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中國古建築之美:帝王陵寢建築+禮制建築(共2冊)
NT$ 1485  

中國古建築之美:帝王陵寢建築+禮制建築(共2冊)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中國古建築之美/帝王陵寢建築


作  者:本社 著 本社 編


出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112113262


目錄

●論文

序一

序二

序三

帝王陵寢分佈圖

西安市周邊帝王陵寢導覽圖

陵寢建築形制與藝術——探索神秘的藝術殿堂

  墓葬起源與陵墓建築

  由不封不樹到寶城寶頂

  回絕壯觀的皇家陵寢

  珍奇的藝術寶庫

陵寢的單體建築與總體佈局——展現多彩多姿與氣勢宏偉之建築風貌

  秦始皇陵

  漢武帝茂陵

  南朝帝陵

  唐太宗昭陵

  唐高宗、武則天乾陵

  前蜀高祖永陵

  北宋八陵

  明太祖孝陵

  明十三陵

  清初關外三陵

  清東陵

  清西陵

圖版

帝王陵寢建築

  秦陵

  南朝陵

  唐陵

  宋陵

  明陵

  清陵

附錄一  建築詞彙

附錄二  中國古建築年表

內容簡介

    陵寢建築為中國古建築中一個重要部分,其形制受當時社會思想、國力強弱、營建技術的影響而演變。由商、週時期的不封不樹,秦、漢的高大封土,唐代的因山為陵,到明、清的寶城寶頂及其龐大建築群,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形成現有規制。帝王陵寢建築總體佈局的藝術氣勢宏大壯觀,單體建築更以其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和瑰麗奇特的色彩效果,呈現出豐富生動的形象。本書以時代為主線,分別介紹秦、漢、南朝、唐、宋、明、清諸帝陵,按陵寢建制,展現帝王陵寢建築神秘的藝術特色。

精彩內容

    墓葬起源於靈魂觀念的產生。大約在原始氏族社會的中期,就已經產生了靈魂的觀念。當時人們既不了解身體的構造,更不知道人體神經活動的機理,因而根本無法理解做夢與產生幻覺的生理原因。於是,受夢中景象的影響,人們幵始認為,思維和感覺並不是他們身體活動的一部分,而是一種寄託於人身,並在人死亡時游離人身的靈魂之活動。由此產生"靈魂不死"的觀念。他們認為,人生雖有終,但靈魂將不滅,只是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這些不滅的靈魂在冥冥陰間像生前一樣生活,而且能回到人間賜福降災,故常出現於人們的夢中。因此,人們對於已故的祖宗不僅有情感上的懷念,還希望他們在陰間生活美好、榮華富貴,並能福佑子孫、庇護後代。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這種紀念和祈福的心理,逐漸發展出一整套祭祀禮儀制度,出現祭祖用的宗廟。

     所謂"事死如生"者,......

中國古建築之美-禮制建築


作  者:本社 編 著 本社 編


出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112113378


目錄

●序一/週誼

序二/劉致平

序三/葉如棠


    論文

禮制建築分佈圖

曲阜孔廟周邊導覽圖

禮制建築的形成與歷史演變

——從儒家的禮制思想到明、清時代的壇廟祭祀系列

禮制建築與儒家思想/2

禮制建築系列的演變與形成/11

禮制建築的形制及藝術特色

——從帝王之家到百姓之家的自然與人文祭祀系列

神祗壇廟/30

宗廟與家祠/40

先賢祠廟/47

明堂與辟雍/57

藝術形象/62

    圖版

禮制建築

華北/66

華中/154

華南/172

東北/176

附求一  建築詞彙/181

附錄二  中國古建築年表/183

內容簡介

    受儒家文化影響,加之歷代帝王的提倡,我國形成了傳承久遠的壇廟祭祀禮儀,奉祀的禮制建築也應運而生。本書介紹了分佈在這片古老大地上的祭壇、先賢先聖廟及家廟建築。圖版安排自天壇伊始,而終於天壇析谷壇門,以天為始,以天為終,象徵中國人以天為大的思想,五嶽、四海、先儒、賢哲及諸祖均含於其間,形成圜和圓融的中國壇廟祭祀體系。

精彩內容

    1.壇廟創設的歷史演變

     《史記?禮書》中明確地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意思是說天地乃生物之本源,祖先是族類之本源,君師是國家治亂之本源;若三者全無,則不成其為人類社會了。所以禮之本源就是要尊天地、祖先與君師。實際上禮制建築類型的設置就是本此而行,但是歷代對此三者之內涵的理解程度如何,其包容度又有多大,並無一定規範,亦非一成不變。

     新石器時代現代的田野考古發掘已有數例說明新石器時代即已存在著祭祀性的神壇建築。公元1987年在浙江餘杭瑤山頂部發掘出良渚文化祭壇遺跡,這是一座方形平面……

中國古建築之美/宮殿建築


作  者: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編 著 本社 編


出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112113323


主編推薦

    《中國古建築之美》系列叢書共分十冊,收錄中國傳統建築中宮殿建築、帝王陵寢建築、皇家苑囿建築、文人園林建築、民間住宅建築、佛教建築、道教建築、伊斯蘭教建築、禮制建築、城池防禦建築等類別。各冊內容大致分四大部分:論文、彩色圖版、建築詞彙、年表。論文內容闡述各類建築之產生背景、發展沿革、建築特色,附有圖片輔助說明。彩色圖版大體按建築分佈區域或建成年代為序進行編排。

目錄

●  序一/週誼

序二/劉致平

序三/葉如棠


論文

  宮殿建築與都城遺址分佈圖

  北京故宮周邊導覽圖

  歷史上的宮殿建築——從原始簡陋邁向宏偉壯麗

  肇始階段/2

  “殿”的出現/4

  未央宮/5

  大明宮/6

  汴梁/8

  五京/9

  北京故宮——智慧和血汗結晶的璀璨明珠

  規劃設計依據/12

  主要建築設計/28

  建築構造和裝飾/52

  營建經略/61

  瀋陽故宮——滿漢蒙藏建築藝術精華的融合

  城-宮殿的結合與演變/68

  總體佈局/73

  單體建築設計/78

  建築裝修/83

圖版

  宮殿建築

  北京故宮/91

  瀋陽故宮/154

  附錄一  宮殿建築構件與裝飾示意/193

  附錄二  建築詞彙/203

  附錄三  中國古建築年表/205

  主要參考文獻/214

內容簡介

    宮殿建築可追溯至夏商時期,而春秋時代的《周禮·考工記》裡對於官城規劃制度已有了詳細的記載。中國數千年的皇帝制度也營造出輝煌而莊嚴的官殿建築。現存的北京故宮、瀋陽故官等巍峨富麗的建築群,為現代人展現著昔日皇家的赫赫威儀。本書回溯了皇家建築的發展歷史,並重點展示了北京故宮與瀋陽故宮這兩處末代皇都的皇家建築藝術精華。

精彩內容

    端門在天安門裡,如果按朱熹所解釋的五門,相當庫門,但明、清兩朝皆無"有藏於此"的記載,只是東西有門可去太廟及社稷壇。

     午門的東西有兩觀對聳,平面呈"凹"形,是雉門的形制,而且在它的外面有兩座門。明、清時是皇帝接受獻俘禮的地方。周朝的獻俘禮在外朝舉行。舉行獻俘禮先要祭太廟,而午門距離太廟最近。

     午門內有太和門(明稱奉天門,後改皇極門)。明朝常朝和"禦門聽政"在這裡。所謂禦門聽政,就是百官在門前廣庭分班侍立,皇帝坐在臨時安放在門內的寶座上,聽取大臣們奏事,同時也作出一些決定,是治理國家政務的場地,相當週時的治朝,因此太和門相當週制的應門。

     進入太和門,就是太和、中和、保和等三......

中國古建築之美/城池防禦建築


作  者:本社 著作 本社 編者


出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112113293


主編推薦

    本書是“中國古建築之美”之《城池防禦建築》。全書大致分論文、彩色圖版、建築詞彙、年表四大部分。論文內容闡述各類建築之產生背景、發展沿革、建築特色,收有建築結構圖、平面圖、復原圖、沿革圖、建築類型比較圖表等。另外還附有建築分佈圖及導覽地圖,標註有名建築分佈地點及周邊之名勝古蹟及圖片輔助說明;彩色圖版大體按建築分佈區域或建成年代為序進行編排。收錄精美彩色圖片(包括論文插圖)約一千七百幅。其圖片均有圖版說明,概要說明該建築所在地點、建築年代及藝術技術特色......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論文

●城池防禦建築分佈圖

●敦煌市周邊導覽圖

●城池防禦建築的沿革——歷代都城的興盛與衰亡

●  城垣壕塹肇興

●  三代城邑

●  春秋戰國都城

●  秦咸陽與兩漢的長安和洛陽

●  三國鄴城、建業與成都

●  兩晉南北朝的城垣建築

●  隋唐長安城

●  宋、遼、金的都城

●  元大都與明清北京及地方城池

●城池形制、結構、營造與攻防——建築堅固險要的防禦體系

●  形制

●  結構

●  營造......

內容簡介

    城池的興建起於防禦功能,中國歷代王朝無不耗費大批人力物力興築堅固的都城,以鞏固王權。無論是邊塞重鎮,或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均各自成為一個完備的御敵系統。長城橫亙於中國廣袤的大地上,與都城及邊塞構成千里江山萬里城的多重防禦體系,是中國歷目前一項極為偉大的軍事工程。本書由長城開始,詳細介紹這一偉大建築工程,再循華北、華中、華南、東北、西部地方等次序,逐一介紹各地的城牆與僅餘殘址的防守遺跡。

中國古建築之美/民間住宅建築


作  者:本社 著 本社 編


出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01日


裝  幀:平裝


ISBN:9787112113255


目錄

●序一/週誼

序二/劉致平

序三/葉如棠


論文

民間住宅建築分佈圖

窯洞地區周邊導覽圖

民間住宅的發展歷程——縱橫話歷史,捭闔探源流

先秦時期的民間住宅

秦漢兩晉時期的民間住宅

唐宋時期的民間住宅

明清時期的民間住宅

民間住宅的建築形式——一宅居融民情,風韻會地理

平面分類

形式集合

村鎮面貌

民間住宅的藝術特徵——稚拙藏超卓,樸厚寓靈幻

疏密得當,虛實相生

外實內靜,氣韻生動

樸實淡雅,內外通透

裝飾明艷,麗而不俗

詩情畫意,音樂旋律


圖版

民間住宅建築

華北

華中

華南

西部地方


附錄一  建築詞彙

附錄二  中國古建築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內容簡介

    人類始終為追求食、衣、住、行的滿足而努力,居所的安定無疑更是其他三者的保障,因而發展成民間住宅的形式在中國這片廣大的土地上,或因民族的不同,或因地理環境的差異,而產生各種不同類型的民居形式,形成圓樓窯洞四合院等特殊建築文化,在世界各國的建築形式中獨樹一幟。本書沿華北、華中、華南、西部地方等地區,介紹各地特有的民居形式,如四合院、窯洞、浙皖民居、紅磚建築、幹闌式建築、石板房、吊腳樓等,展現中國藝術與民間住宅結合所呈現的美感,並由此了解中國民居的意蘊與精神。

精彩內容

    到了距今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社會時,房屋已從母系氏族社會集體居住的大房子,變為以父系家庭為單位的小房子。從一些地方發掘的遺±止來看,在眾多的小型房屋中,常伴有少量大型住房,這表明人們的生活已有了貧富之別。除半地下建築外,地面上的建築也日漸多起來。土木混合結構的技術提高,人們已知道刨槽築基,牆體有土墼的、版築的和石砌的等多種形式。室內的牆壁已普遍採用石灰類物質塗抹,並註意到裝飾。

     我們勤勞的祖先在原始時代靠前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經過長期艱苦奮鬥,共同勞動,創造了著稱於世的遠古建築文化。雖然各地區的文化不盡相同,發展也不平衡,但它們都各自以獨特的風格放射著藝術的光彩。

     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人們已大量使用青銅器作為勞動工具,為木結構及築土牆......

中國古建築之美:帝王陵寢建築+禮制建築(共2冊)
NT$1485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