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氫與氫能 第二版 李星國氫能研究 氫氣製備 鎳氫電池氫冶金材料領域應用參考書籍
NT$ 2980  

氫與氫能 第二版 李星國氫能研究 氫氣製備 鎳氫電池氫冶金材料領域應用參考書籍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氫與氫能》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718150

版次:2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2-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09


內容介紹

《氫與氫能》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刪除了一些陳舊的內容,也對一些章節進行了簡化,增加了近10年來氫能研究和產業的新發展。本書分21章,圍繞著氫能的基礎知識,氫氣的製備、純化、儲存、輸運、應用、安全等關鍵環節,從5個部分進行了介紹,並從經濟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diyi部分是氫和氫能源的重要性以及氫的基本性質,包括第1、2章;第二部分是氫氣的製備和儲存,包括灰氫和綠氫的製備、氫氣分離和純化、氣液固不同狀態的儲氫(分子儲氫和原子或離子態儲氫),由第3~11章組成;第三部分是氫氣輸運和供給,包括氣體鋼瓶、液態氫氣以及管道的氫氣輸送,加氫車站的建設、種類和主要設施,由第14,16,17章組成;第四部分是氫能的應用,包括zui受關注的鎳氫電池、燃料電池、儲氫裝置、氫內燃機動力車、氫燃料電池動力車、氫冶金等材料領域的應用,電網移峰填谷等,由第12,13,15,18~20章組成;第五部分是氫氣的安全問題,在第21章介紹。

目錄

第1章 氫能特徵與氫經濟 1

1.1 氫與氫能 1

1.1.1 氫的基本特性 1

1.1.2 氫氣的能量 2

1.1.3 與液態燃料的比較 6

1.1.4 氫能與環境 7

1.1.5 灰氫、青氫、藍氫和綠氫 9

1.1.6 氫能源市場 10

1.1.7 氫能源路線圖 13

1.2 各國能源消耗及特性 15

1.2.1 能源需求成長 15

1.2.2 能源消耗結構 15

1.2.3 我國的能源消耗特性與問題 17

1.3 氫能的特性與利用形式 20

1.3.1 能源發展趨勢 20

1.3.2 氫能的四大特點 22

1.4 氫氣的供給 24

1.4.1 氫氣的生產 24

1.4.2 各種氫氣方法及成本 26

1.4.3 氫源選擇的「四要素」 28

1.4.4 氫與電的相關性 29

1.5 氫能的利用形式 30

1.5.1 氫氣的傳統用途 30

1.5.2 氫能源利用形式與體系 31

1.5.3 現在氫能應用發展動態與主要的問題 34

1.6 再生能源與氫能源 38

1.6.1 再生能源及其製氫 38

1.6.2 生質能 40

1.7 氫能源社會的發展與各國的動態 42

1.7.1 美國與加拿大氫能源經濟的發展動態 43

1.7.2 歐洲氫能源經濟的發展動態 46

1.7.3 日本氫能源經濟的發展動態 46

1.7.4 澳洲氫能開發 49

1.7.5 韓國氫能源開發 51

1.7.6 我國氫能源開發與利用 51

參考文獻 53

第2章 氫的基本性質 55

2.1 氫的形成、存在與發現 55

2.2 氫原子 56

2.3 氫的同位素 57

2.4 氫氣 58

2.4.1 H2的分子結構 58

2.4.2 氫氣的核自旋異構物 59

2.4.3 氫氣的物理性質 60

2.4.4 液態與固態氫 63

2.4.5 金屬氫 64

2.5 氫的核融合反應 65

2.5.1 核融合反應的原理 65

2.5.2 人工核融合反應 66

2.5.3 人工核融合裝置 68

2.5.4 人工核融合工程 71

2.6 氫的化學性質 72

2.6.1 氫原子的電子結構與成鍵特徵 72

2.6.2 氫與非金屬的反應 73

2.6.3 氫與金屬的反應 74

2.6.4 氫在冶金的應用 74

2.6.5 氫與過渡金屬的配位反應 74

2.6.6 氫在石油化學工業的應用 75

2.7 氫化物 76

2.7.1 概論 76

2.7.2 金屬氫化物 77

2.7.3 主族元素與氫的共價型化合物 78

2.7.4 配位氫化物 79

2.7.5 高壓氫化物相 80

2.8 氫化物的研究方法 80

2.8.1 壓力–成分等溫線 80

2.8.2 熱分析 82

2.8.3 核磁共振 82

2.8.4 紅外光譜 83

2.8.5 中子繞射 84

參考文獻 84

第3章 氫氣製備 86

3.1 化石燃料製氫 88

3.1.1 煤炭製氫 89

3.1.2 天然氣製氫 90

3.2 高溫分解製氫 93

3.2.1 甲醇裂解制氫 93

3.2.2 工業副產氫 95

3.2.3 氨分解製氫 95

3.3 電解水製氫 99

3.3.1 電解水製氫原理 99

3.3.2 電解水製氫現狀 99

3.4 核電製氫 106

3.5 生物質製氫 107

3.5.1 光合生物製氫 107

3.5.2 生物發酵製氫 111

3.6 光催化製氫 114

3.6.1 太陽能熱化學製氫 115

3.6.2 太陽能光電化學製氫 115

3.6.3 光解水製氫 115

3.7 小結 123

參考文獻 124

第4章 氫分離與純化 128

4.1 變壓吸附純化氫氣 129

4.1.1 變壓吸附技術的基本原理 130

4.1.2 吸附床的吸附穿透曲線 132

4.1.3 變壓吸附的基本操作 132

4.1.4 變壓吸附的吸附劑 133

4.2 膜分離 134

4.2.1 膜分離的機制 135

4.2.2 多孔膜材料 137

4.2.3 有機高分子膜 139

4.2.4 透氫金屬膜 140

4.3 Benfield法 146

4.4 深冷分離 148

4.4.1 冷凝法 148

4.4.2 膨脹機法 149

4.5 重氫的分離 149

4.5.1 氫同位素的特性 149

4.5.2 重氫的核融合反應 150

4.5.3 重氫純化回收 151

4.5.4 氫同位素的分離濃縮 156

參考文獻 162

第5章 高壓儲氫 165

5.1 高壓氫氣的壓縮 165

5.1.1 氫氣的壓縮因子和壓縮後的密度 165

5.1.2 氫氣壓縮後的氫原子間距 166

5.1.3 氫氣壓縮機 167

5.1.4 氫氣的壓縮功耗 169

5.2 氫氣的加註 171

5.2.1 氫氣加註的方法 171

5.2.2 氫氣加註過程中溫度的變化 172

5.2.3 氫氣加註機的市場應用 173

5.3 高壓儲氫容器 174

5.3.1 高壓儲氫容器的發展 174

5.3.2 輕質高壓儲氫容器的設計與製備 177

5.4 高壓儲氫的風險與控制 180

5.4.1 高壓儲氫的使用風險 180

5.4.2 高壓儲氫的風險評估 181

5.4.3 高壓儲氫所使用的標準 181

5.4.4 高壓儲氫所使用的安全檢測 182

5.4.5 高壓儲氫的風險控制 183

5.5 高壓儲氫的應用 184

5.5.1 運輸用大型高壓氫氣容器 184

5.5.2 蓄氣站大型高壓氫氣容器 185

5.5.3 燃料電池車用高壓儲氫 186

5.5.4 小型高壓儲氫槽的應用 188

5.5.5 高壓管路供氫 189

參考文獻 190

第6章 液態儲氫及應用 191

6.1 液態氫氣的生產 191

6.2 液態氫的儲存 196

6.2.1 液氫設備的絕熱材料 196

6.2.2 液氫儲槽 197

6.3 液氫的輸運 200

6.3.1 常溫容器加註液氫的冷卻特性 200

6.3.2 液氫的輸送方式 201

6.3.3 液氫儲藏型加氫站 203

6.4 液氫的應用 205

6.4.1 液氫在航太領域的應用 205

6.4.2 液氫在汽車領域的應用 207

6.4.3 液氫的其他應用 209

參考文獻 210

第7章 液態有機氫載體儲氫 212

7.1 液態有機氫載體概述 212

7.2 小分子醇醛氨酸型液態有機氫載體 215

7.2.1 甲酸 215

7.2.2 其他小分子醇醛氨酸型液態有機氫載體 219

7.3 芳香化合物型液態有機氫載體 223

7.3.1 芳香烴 223

7.3.2 氮雜環芳香烴 227

7.3.3 硼氮雜環芳香烴 236

參考文獻 237

第8章 物理吸附儲氫材料 245

8.1 氣體吸附原理及物理儲氫的特性 245

8.1.1 吸附等溫線的型態 246

8.1.2 吸附等溫方程式 247

8.2 碳材料的發展及儲氫性能 249

8.2.1 活性碳 249

8.2.2 碳奈米管及石墨烯 249

8.2.3 生物質衍生碳材料 250

8.2.4 碳材料的開發與研究前景 251

8.3 金屬有機骨架材料的儲氫性能 251

8.3.1 研究現況 251

8.3.2 與氫氣作用機制 253

8.3.3 儲氫性能的影響因素與發展方向 254

8.4 多孔高分子的儲氫性能 256

8.4.1 共價有機骨架材質 256

8.4.2 共軛微孔高分子材料 256

8.4.3 多孔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前景 258

8.5 三種物理吸附材料的比較 258

8.5.1 孔道結構 258

8.5.2 吸附位點 258

8.5.3 儲氫容量 259

參考文獻 259

第9章 儲氫合金和金屬氫化物 263

9.1 儲氫合金的工作原理與設計 263

9.1.1 儲氫合金簡介 263

9.1.2 儲氫合金的歷史發展及現況 263

9.1.3 儲氫合金的工作原理 265

9.1.4 儲氫合金的設計與評估 270

9.2 稀土儲氫材料 273

9.2.1 LaNi5基AB5型儲氫材料 273

9.2.2 非AB5型新型稀土儲氫合金 276

9.3 Mg和MgH2基儲氫材料 279

9.3.1 Mg單質儲氫材料 279

9.3.2 Mg-M(M=Ni,Co,Fe等)體系儲氫材料 282

9.4 Ca基儲氫材料 284

9.5 Ti基合金儲氫材料 288

9.5.1 Ti基二元合金體系 290

9.5.2 Ti-Cr-Mn基三元合金體系 292

9.5.3 Ti-V-Mn基三元合金體系 299

9.6 V基體心立方固溶體合金儲氫材料 301

9.6.1 V-Ti-Fe合金體系 304

9.6.2 V-Ti-Ni合金體系 305

9.6.3 V-Ti-Cr合金體系 306

9.7 Zr基合金儲氫材料 308

9.7.1 Zr-V基合金體系 310

9.7.2 Zr-Cr基合金體系 311

9.7.3 Zr-Mn基合金體系 311

9.8 Pd基固溶體儲氫材料 311

9.9 低維材料儲氫材料性能 313

9.9.1 奈米顆粒儲氫理論計算 313

9.9.2 尺寸效應 314

9.9.3 薄膜材料的儲氫研究 315

9.9.4 薄膜的氫致光變特性 316

9.9.5 氫致光變特性材料的應用 321

參考文獻 323

第10章 無機非金屬儲氫材料 330

10.1 引言 330

10.2 無機非金屬氫化物 331

10.2.1 基本特徵 331

10.2.2 電子結構與成鍵特性 332

10.2.3 吸放氫反應機理 334

10.3 金屬鋁氫(Al-H)化物 335

10.3.1 合成方法 335

10.3.2 晶體結構 336

10.3.3 吸放氫性能 338

10.3.4 吸放氫性能改善與系統開發 342

10.4 金屬氮氫(N-H)化物 345

10.4.1 合成方法 345

10.4.2 晶體結構 346

10.4.3 吸放氫性能 348

10.4.4 吸放氫性能改善與系統開發 352

10.5 金屬硼氫(B-H)化物 355

10.5.1 合成方法 355

10.5.2 晶體結構 356

10.5.3 吸放氫性能 358

10.5.4 吸放氫性能改善 363

10.6 小結與展望 368

參考文獻 369

第11章 其他儲氫材料 381

11.1 液態無機氫載體概述 381

11.1.1 硼氫化物溶液儲氫 381

11.1.2 氨硼烷溶液儲氫 386

11.1.3 水合肼儲氫 389

11.1.4 肼硼烷溶液儲氫 390

11.1.5 離子液體型硼氫化物儲氫 391

11.2 液氨儲氫 392

11.2.1 液氨儲氫概述 392

11.2.2 液氨的生產 392

11.2.3 液氨的儲存與運輸 395

11.2.4 液氨的分解產氫 396

11.2.5 液氨的應用 398

11.3 水合物儲氫技術 400

11.3.1 氣體水合物的晶體結構 400

11.3.2 氣體水合物儲氫 402

11.3.3 水合物儲氣量的一般計算方法 404

11.4 空心玻璃微球高壓儲氫技術 405

11.4.1 玻璃微球儲氫原理 405

11.4.2 玻璃微球的儲氫效率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405

11.5 水解反應氫氣儲氫技術 406

11.5.1 鋁水反應制氫儲氫機理 406

11.5.2 鋁水反應實用化反應器及其應用展望 408

11.5.3 鎂、氫化鎂水解反應制氫儲氫機制 409

11.5.4 鎂、氫化鎂水解反應促進機理 409

參考文獻 410

第12章 鎳氫電池 417

12.1 概論 417

12.1.1 電化學理論基礎 417

12.1.2 鎳氫電池的工作原理與特性 419

12.2 鎳氫電池的組成 420

12.2.1 正極材料 420

12.2.2 負極材料 423

12.2.3 輔助材料 433

12.3 鎳氫電池的性能 435

12.3.1 電池容量和電壓 435

12.3.2 電池的內阻與內壓 435

12.3.3 電池的自放電與儲存效能 436

12.3.4 電池循環壽命 437

12.4 鎳氫電池的開發與應用 437

12.4.1 鎳氫電池的開發現況 437

12.4.2 鎳氫電池的應用 438

參考文獻 440

第13章 燃料電池 443

13.1 燃料電池概述 443

13.1.1 基本原理 443

13.1.2 發展簡史 444

13.1.3 工作原理 444

13.2 燃料電池的基本結構 447

13.2.1 電極 447

13.2.2 電催化劑 447

13.2.3 電解質與隔膜 448

13.2.4 雙極板 449

13.2.5 燃料電池系統 449

13.2.6 常用燃料電池概述 450

13.3 鹼性燃料電池 453

13.3.1 概述 453

13.3.2 電極和電催化劑 454

13.3.3 電解液與隔膜 455

13.3.4 雙極板 456

13.3.5 電池堆結構 457

13.4 高聚物電解質膜燃料電池 458

13.4.1 概述 458

13.4.2 聚合物質子交換膜 459

13.4.3 電極 461

13.4.4 雙極板 462

13.4.5 水管理 463

13.5 直接甲醇燃料電池 464

13.5.1 概述 464

13.5.2 甲醇的催化電氧化和DMFC電極 465

13.5.3 甲醇滲漏及DMFC質子交換膜開發 467

13.6 磷酸燃料電池 469

13.6.1 概述 469

13.6.2 電極 469

13.6.3 電解質 470

13.6.4 雙極板 471

13.6.5 PAFC的冷卻系統 471

13.7 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 471

13.7.1 概述 471

13.7.2 電極 473

13.7.3 電解質 473

13.8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 475

13.8.1 概述 475

13.8.2 電解質 475

13.8.3 電極 477

13.8.4 雙極連接材料 478

13.8.5 密封材料 479

13.8.6 SOFC的結構 480

13.8.7 管型SOFC 480

13.8.8 平板型SOFC 481

13.9 其他燃料電池 481

13.9.1 直接醇類燃料電池 482

13.9.2 直接硼氫化鈉燃料電池 482

13.9.3 微生物燃料電池 483

13.10 燃料電池的應用 484

13.10.1 燃料電池車 484

13.10.2 燃料電池在分散式電站上的應用 486

13.10.3 燃料電池的其他應用 486

13.10.4 燃料電池的成本 487

13.11 燃料電池發展展望 488

參考文獻 490

第14章 金屬氫化物儲氫裝置與技術 494

14.1 金屬氫化物儲氫容器 495

14.1.1 金屬氫化物儲氫容器儲氫原理與設計 495

14.1.2 儲氫容器的分類及優缺點 498

14.1.3 儲氫材料的填充 501

14.1.4 儲氫容器的密封 502

14.1.5 幾家公司的儲氫罐產品及性能 502

14.1.6 儲氫合金容器應用範圍 506

14.2 高壓及金屬氫化物複合儲氫容器 511

14.2.1 高壓複合儲氫容器的提出 511

14.2.2 複合儲氫容器的4個特性 512

14.2.3 複合儲氫容器用的儲氫材料 515

14.3 NaAlH4及其他材料儲氫罐 518

14.3.1 NaAlH4儲氫性能 518

14.3.2 NaAlH4儲氫槽的製備 519

14.3.3 其他材料的儲氫槽 524

14.4 熱傳導、體積膨脹以及氫氣流通 526

14.4.1 熱的管理 526

14.4.2 體積膨脹問題 527

14.4.3 氫氣流動問題 528

14.5 儲氫罐殼體材料 529

14.6 安全檢查 530

參考文獻 532

第15章 氫能源汽車 535

15.1 氫內燃機汽車 535

15.1.1 氫內燃機概述 535

15.1.2 氫內燃機工作原理 535

15.1.3 氫氣燃燒的特性 535

15.1.4 氫內燃機汽車結構系統 536

15.1.5 氫內燃機的熱效率與輸出功率 538

15.1.6 氫內燃機的技術困難與解決方法 538

15.1.7 氫混合燃料內燃機 539

15.1.8 氫內燃機汽車的發展狀況 539

15.2 燃料電池汽車 544

15.2.1 燃料電池汽車概述 544

15.2.2 燃料電池汽車特點 545

15.2.3 燃料電池汽車工作原理 546

15.2.4 燃料電池汽車結構系統 547

15.2.5 燃料電池汽車與氫內燃機汽車的比較 549

15.2.6 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狀況 550

15.3 其他氫燃料電池交通工具 566

15.4 氫動力汽車生產狀況與發展趨勢 568

參考文獻 569

第16章 氫氣的輸運 571

16.1 高壓氣體輸氫 572

16.1.1 氫氣鋼瓶及貨櫃輸氫 572

16.1.2 長管拖車輸氫 573

16.1.3 長管拖車輸氫成本 574

16.2 氫氣的管道輸運 576

16.2.1 氫氣管路的輸氫 576

16.2.2 輸氫管材 579

16.2.3 管輸氫成本 580

16.2.4 利用天然氣管道輸氫 581

16.3 液化氫氣輸運 584

16.3.1 液氫輸運體系 584

16.3.2 液氫利用的能源效率 586

16.3.3 液氫輸運成本 586

16.3.4 輸氫方法的比較 588

16.4 液體有機氫化物輸氫 588

16.4.1 液體有機氫化物儲氫原理及特性 589

16.4.2 液體有機氫化物的研究現況 589

16.4.3 有機氫化物儲運氫的應用 591

16.4.4 液體有機儲運氫氣今後的發展 594

16.5 其他輸氫方法 595

16.5.1 氨輸運氫氣 595

16.5.2 固態儲氫材料輸氫 597

參考文獻 597

第17章 加氫站 600

17.1 加氫站的發展與現況 600

17.2 加氫站的分類 602

17.2.1 加氫站的分類與基本構成 602

17.2.2 氣體氫氣和液體氫氣的供氫 604

17.3 加氫站中主要設施 605

17.3.1 增壓系統 605

17.3.2 氫氣儲藏系統 613

17.3.3 高壓儲氫裝置 613

17.3.4 加註系統 614

17.3.5 其他系統 617

17.4 各種型加氫站 618

17.4.1 壓縮氫儲藏型加氫站 619

17.4.2 燃料重整型加氫站 620

17.4.3 水電解型加氫站 623

17.4.4 液氫儲藏型加氫站 626

17.4.5 液體有機氫載體(LOHC)加氫站 627

17.4.6 移動加氫站 628

17.5 加氫站的氫氣標準與成本分析 630

17.5.1 氫氣燃料標準化 630

17.5.2 加氫站成本分析 631

17.5.3 加氫站相關標準 635

17.6 加氫站安全 635

17.6.1 儲氫容量和安全距離控制 636

17.6.2 管道材質選擇 637

17.6.3 氫氣散逸 637

17.6.4 加氫站控制系統 638

參考文獻 639

第18章 氫氣與材料製備與改質 641

18.1 鋼鐵的氫冶煉 641

18.1.1 氫還原煉鐵 641

18.1.2 氫氣直接還原冶金機制與特性 642

18.1.3 成品的性能分析 644

18.1.4 氫冶金中的問題與發展趨勢 645

18.1.5 兩種煉鐵技術的結合 646

18.2 氫氣還原製備金屬粉末 647

18.2.1 鐵粉的製備 647

18.2.2 銅粉的製備 649

18.2.3 鎢粉和鉬粉的製備 649

18.2.4 漿料加壓氫還原製備金屬粉末 651

18.2.5 水熱氫還原製備超細金屬粉末 652

18.3 氫氣氣氛下材料處理及其氫氣燃燒應用 654

18.3.1 粉末燒結 654

18.3.2 氣氛保護材料熱處理與加工 656

18.3.3 氫氣燃燒高溫的利用 659

18.4 超高純多晶矽的製備 663

18.4.1 多晶矽的生產 664

18.4.2 改良西門子法 665

18.4.3 氫氣的使用與回收 666

18.4.4 氫氣的純度要求 667

18.5 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 667

18.5.1 薄膜太陽能電池 667

18.5.2 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 669

18.6 金屬間化合物氫致非晶化 670

18.6.1 金屬間化合物的氫氣吸收與非晶態化 670

18.6.2 氫氣吸收非晶態化的金屬間化合物種類 673

18.7 HD和HDDR以及微觀組織調控 674

18.7.1 Ti合金粉的製備 674

18.7.2 稀土永磁材料的HD現象 675

18.7.3 稀土永磁材料的HDDR現象 677

18.7.4 HDDR引起的鈦基材料的晶粒微細化 680

18.7.5 Nb3M(M=Al,Si,Ge,In)粉體的製備 683

18.7.6 鎳氫電池合金粉體的製備 684

18.7.7 氫氣吸收與多孔金屬的形成 684

18.8 氫等離子體法製備奈米材料 687

18.8.1 等離子體合成 687

18.8.2 設備及其製程 687

18.8.3 奈米顆粒形成機制與成長過程 687

18.9 氫與材料磁學、超導及電化學性質 690

18.9.1 吸氫所引起的磁性能變化 690

18.9.2 超導MgB2的製備 693

18.9.3 電化學性能變化 695

參考文獻 698

第19章 氫能技術在電網中的應用 701

19.1 氫能技術在電力系統的應用需求及場景 701

19.1.1 應用需求及前景 701

19.1.2 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情境分析 702

19.2 氫能製取與利用技術發展現況 707

19.2.1 氫能製取與利用技術型式及核心技術 707

19.2.2 國外發展現況及典型應用 711

19.3 展望 717

參考文獻 718

第20章 氫能與其他領域的相關性與應用 720

20.1 概論 720

20.2 氫氣在石油精煉、煤炭、天然氣工業的應用 722

20.2.1 石油精煉 722

20.2.2 煤炭的液化 725

20.2.3 一碳化學 727

20.3 氫化反應在化學和農業的應用 729

20.3.1 石油化工中的氫化反應 729

20.3.2 合成氨 731

20.3.3 油脂的還原反應 732

20.3.4 過氧化氫的合成 732

20.3.5 生質煉製工程 733

20.4 液氫及燃料 734

20.5 低溫應用 737

20.5.1 中子源的液氫慢化器 737

20.5.2 氫冷渦輪發電機 739

20.6 生物醫學 740

20.6.1 氫氣療法 740

20.6.2 氫在農業上的應用 745

20.6.3 氘代藥物 745

20.6.4 藥物運輸 747

20.6.5 質子放療 748

20.7 可控核融合 750

20.8 小結與展望 753

參考文獻 755

第21章 氫氣的安全性 758

21.1 氫氣事故與氫氣特性 758

21.1.1 氫氣事故 758

21.1.2 氫氣基本特性 762

21.2 氫氣的燃燒和爆炸性能 766

21.2.1 著火性 766

21.2.2 可燃燒範圍 767

21.2.3 燃燒速度與火焰傳播速度 771

21.2.4 爆燃與爆轟 772

21.2.5 氫氣與空氣混合氣的爆炸特性 774

21.2.6 氫氣燃燒火焰及輻射熱 775

21.3 高壓氫氣的危險性 776

21.4 液態氫氣的危險性 778

21.4.1 液氫的低溫危險 778

21.4.2 液氫的洩漏、火災和爆炸危險 779

21.4.3 其他危險性 780

21.4.4 液氫的貯存量與安全距離 780

21.5 材料的氫脆 780

21.5.1 氫在鋼鐵中的固溶與性能 781

21.5.2 不同材料的氫脆破壞 784

21.5.3 氫脆的機制 788

21.5.4 材料加氫的方法 791

21.5.5 氫脆引起的設備安全問題 791

21.5.6 氫脆的防止 793

21.6 儲氫合金的安全問題 793

21.6.1 金屬氫化物的著火和燃燒 793

21.6.2 粉塵爆炸的危險性 795

21.6.3 高溫引起的熱穩定性 795

21.7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問題 796

21.7.1 高壓保護系統 796

21.7.2 氫氣洩漏檢測 796

21.7.3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相對安全性 797

21.7.4 氫氣運輸安全性 797

21.8 氫氣洩漏檢測方法與氫氣檢測器 798

21.9 安全的一般對策 800

參考文獻 801

索引 804

氫與氫能 第二版 李星國氫能研究 氫氣製備 鎳氫電池氫冶金材料領域應用參考書籍
NT$298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