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外篇(上下冊)+ 神仙傳(共4冊)古代道家養生學
NT$ 1890  

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外篇(上下冊)+ 神仙傳(共4冊)古代道家養生學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抱朴子內篇(精)/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作  者:葛洪


譯註:張松輝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1日


頁  數:670


裝  幀:精裝


ISBN:9787101080742

內容簡介

《抱朴子內篇》與《外篇》同為東晉葛洪撰述。作者認為道本儒末,《內篇》屬道家,《外篇》屬儒家。 《內篇》論證神仙的存在、論述金丹和仙藥的製作方法及應用、各種方術的學習應用、各種道教書籍;是對戰國以來、直至漢代的神仙思想和煉丹養生方術所作的系統的總結,為魏晉神仙道教奠定理論基礎的道教經典。此次,我們約請業內專家,以清孫星衍平津館校勘本《抱朴子內篇》為底本,參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題、註釋、翻譯,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張松輝譯註 著 張松輝 譯

張松輝,任職於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文學史教學科研工作。已出版《老子研究》《莊子研究》《莊子疑義考辨》《莊子考辨》《先秦兩漢道家與文學》《漢魏六朝道教與文學》《唐宋道家道教與文學》《元明清道教與文學》《儒釋道與文人》等多部學術專著。

目錄

前言

暢玄卷一

論仙卷二

對俗卷三

金丹卷四

至理卷五

微旨卷六

塞難卷七

釋滯卷八

道意卷九

明本卷十

仙藥捲十一

辨問卷十二

極言卷十三

勤求卷十四

雜應卷十五

黃白卷十六

登涉卷十七

地真卷十八

遐覽卷十九

祛惑卷二十


  於是問者大笑曰①:“夫有始者必有卒②,有存者必有亡。故三、五、丘、旦之聖③,棄、疾、良、平之智④,端、嬰、隨、酈之辯⑤,賁、育、五丁之勇⑥,而咸死者⑦,人理之常然⑧,必至之大端也⑨。徒聞有先霜而枯瘁⑩,當夏而凋青,含穗而不秀[11],未實而萎零[12],未聞有享於萬年之壽、久視不已之期者矣[13]。故古人學不求仙,言不語怪[14],杜彼異端[15],守此自然,推龜鶴於別類[16],以死生為朝暮也。夫苦心約己,以行無益之事;鏤冰雕朽[17],終無必成之功。未若攄匡世之高策[18],招當年之隆祉[19],使紫青重紆[20],玄牡龍躊[21],華轂易步趍22,鼎餗代耒耜[23],不亦美哉?每思詩人《甫田》之刺[24],深惟仲尼‘皆死’之證[25],無為握無形之風26,捕難執之影,索不可得之物,行必不到之路。棄榮華而涉苦困,釋甚易而攻至難,有似喪者之逐遊女[27],必有兩失之悔[28];單、張之信偏見[29],將速內外之禍也[30]。夫班、狄不能削瓦石為芒針[31],歐冶不能鑄鉛錫為乾將[32]。故不可為者,雖鬼神不能為也;不可成者,雖天地不能成也。世間亦安得奇方,能使當老者復少,而應死者反生哉?而吾子乃欲延蟪蛄之命[33],令有歷紀之壽[34];養朝菌之榮[35],使累晦朔之積[36],不亦謬乎[37]?願加九思[38],不遠迷复焉[39]。”

  【註釋】

  ①大笑:認為誇大不實而笑。敦煌本作“大而笑之”。

  ②卒:終結。

  ③三、五、丘、旦:都是古代的聖人。三,指三皇。傳說中的帝王。說法不一,一說指天皇、地皇、人皇,一說指伏羲、神農、黃帝。五,指五帝。傳說中的帝王。說法不一,一說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丘,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旦,周公姬旦。為周武王之弟,輔佐周武王滅商後,又輔佐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為周朝開國功臣。

  ④棄、疾、良、平:都是古代有智慧的人。棄,又叫后稷,週人的祖先。據說他善於耕種莊稼,在堯、舜時期做過農官。疾,又叫樗裡子,戰國時期秦惠王的弟弟,滑稽聰慧,人稱“智囊”。良,指張良,秦漢時謀士,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平,指陳平,秦漢時謀士輔佐劉邦成就帝業。

  ⑤端、嬰、隨、酈(li):都是古代善於言談的人。端,春秋衛國人,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孔子弟子,有口才。嬰,春秋時齊國的大夫,姓晏名嬰,字平仲,善於辭令。隨,隨何,漢初的辯士,曾為劉邦勸說黥布叛楚歸漢。酈,酈食其,漢初的辯士,常為劉邦遊說其他諸侯。

  ⑥賁(ben)、育、五丁:都是古代的勇士。賁,孟賁,戰國時期的勇士,據說能拔掉活牛的角。育,夏育,周代有勇力的人。五丁,傳說中秦惠王時蜀地的五位大力士。

  ⑦咸:都。

  ⑧常然:永遠如此。

  ⑨大端:當依敦煌本作“大歸”。大歸,*終歸宿。

  ⑩徒:只。先霜:下霜之前。枯瘁:枯萎。

  ……


抱朴子外篇(上下冊)


作  者:葛洪


譯註:張松輝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頁  數:1196


裝  幀:精裝


ISBN:9787101091922


主編推薦

1.本套叢書為全本。所收書目是經史子集中很為經典的著作,以很好不錯版本為核校底本,約請業內專家進行註釋和翻譯。註釋準確簡明,譯文明白曉暢。本次推出第八輯,共6種。 2.採用紙面精裝。全套書的裝幀設計雅正,精緻大方。 5.定價適合,方便廣大讀者購買收藏。

內容簡介

《抱朴子外篇》與《內篇》同為東晉葛洪撰述。作者自認為前者屬儒家,後者屬道家。實則《外篇》以儒家為主,兼採道家、法家,及少量的道教神仙養生思想。論時政得失,以古刺今;主張在下者藏器待時,己思君;在上者任賢舉能,愛民節欲。 《四庫提要》謂其“辭旨辨博,饒有名理”,魯迅贊其“論及晉末社會狀態”。此次我們約請業內專家以《平津館叢書》刻本《外篇》為底本,參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題、註釋、翻譯,以饗讀者。

目錄

●上冊

●前言

●嘉遁卷一

●逸民卷二

●勗學卷三

●崇教卷四

●君道卷五

●臣節卷六

●良規卷七

●時難卷八

●官理卷九

●務正卷十

●貴賢卷十一

●任能卷十二

●欽士卷十三

●用刑卷十四

●審舉卷十五

●交際卷十六

●備闕卷十七

●擢才卷十八......

神仙傳


作  者:葛洪


譯註:謝青雲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頁  數:438


裝  幀:精裝


ISBN:9787101124668


內容簡介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神仙傳》是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葛洪所撰,共十卷,《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神仙傳》記載古代傳說中八十五位神仙故事(王遠傳附蔡經傳),大體繼《列仙傳》而作,其中容成公、彭祖二條與《列仙傳》重出。 《神仙傳》中故事眾多,情節大多複雜、奇特,想像豐富,記敘生動。 《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神仙傳》不僅體現了各時期的神仙觀念及魏晉文士風氣,而且其中不少人常為後世養生文獻所引用,有些內容對研究中國古代養生學術也不無參考意義。

目錄

●前言

●序

●卷一

●廣成子

●盧敖若士

●老子

●彭祖

●魏伯陽

●華子期

●卷二

●白石先生

●皇初平

●王遠

●伯山甫

●馬鳴生

●李八百

●李阿

●卷三

●河上公

●劉根......


東晉葛洪所撰《神仙傳》是一部志怪小說集,共10卷,是其所著道教經典《抱朴子•內篇》的案例輔教之作,以具體人物事蹟闡釋他的“神仙實有”“仙學可致”的主旨。其中的故事,情節大多複雜、奇特,想像豐富,記敘生動,體現了魏晉時期的神仙觀念及魏晉文士風氣。其中不少人物常為後世養生文獻所引用,一些成語和文化典故,如“滄海桑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杏林”“橘井”等,大眾耳熟能詳,已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


  本次整理以收錄神仙數目較多且文字內容較為豐富的廣漢魏叢書本系統的《道藏精華本》為底本,並附錄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中的《太陰女》《太陽女》《樂子長》3篇,共計97篇、101位神仙的故事,是目前較為完整的一個整理本。


麻姑


【題解】


  麻姑是中國漢族民間信仰的道教神仙,*遲至明代,漢族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以取吉祥之意。明初還出現了《麻姑獻壽》的宮廷戲目。 “滄海桑田”和“東海揚塵”典故也來源於本篇。


  關於麻姑的*早出處,來自《列異傳》,該書有說為三國魏曹丕著,有說為西晉張華著,他們都早於葛洪。 《列異傳》中所記情節非常簡單,而《神仙傳》則在《列異傳》的基礎上擴大豐富了很多細節,使其形象正式確立,所以後世多引之。麻姑的傳說自魏晉後一直不斷。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中記載:“濟陽山有麻姑登仙處,俗說山上千年則金雞鳴,玉犬吠。”唐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麻姑傳》在《神仙傳》基礎上略加改寫,文前加有一句:“麻姑者,乃上真元君之亞也。”


  在本篇中,麻姑說她曾經三次看見滄海變為桑田,說明其壽命極長,另外其形象又為一個十歲的美麗女子,所以獲得了民間的普遍喜愛和好感,也因此,後世關於她所衍生的傳說比較多,她也成了道教中一個影響極大的女仙,被稱為衝寂元君,作為女仙的長壽代表,與男仙的長壽代表彭祖齊名。


  後世關於麻姑的傳說,基本都是附會《神仙傳》中的麻姑之名而來,今舉幾例。明徐道《列仙全傳》記載:麻姑是北趙十六國有名的殘暴將領麻秋的女兒,由於麻秋生性暴虐,在麻城(今屬湖北)役使百姓築城時,晝夜不許百姓休息,只有在雞叫時才讓百姓稍作休息。麻姑同情百姓,自學口技,常常學雞叫,這樣別的雞也就跟著叫,民工就可以早早休息,後來被他父親發現,父親想打麻姑,麻姑因為害怕便逃到仙姑洞修道,後來從橋上升天成仙。


  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百七十引《太平清話》所記麻姑,“姓黎,字瓊仙,唐放出宮人也”。同書卷二百三十七引《登州府志》所記麻姑,為“後趙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於牟州東南姑餘山,飛升,政和中封真人”,基本是引用《列仙全傳》裡的傳說。


  以上麻姑皆偶然同名,或有意附會為之。後來,一些地方又出現麻姑山、麻姑洞、麻姑廟等稱呼。唐顏真卿《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雲:“按《圖經》,南城縣有麻姑山,頂有古壇,相傳云麻姑於此得道。”南宋洪邁《夷堅志·丙志》卷四稱:“青城山相去三十里有麻姑洞,相傳云亦姑修真處也。”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五載:“秦時丹陽縣湖側有梅(一作麻)姑廟。姑生時有道術,能著履行水上。後負道法,婿怒殺之,投屍於水,乃隨流波漂,至今廟處。”《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謂江西寧國府東有麻姑山,“麻姑嘗修道於此,丹灶尚存。又嘗居建昌,山故亦號麻姑”。這些大多是託名麻姑而來。


  另外,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後集》中稱:“麻姑乃王方平之妹,修道得仙。”可能也是後人臆想的說法。


  是好女子,年十許,於頂中作髻①,餘發垂至腰,其衣有文章②,而非錦綺③,光彩耀目,不可名狀。


  入拜方平,方平為之起立,坐定,召進行廚④,皆金盤玉杯,餚膳多是諸花果⑤,而香氣達於內外。擘脯行之⑥,如柏靈⑦,雲是麟脯也。


  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⑧,已見東海三為桑田⑨,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


  姑欲見蔡經母及婦侄,時弟婦新產數十日,麻姑望見,乃知之,曰:“噫⑩,且止勿前。”即求少許米,得米便撒之擲地,視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姑故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復作此狡獪變化也B11。”方平語經家人曰:“吾欲賜汝輩酒,此酒乃出天廚,其味醇濃,非世人所宜飲,飲之或能爛腸,今當以水和之,汝輩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攪之,賜經家。飲一升許,良久,酒盡。


【註釋】


①髻(jì):盤在頭頂或腦後的發結。


②文章:指色彩斑斕的花紋。


③錦綺(qǐ):彩色的絲織品。


④行廚:一種道術,可憑空招來酒食。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金丹》中說:“欲致行廚,取黑丹和水,以塗左手,其所求如口所道,皆自至,可致天下萬物也。”


⑤餚膳(shàn):指飯菜食物。


⑥擘(bāi):用手撕開。脯:*幹。


⑦柏靈:原文意不明,疑為“柏根”,柏根是藥,木質堅硬,唐梅彪《石藥爾雅》卷上:“柏根,一名太陰玉足。”


⑧接侍:迎接陪從,迎接伺候。表示晚輩對長輩或下級對上級的尊重。


⑨桑田:種桑樹的地,泛指農田。


⑩噫(yī):嘆詞,表示感慨、悲痛、嘆息。


11狡獪(kuài):兒戲,遊戲或玩笑。也形容人詭詐或機靈。


【譯文】


  麻姑是個很好看的女子,年齡像十歲的樣子,她頭頂上盤了個髮髻,剩下的長發垂至腰間,穿的衣服色彩斑斕,但又不是人間的絲綢,材質光彩奪目,難以形容。


  麻姑進屋拜見王方平,王方平起身迎接,一起坐下後,就召來食物,都用金盤玉杯盛放,菜餚多是各種花果,食物的香氣瀰漫到屋子內外。王方平撕開一塊*幹,看起來像柏根一樣,他說這是麒麟*幹。


  麻姑說:“自上次迎接陪從您之後,已經三次看見東海變為桑田了,剛去蓬萊島,看到海水又比以前淺了,大概有上次我們會面時的一半,難道那裡又要變成山陵和陸地嗎!”王方平笑著說:“聖人們都在說,大海中又要揚起沙塵了。”


  麻姑想見見蔡經的母親和妻子兒女等人,當時蔡經的弟媳剛生完孩子幾十天,麻姑遠遠看見,就知道了,說:“等一下,先不要到我面前。”就叫他們拿一些米來,麻姑拿到米後把米拋灑在地上,蔡經家人一看,那些落在地上的米都變成了珍珠。王方平笑著說:“麻姑還是年輕,我老了,已經不喜歡再搞這些神通變化的遊戲了。”王方平對蔡經家人說:“我想賜給你們酒喝,這個酒是從天宮的廚房裡來的,味道十分濃厚,不是世上的人能喝得了的,喝了可能會爛穿腸胃,現在應該拿水來稀釋一下,你們不要驚怪。”他就拿出一升酒,叫人再添一斗水,攪拌了一下,賜給了蔡經家人。蔡經家人共喝了一升多,過了好一會兒,酒都喝完了。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丹陽郡(今江蘇句容)人。是魏晉時期儒道兼修的道教理論家、醫藥學家和煉丹家,被同時代的干寶(《搜神記》作者)譽為“才堪國史”,曾因軍功,被封為“伏波將軍”。作為當時的道教,葛洪學貫百家,思想淵深,著述宏富,《晉書•葛洪傳》有“博聞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富於班馬”之評,將其與班固、司馬遷相提並論。 2015年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所研究員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她發現青蒿素的過程中主要是從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得到啟發,由此進一步擴大了葛洪在全世界的影響。

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外篇(上下冊)+ 神仙傳(共4冊)古代道家養生學
NT$189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