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道少齋中醫講稿 步入中醫之門(共5冊)
NT$ 1980  

道少齋中醫講稿 步入中醫之門(共5冊)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步入中醫之門1 道少齋中醫講稿

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60091

版次:1

商品編碼:1347064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4


內容簡介

編者從“中醫有用嗎”開始,繼以如何正確地學習中醫,如何打好中醫的基本功,進一步闡明中醫的靈魂在於辨證施治,如何正確看待西醫“病”與中醫”證”的關係,並通過大量顯示中醫藥神奇療效的疑、難、危、重病例的真實記錄和診治分析,對臨床常見運用中醫藥誤區的產生原因加以論述,講述個人的治學觀點和臨床體會,引導中醫學子們正確評價和看待中醫光明的前景。作者把深奧的中醫理論寓於風趣幽默的語言之中,給讀者營造一種輕鬆的閱讀氛圍。本書適合中醫院校師生、中醫業者、中醫愛好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毛以林,男,安徽寧國人。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現供職於湖南中醫藥大學

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


步入中醫之門2 被淡忘的經絡辨證 


作  者:毛以林 著


出 版 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01日


頁  數:224


裝  幀:平裝


ISBN:9787513260107


目錄

●第1講這些病例你能運用經絡學說辨證嗎1

第2講為什麼要學好經絡辨證9

第3講經絡辨證的基礎知識19

第4講經絡診法及其在臨床上的運用30

第5講學好經絡辨證的三部曲43

第6講六經辨證與經絡辨證的關係56

第7講經絡辨證與時間性發病疾病67

第8講奇經八脈辨證概述75

第9講手太陰與手陽明經絡辨證84

第10講手少陰與手太陽經絡辨證95

第11講手少陽與手厥陰經絡辨證106

第12講足太陰與足陽明經絡辨證119

第13講足少陰與足太陽經絡辨證131

第14講足厥陰與足少陽經絡辨證146

第15講衝脈辨證166

第16講任脈辨證177

第17講督脈辨證183

第18講帶脈辨證194

第19講蹺脈辨證202

第20講維脈辨證207


內容簡介

《被淡忘的經絡辨證》以討論經絡辨證在臨床上對處方用藥的指導為主要內容。全書共20講,分別講述了經絡辨證的基礎知識、如何學好經絡辨證等內容,具體闡析了經絡辨證經義與理法方藥,以及運用經絡辨證的要領,並結合大量古今案例,將十二經脈辨證、奇經八脈辨證逐經加以講解,使學者有所知,用者有所獲。讀是書,對於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水平大有裨益。可供中醫臨床醫師、高等中醫藥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步入中醫之門3 分部經絡辨證理論與實踐

ISBN:9787513260114

版次:1

商品編碼:1346809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6


內容簡介

《分部經絡辨證理論與實踐(修訂版)》乃《步入中醫之門2——被淡忘的經絡辨證》的續篇。在簡要講解經絡辨證的理論基礎上,更以人體部位為綱,經絡為緯,梳理了分部經絡辨證的理論及方法,進一步探討了分部經絡辨證對臨床處方用藥的指導。並隨文附以分部經絡辨證經典醫案,方便讀者對分部經絡辨證理論的理解和體會。該書內容精煉,文筆簡潔,旁徵博引,頗能令人觸類旁通,兼以橫跨基礎與臨床,使學者有所知,用者有所獲。讀是書,對於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大有裨益。

  《分部經絡辨證理論與實踐(修訂版)》可謂各級中醫師、中醫院校師生學習經絡辨證的理想參考讀物。

目錄

第1講 談談分部經絡辨證在內科疾病中的運用

第2講 談談分部經絡辨證在外科疾病中的運用

第3講 引經報使藥簡說

第4講 頭巔頂部經絡辨證

第5講 頭側、後、前部經絡辨證

第6講 面部經絡辨證

第7講 鼻部經絡辨證

第8講 耳部經絡辨證

第9講 舌部經絡辨證

第10講 口唇經絡辨證

第11講 咽喉部經絡辨證

第12講 齒部經絡辨證

第13講 乳部經絡辨證

第14講 陰部經絡辨證

第15講 四肢經絡辨證

第16講 胸腹部經絡辨證

第17講 背部經絡辨證

第18講 臟腑經絡辨證

附錄1 中西醫常用解剖名詞對照

附錄2 十二經絡釋文

附錄3 奇經八脈釋文


前言/序言

  

《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由此而言,掌握好經絡辨證,自古就是成為一個良醫的基本要求。

  我臨床、教學數年,有感於當今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診斷學》對於經絡辨證重視不夠,多僅引用《內經》原文,其理深,其詞奧,教者難教,學者難學,導致當今能掌握經絡辨證者寥若晨星。然於臨床,很多疑難雜症之證治,舍經絡辨證則無法把握病機!縱觀古今中醫大家,無不重視經絡學說,是故有“不懂臟腑經絡,開口動手就錯”之名言。讀古今醫案,凡用經絡辨證之案例,辨證無不精準,用藥無不精妙,頗能啟人心智,令人拍案叫絕!

  有感於此,我曾著有《被淡忘的經絡辨證》一書,以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為綱進行寫作,並逐經附加病案進行講解,可以算是對經絡辨證的縱向研究。該書出版3個月後即得以重印,常有同道持書求教,亦常有病人持書求診。然一經循於人體多個部位,一個部位又常有多經而過,如何能熟練地掌握經絡辨證,這就需要以人體部位為經,經絡為緯,進一步學習分部經絡辨證,即要對經絡辨證進行橫向的探討。不如此,則不能真正地將經絡辨證運用於臨床。我前後耗費年餘時間,查閱了大量的古今醫籍,輯錄了大量有關經絡辨證方面的文獻,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整理分析,撰寫了這本《分部經絡辨證理論與實踐》,算是《被淡忘的經絡辨證》的續篇吧。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對愛好中醫的朋友有所裨益。

  由於經絡學說原文很多內容不易理解,為了方便閱讀,特將沈雪勇主編的《經絡腧穴學》中有關經絡及其主病的相關原文註解摘錄附後,以便查閱。

  在此書的寫作過程中得到了恩師袁肇凱、曠惠桃、彭堅、馬繼松、劉新祥教授指導及編輯王顯剛博士熱情幫助,在此致以衷心地感謝!感謝恩師熊繼柏教授為本書題寫書名!對研究生譚雄、莫世平為本書付出的心血也表示謝意。

  本書出版已10年,深受讀者好評,曾多次重印,銷售罄空。此次修訂主要是增加了第18講“臟腑經絡辨證”,闡述臟與臟、臟與腑之間的經絡聯繫,以及在臨床辨證中的應用。

  由於診務繁忙,更加諸事繁冗,自身水平有限,書中錯誤疏漏之處,請明哲正之!

步入中醫之門5 疑難危重症辨證論治24講

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60121

版次: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8


内容介绍

《疑難危重症辨證論治24講(修訂版)》是毛以林教授(網名:道少齋主人)臨證診治危重疑難病醫案實錄。全書共24講,以病案講解為主軸,闡述了作者多年來診治疑難危重症的臨證心得。各案均有詳細的四診資料、辨證思路、臨證經驗、方藥釋義及診治得失。與傳統醫案著作不同,作者力求還原就診實景,以醫話、醫論、講稿形式寫作,使讀者能在輕鬆、有趣的閱讀過程中感受中醫診治疑難雜症的獨特魅力,並從中受益,進而提高臨床診治水平。

  《疑難危重症辨證論治24講(修訂版)》適合各級中醫師、中醫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第1講 診視尤須審前劑,善從敗方求真機

第2講 望診所得勿輕視,再合醫理尋病因

第3講 標本緩急宜分清,治分先後有章法

第4講 不懂臟腑與經絡,開口動手便會錯

第5講 古代效方要多記,若碰疑難會花明

第6講 不傳之秘在於量,諳熟藥性系關鍵

第7講 難症化解有技巧,診察到位最重要

第8講 少陰外感非少見,取效關鍵在辨證

第9講 方藥無效當反思,且莫輕言系病重

第10講 診病要有整體觀,數病一方在病機

第11講 圓機活法說變通,辨證施治系精髓

第12講 頭痛尤應分經絡,寒熱虛實辨清楚

第13講 子午流注要記清,定時發病細推尋

第14講 升陷補氣治崩漏,還需化裁精選藥

第15講 仙鶴草為真靈藥,扶正補血有奇效

第16講 項痺臨床頗常見,辨證勿忘分經絡

第17講 汗證臨床多表現,謹守病機調陰陽

第18講 口腔潰瘍雖小病,若想治愈實不易

第19講 治病必須明體質,因人施治不可忘

第20講 諸般心疾多難醫,升固宗氣常效奇

第21講 益氣昇陽雖常法,巧於化裁療難疾

第22講 年老疾病元精虧,填補先天常效捷

第23講 婦人雜病有特點,經帶胎產需佔驗

第24講 讀書跟師勤臨床,方有活水源頭來


精彩書摘

  

“學醫不知經絡,開口動手便錯。”古之醫家把學好經絡作為成為良醫的必要條件之一,可嘆當今中醫之教學,教材中有關經絡辨證的內容講得很少,也很淺,幾乎就是經文的翻譯,而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後走上講台的,缺少臨證經驗,對於經絡辨證理解不透,講解時常常是一帶而過,因此,現在年輕的中醫師對於經絡辨證每每不能加以運用。有感於此,筆者曾著《被淡忘的經絡辨證》《分部經絡辨證理論與實踐》二書,對經絡辨證進行了專題研究,有興趣的同道可以參閱。

  前面說了通過運用經絡知識進行望診從而獲知病機所在的案例,接下來說幾個運用經絡辨證治療的疑難病例。

  病案1 臀部、腰部冷痛兩年

  先說一個臀部、腰部冷痛兩年的病案。

  陳某,女,56歲。這患者年輕時是一個跳水運動員,所以水性很好,其得病也非常有意思。深秋時節,與人賭氣,便從大橋上跳下去,嚇得別人半死,叫來一大堆人打撈,她卻從水下溜回家中睡大覺了。但這一跳,就患了這麼個疾病,治療兩年未見好轉。

  2008年8月7日來我處初診。訴腰部及臀部、雙下肢後側冷痛兩年,中西醫並治、內服外用兼用兩年未見明顯效果。雖在炎炎夏日,亦需以棉被包裹下肢,尤其是在工作的空調房中。平素易口腔潰瘍,舌質淡胖,苔白膩,脈沉細。

  這病該怎麼辨證呢? 《靈樞·經脈》說:“膀胱足太陽之脈……其支者,從腰中下夾脊,貫臀,人胭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胭中,以下貫膊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病者的冷痛部位正與足太陽經脈循行部位相符。足太陽經上入風府,與督脈相聯,內絡於腎。太陽為一身之表,外邪侵襲,太陽每首當其衝,寒邪損傷太陽經陽氣,因而就出現了太陽陽氣不能溫煦肌表的症狀,當然先表現在太陽經脈循行的部位上了。外寒經久不解,循經內舍入臟,損傷少陰腎臟之陽氣,腎陽虛損,每易浮游之火上浮,出現口舌潰瘍等症。由此分析,其治療一要解太陽經寒邪,二要溫補腎中元陽。

  對於腎陽虛損,浮游之火上浮而有五官之疾者,此時若單用溫陽散寒之品,每致虛火上浮更甚,較理想的治法是採用祝味菊的溫潛法,溫潛法指溫陽藥與潛鎮藥同用。在溫陽的同時使用下潛的藥物,使溫補的陽氣下歸腎宅,不至於使口腔潰瘍加重。溫陽藥如姜、桂、附大扶頹衰之元陽;配潛鎮藥如龍骨、磁石、牛膝、三甲(牡蠣、鱉甲、龜甲)等以潛制其虛亢之陽。適用於陽浮於上、上盛下虛之類的陽虛證。

  溫潛法的應用最早可上溯至張仲景之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近代擅用溫潛法的醫家首推上海名醫祝味菊和徐小圃。在兩位先生的醫案中,屢見附子與潛鎮藥同用,涉及內外婦兒各科,足見其應用範圍之廣。本法的配伍原理,《傷寒質難》曾論述:“氣虛而興奮特甚者,宜與溫潛之藥。溫以壯其怯,潛以平其逆,引火歸原,導龍人海,此皆古之良法。不可因其外形之興奮而濫與清滋之藥也。”祝味菊先生認為,附子通十二經,可升可降,為百藥之長,能隨所伍而異其用,“附子興奮,配以磁石,則鮮僭逆之患。”徐氏在運用附子時,辨證屬下元虛寒者,則必伍用磁石、龍齒,可製潛附子走而不守之性,使其偏於溫下益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二位先生的著作,必能受益良多。筆者常將此法用於復發性口腔潰瘍、失眠、心悸、慢性咽炎等諸病,常常獲得佳效。


前言/序言


當今為中醫者,較古人尤難!病家病輕者,首選西醫,西藥之幹擾,每使證候錯綜複雜,無效轉求中醫;病重者,西醫搶救無效,改求中醫,行將就木,抱希望於萬一;又有西醫診斷不明者,藥用數月,諸症蜂起,等等。如此諸般,治之又談何容易? !

  清·溫載之《溫氏醫案·咳嗽》曰:“醫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認證。”對於危重疑難病證,中醫治療最大之難題,乃在辨證準確,其後在於施方用藥合乎法度。筆者臨證數十載,接診疑難重症不少,然其中一部分並非難治,而是前醫認證不真,選方不合,以致久治而不愈。一部分乃患者不信中醫,而為中醫者又不能自信,以致沈痾淹延。良可嘆也!

  筆者喜臨床,在長期臨證實踐中感悟到中醫治療一些疑難雜症確有其獨到之處。我的《步入中醫之門1——道少齋中醫講稿》中詳細記錄了很多疑難危重症患者的辨證用藥治療過程。藉著該書出版的影響,近幾年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病症求診患者日漸增多,雖非人人有效,然亦常有不少疑難雜症得以治愈。今擇其中百餘例病案,均如實記錄,詳加分析,闡述辨證之思路,應用理論之淵源,選藥處方之要點,借鑒先賢之經驗,以及臨證之得失,以為同道交流耳。

  本書自2013年出版後,又多次重印,均很快銷售一空,得到讀者廣泛好評,求書者甚多。由於特殊原因,原出版社未能及時後續重印發行,使得市面難覓,甚者舊書網絡炒到上百元一本。為饗讀者求書之願,故將本書進行修訂,增加了部分疑難病例,並從方便讀者閱讀的角度進行了版式調整,並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行。

  由於忙於診務,更加諸事繁冗,加之水平有限,書中定有不足之處,請明哲正之!

  

步入中醫之門6 疑難病證辨治思路詳解

作者:毛以林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書號:9787513247573

出版時間:2018-05-01

印刷時間:2018-05-01

版次:1

印次:1

開本:16開

包裝:平裝

頁數:248


內容介紹

毛以林著的《步入中醫之門(6疑難病證辨治思路 詳解)/道少齋中醫講稿》是毛以林主任醫師(道少齋 主人)近幾年臨證診治疑難病醫案實錄。全書共21講 ,與一般醫家經驗集寫法有所不同,本書以病案講解 為主軸,詳細闡述了診治疑難病證的辨證思路、用藥 心得、診治得失及個人經驗。逐診講解處方用藥的加 減技巧、選方轉換的理論依據,以及臨證必須掌握的 中醫基本知識和診治技能,對臨證如何診治疑難病有 著 好的啟迪作用。讀是書,必將受益匪淺,並能 提高臨床水平。本書適合各級中醫師、中醫藥院校師 生閱讀參考。

目錄

引子 我的學醫之路

第l講 疑難病證辨治難,結合實例說玄機

第2講 心病汗證尤多見,辨分虛實巧選方

第3講 心律失常分快慢,辨證用方有規律

第4講 胸痺心痛尤多見,治從臟腑相關論

第5講 心衰緊守肺脾腎,治分三焦細辨證

第6講 肺虛勿忘補宗氣,細辨兼證治相隨

第7講 小大不利治其標,通腑瀉濁不可忘

第8講 人以天地之氣生,陰陽升降藏真機

第9講 慢性腸炎尤多見,治效良春仙桔湯

0講 眩暈病機 複雜,辨證施治破難局

1講 雜病心悸見氣短,升補宗氣切勿忘

2講 失眠嗜睡元神病,虛瘀痰火須辨清

3講 濕熱為患熱難退,分消三焦是定法

4講 培土生金莫小視,久咳久喘系妙法

5講 中風之病 難復,治從肝腎久守方

6講 沖氣攻背為腎厥,辨治章法師葉桂

7講 寒凝陽虛病常見,治分部位巧選方

8講 慢性腎炎頗纏綿,處方用藥守脾腎

9講 免疫疾病 難治,中醫辨證有奇效

第20講 因傷致病非皆瘀,辨證求機 重要

第2l講 帶狀皰疹分部位,循經辨證尋病機

道少齋中醫講稿 步入中醫之門(共5冊)
NT$198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