精裝
ISBN:9787122305527
目錄
●第一章
舌診的基礎知識 /1
第一節什麼是舌診/1
第二節舌診的原理/2
一、舌的組織結構/2
二、蕈狀乳頭與舌色/4
三、絲狀乳頭與舌苔/5
四、舌與臟腑、經絡、氣血津液/5
五、舌面臟腑的分屬理論/6
第三節望舌的內容與方法/6
一、望舌內容——中醫望舌主要看什麼? /6
1.舌體/6
2.舌苔/6
3.舌下絡脈/7
二、望舌的方法——臨床怎麼看舌? /7
1.伸舌的方法/7
2.望舌的順序/8
3.望舌下絡脈方法/8
4.刮舌驗苔的方法/8
三、望舌的注意事項/9
第四節舌象的正常與異常/10
一、什麼是正常舌象? /10
二、什麼是異常舌象? /11
三、舌象的影響因素/11
四、如何掌握舌診方法/12
第二章
中醫舌診的內容 /14
第一節舌質/14
一、舌神/14
1.榮舌/15
2.枯舌/15
二、舌色/16
1.淡紅舌/16
2.淡白舌/16
3.枯白舌/17
4.紅舌/17
5.絳舌/18
6.舌尖紅/18
7.舌邊尖紅/19
8.青紫舌/19
9.淡紫舌/20
10.瘀斑舌/21
11.瘀點舌/21
三、舌形質/22
1.老舌/22
2.淡嫩舌/22
3.紅嫩舌/23
4.胖大舌/23
5.淡胖舌/24
6.腫脹舌/24
7.齒痕舌/25
8.紅瘦舌/25
9.淡瘦舌/26
10.紅點舌/26
11.芒刺舌/27
12.裂紋舌/27
附①淡裂舌/28
附②紅裂舌/28
13.舌衄/29
14.舌瘡/29
四、舌態/30
1.正常舌態/30
2.舌歪斜/30
3.舌僵硬/31
4.舌痿軟/31
5.舌短縮/32
6.舌吐弄/32
7.舌震顫/32
五、舌下絡脈/33
1.正常舌脈/33
2.舌脈粗長如網/33
3.舌脈曲張/34
4.舌脈瘀血/34
第二節舌苔/35
一、苔質/35
1.薄苔/35
2.厚苔/36
3.潤苔/36
4.滑苔/37
5.燥苔/37
6.糙苔/38
7.膩苔/38
(1)垢膩苔/39
(2)黏膩苔/39
(3)滑膩苔/40
(4)燥膩苔/40
8.腐苔/41
9.膿腐苔/41
10.白黴苔/42
11.剝苔/42
(1)淡剝苔/43
(2)紅剝苔/43
(3)花剝苔/44
(4)類剝苔/44
(5)地圖舌/45
(6)鏡面舌/45
①鏡面紅舌/45
②鏡面淡舌/46
二、苔色/46
1.白苔/46
(1)薄白潤苔/47
(2)薄白乾苔/47
(3)薄白滑苔/48
(4)白厚苔/48
(5)白厚膩苔/49
(6)白厚膩幹苔/49
(7)積粉苔/50
(8)白燥苔/50
2.黃苔/51
(1)薄黃苔/51
(2)深黃苔/51
(3)焦黃苔/52
(4)黃糙苔/52
(5)黃滑苔/53
(6)黃膩苔/53
(7)黃黏膩苔/54
3.灰黑苔/54
(1)灰黑膩潤苔/54
(2)灰黑乾燥苔/55
4.相兼苔色/56
(1)黃白相兼苔/56
(2)黑(灰)白相兼苔/57
(3)黃膩黑(灰)相兼苔/57
第三章
舌診在臨床病證診斷中的應用 /58
第一節舌象的綜合分析方法/58
一、察舌的神氣和胃氣/58
1.舌的神氣/58
2.舌的胃氣/59
二、舌體和舌苔特徵的綜合分析/59
三、舌象的動態觀察與分析/60
第二節臨床舌象綜合分析/61
一、淡紫舌舌象分析/61
二、痿軟舌舌象分析/61
三、鏡面紅舌舌象分析/62
四、枯白舌舌象分析/62
五、中剝苔舌象分析/63
六、光紅舌舌象分析/63
七、瘀斑舌厚膩苔舌象分析/64
八、淡紫胖大舌舌象分析/64
九、淡紫舌白厚膩苔舌象分析/65
十、邊尖紅舌厚膩苔舌象分析/65
十一、淡白舌滑苔舌象分析/66
十二、尖紅舌厚膩苔舌象分析/66
十三、積粉苔舌象分析/67
十四、紅舌黃厚膩苔舌象分析/67
十五、焦黃苔舌象分析/68
十六、灰膩苔舌象分析/68
十七、剝苔舌象分析/69
十八、紅絳舌舌象分析/69
十九、淡白舌舌象分析/70
二十、尖紅點舌厚膩苔舌象分析/70
二十一、枯白舌舌象分析/71
二十二、青紫舌黃膩濁苔舌象分析/71
二十三、舌衄舌象分析/72
二十四、水滑苔舌象分析/72
二十五、淡紫舌舌象分析/73
二十六、黃燥膩剝苔舌象分析/73
第三節常見基礎證候的典型舌象特徵/74
一、氣虛證/74
二、血虛證/74
三、陰虛證(虛熱證)/75
四、陽虛證(虛寒證)/76
五、津液虧虛證/77
六、氣滯證/78
七、血瘀證/79
八、實寒證/81
九、實熱證/82
十、痰濕證/83
第四節舌象與病證的診斷治療/86
一、舌診在病證診斷中的應用/86
1.慢性胃炎——脾胃氣虛證/86
2.慢性胃炎——胃腑血瘀證/86
3.慢性胃炎——胃腸實熱證/87
4.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證/87
5.胃功能紊亂——脾胃濕熱證/88
6.腸功能紊亂——胃腸氣滯證/88
7.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虛寒證/89
8.功能性消化不良——寒濕中阻證/89
9.慢性結腸炎——脾陽虛證/90
10.膽石症——肝膽濕熱證/90
11.胃息肉——氣滯血瘀證/91
12.結腸息肉——血瘀痰熱證/91
13.上呼吸道感染——痰熱阻肺證/92
14.糖尿病——陰虛火旺證/92
15.冠心病——心陰虧虛證/93
16.冠心病——心陽不振證/93
17.高血壓——脾虛氣滯證/94
18.心律失常——心虛痰阻證/94
19.心律失常——心腎陰虛證/95
20.心律失常——心氣虧虛證/95
21.乳腺癌——脾虛痰濁證/96
22.肺癌——心肝火旺證/96
23.肺癌——肺脾氣虛證/97
24.肺癌——腎陽虧虛證/97
25.肺癌——痰熱壅肺證/98
26.肺癌——脾虛痰瘀證/98
27.肺癌——心肺陽虛血瘀證/99
28.肺癌——肺腎陰虛證/99
29.肺癌——肝火犯胃證/100
30.肺癌——脾腎陽虛證/100
31.肺癌——肺脾氣虛濕熱證/101
32.口腔潰瘍——心火上炎證/101
33.淋巴結炎——濕熱壅阻證/102
34.抑鬱症——肝氣鬱結證/102
35.抑鬱症——痰濁內蘊證/103
36.下肢浮腫——水濕內停證/103
37.痤瘡——衝任不調證/104
38.前列腺肥大——下焦血瘀證/104
39.兒童過敏體質——陰虛火旺證/105
40.舌麻——肝腎虧虛證/105
41.月經失調——心肝火旺證/106
42.慢性疲勞綜合徵——寒濕困脾證/106
43.慢性疲勞綜合徵——陽虛陰浮證/107
二、常見病證的診斷、治療與舌像變化/108
1.脾胃病證候與舌象/108
2.心腦血管疾病證候與舌象/116
3.內分泌疾病證候與舌象/124
4.婦科病證候與舌象/127
5.腫瘤病證候與舌象/132
6.呼吸系統疾病證候與舌象/143
7.其他雜病證候與舌象/145
第四章
體質與舌象 /162
第一節體質及其分類/162
一、體質的概念/162
二、體質的分類方法/163
第二節九種典型體質的舌象及其乾預/163
一、平和質/165
二、氣虛質/167
三、陽虛質/170
四、陰虛質/172
五、痰濕質/174
六、濕熱質/177
七、瘀血質/179
八、氣鬱質/181
九、特禀質/182
內容簡介
中醫舌診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系統性強,尤其是其直觀形象的特點,易於學習和掌握,不僅在臨床受到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的廣泛重視,在個人健康保健領域也被廣為應用。舌像不僅可以用來診斷病證、指導用藥和評價療效,還可以用來辨識體質、管理健康、指導食療食補等,已成為學習中醫過程中必須掌握的臨床基本技能之一。為了方便國內外廣大中醫初學者、臨床中醫師以及中醫愛好者更好地學習掌握和運用舌診的基本技能,作者團隊從多年臨床診療和研究資料中精選了具有典型特徵的舌象照片400餘幅,以及一批真實舌診病例,為讀者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學習資料。除了傳統舌診內容方法之外,本書還融入了部分現代舌診研究的內容,細緻地闡釋了舌像在疾病診斷、遣方用藥、療效評價、體質養生等方面的應用,增強了舌診學習的實效性,是一本精彩的舌診入門和提高之書。
作者簡介
許家佗 主編 著
許家佗,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特聘教授。
從事舌診、脈診等中醫診斷技術研究;費兆馥名老中醫工作室、名師研究室負責人;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後,美國密蘇里大學計算機系訪問學者。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精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舌象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診斷專業委員會青年副主任委員等
摘要
望、聞、問、切是中醫診病的基本方法。舌診和脈診是中醫的特色診法,早已經成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事情了。從中醫專業醫生的角度來說,舌診和脈診有很深的學問,它不僅昭示著傳統中醫藥學的獨特理論、有效的臨床經驗模式,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醫學科學內涵,體現了每一位中醫醫生的專業水平與素養,也檢驗著中醫辨證思維指導下理法方藥的準確與否。尤其在當今科學昌明的大時代背景下,醫學科學已經進入到微觀分子的後基因組時代,傳統與現代靠前地交融,中醫學這一傳統醫學模式也迎來了靠前的衝擊和挑戰。傳統和現代是相對而言的,有時候看起來它們彷彿很對立,但更多時候它們是一對無法分割的兄弟:昨天的現代已成為今天的傳統,今天的現代也可能會成為明天的傳統。無論未來醫學會發展成何種模式,當代傳統醫學的發展模式一定是傳承與創新兼顧。尤其當我們還不能夠確定我們的創新是否真有效的時候,傳承則擔負著重要的使命,我們需要藉助傳統中行之有效的那部分......
圖解脈診入門到精通
作 者:彭清華,瞿昊宇 編
出 版 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1日
頁 數:208
裝 幀:平裝
ISBN:9787122384355
主編推薦
通過約160幅脈像圖譜直觀形像地展示了脈象診病過程。方便脈學者一目了然掌握脈診要點。
目錄
●第一章脈診基礎知識
第一節脈象產生原理
一、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
二、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
三、其他臟腑與脈象形成的關係
第二節脈像要素
第三節脈診方法
一、診脈時間
二、診脈體位
三、平息
四、診脈指法
五、五十動
第四節脈診常見錯誤
一、寸口未與心平
二、壓迫手臂或肩膀
三、手腕佩戴手錶或飾物
第五節中醫脈圖基本知識
一、脈圖的演變
二、脈圖的主要參數
三、脈像要素的提取
第二章常見脈象脈圖
第一節平脈脈圖
一、平脈的表現及特點
二、平脈的生理變異
三、平脈脈圖特徵及診斷標準
第二節常見病脈脈圖
一、浮脈類
二、沉脈類
三、遲脈類
四、數脈類
五、虛脈類
六、實脈類
第三節常見相兼脈脈圖
第三章常見疾病脈圖
第一節常見心血管疾病脈圖
一、室性心律失常
二、高血壓病
三、冠心病
第二節常見呼吸系統疾病脈圖
一、慢性支氣管炎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三、肺結核
第三節常見消化系統疾病脈圖
一、慢性胃炎
二、慢性乙型肝炎
三、便秘
第四節常見泌尿系統疾病脈圖
慢性腎小球腎炎
第五節糖尿病脈圖
糖尿病
第四章常見證候的脈圖
第一節心與小腸病證脈圖
一、心陽虛證
二、心火亢盛證
三、心脈痹阻證
四、痰蒙心神證
五、小腸實熱證
第二節肺與大腸病證脈圖
一、肺氣虛證
二、肺陰虛證
三、風寒犯肺證
四、寒痰阻肺證
五、大腸濕熱證
六、腸燥津虧證
第三節脾與胃病證脈圖
一、脾氣虛證
二、脾不統血證
三、寒濕困脾證
四、胃實熱證
五、食滯胃脘證
第四節肝與膽病證脈圖
一、肝氣鬱證
二、肝陽上亢證
三、寒凝肝脈證
四、膽鬱痰擾證
第五節腎與膀胱病證脈圖
一、腎陽虛證
二、腎陰虛證
三、腎精不足證
四、膀胱實熱證
第五章《瀕湖脈學》脈象歌訣與白話解讀
參考文獻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大量脈像圖譜直觀形像地展示了脈象診病過程。方便脈學者一目了然掌握脈診要點。本書主要介紹脈診的原理、脈診要素、診脈的方法、脈診常見錯誤、中醫脈圖基本知識;平脈脈像圖特徵,常見病脈脈像圖;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常見疾病的脈像圖;心與小腸病證、肺與大腸病證、脾與胃病證、肝與膽病證、腎與膀胱病證等常見證候的脈像圖;《瀕湖脈學》脈象歌訣與白話解讀。本書通俗易懂,圖文並茂,附圖160餘幅。可供高等院校中醫藥專業學生與中醫愛好者學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