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全彩圖解2冊)藏在木頭里的智慧+藏在木頭里的靈魂
NT$ 1370  

(全彩圖解2冊)藏在木頭里的智慧+藏在木頭里的靈魂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編輯推薦


《藏在木頭里的智慧》


你一定見過不少中國古建築,但你能看懂這些建築裡的門道嗎?傳統建築的屋頂為什麼是傾斜的?傳統建築裡的樑柱又起著怎樣的作用?為什麼和我們建築相似的日本建築往“橫向發展”,而中國建築則“縱向發展”?傳統建築除了供人居住這個作用,在視聽設計上又有著怎樣的“小心機”?我們能從傳統建築中學到什麼,又怎樣把這些技術應用到現代的建築設計中?本書解釋了以上所有這些疑問,將帶您一起和古人來一場超越時空的建築對話,用探索的眼睛發現藏在木頭里的中華智慧。


本書沒有落於介紹具體建築的窠臼,而是從大處著眼,從傳統建築的建造邏輯入手,巧妙地分析了古人為什麼這樣建造的原因,並詳細解釋了建築隨技術發展而出現的變化,讓讀者在理解了傳統建築內部構造的同時,深深嘆服於中國古人的智慧。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說,希望大眾在關注中國傳統建築時,不僅是因為“傳統”,更因為其中所蘊含的那些能夠超越時代的建造的智慧與設計的質量。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


國家寶藏第二季首期推薦內容


18世紀法國傳教士筆下188幅絕美中國建築首次面世


完整重譯十八世紀法文原版,體會深刻人文情懷與歷史感情,探求傳統文化之美。 !


守護歷史、守護世界記憶


★建築不僅是凝固的音樂,還是凝固的社會生活整體——


如果說《營造法式》中的中國建築是技術性的,《園冶》中的中國建築是文學性的,那麼這本《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築彩繪筆記》中的中國建築則是社會科學性的。從照屏變化中介紹官員體係與形制規定、從亭子中看到“山水”這種獨特的中國景觀,在室內的細節裡描述社會地位的分寸,從塔和台的關係猜測統治階層的信仰和理想……


★宏觀佈局+微觀細描,亦真亦幻——


工具—磚瓦—牆—照屏—亭子—橋—塔;住宅的單層—雙層—三層—室內—台。從小到大,由簡至繁,宏觀的佈局+局部的細描,彩繪圖資料來源多樣,圖面信息綜合。畫中建築是真實與想像並存的,這樣能夠展示的是更具有典型意義和足夠內涵的“中國建築”。


★換個視角,感受時間與空間的有趣變化——


今天,我們在大量研究與輸入“西方建築”,而在十八世紀,富庶廣闊的中國是歐洲人想像中的文明世界與神秘古國。三百年前的作者站在法國看中國,而我們站在三百年後的中國看他們眼中的自己。感受時間與空間的有趣變化。


★向匠人和匠人精神致敬——


發現詩意的棲居之所,享受視覺的盛宴,領略傳統文化之美,探尋生活與藝術的真諦。


★尊重原著,原味呈現——


翻譯過程本著盡量保留歷史信息的原則,盡可能保留原書的表達,讓讀者明白不同文明階段、不同思考範式對同一事物的認知模式的差異以及可能的出現的結果,並由此知道,我們看到的事實和因果在不斷演進,發現科學真相是無限逼近的過程。


★工藝精湛,追求卓越——


雙封裝幀,精美四色印刷,再現中國古典建築之美。


內容簡介


《藏在木頭里的智慧》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建築作為衣食住行中的一個支柱,自是其中重要一環。不過對於想要了解傳統建築的大眾讀者來說,要么被建築典籍的古體字及拗口的建築構件名稱所嚇退,要么被散文化的優美文字弄得云裡霧裡。似乎存在一個缺口,即以建築設計為視角來審視古建築,從而對當下的建築設計及生活有所啟發。本書試圖以建築設計為視角,回歸到人的生活與建造活動。一旦回歸到基本的生活及建造,許多曾經習以為常卻不知所以然的東西,以及需要耗費心神來記憶的那些知識點,一下子便有趣生動起來。於是,個中的生活智慧、建造智慧便不再是冷凍的過期食品,而是應季的生鮮,對當下的建築設計更有營養。在此意義上,本書為填補“缺口”貢獻了一方木料。

本書講述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結構體系、製造技巧和風格沿變等內容,分別從傳統建築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破譯密碼、視聽設計、新生可能和設計啟示等角度入手,具體講解了傳統建築的構造處理、空間設計的層次感以及聽覺設計等,回顧並分析了中國傳統建築的發展,特別是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解構現當代建築與傳統建築在風格、技術等方面的關聯,分析了中國現當代建築對古建築的傳承與發展,並展望了傳統建築的技藝在未來應用的前景。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築彩繪筆記》是一本描繪介紹中國建築的畫譜手稿,完成於十八世紀,作者是姓名、履歷已不可考的法國傳教士。原書分上下兩冊,共包含188幅繪畫。上冊主要是建築常用工具、磚瓦牆、照壁、亭子、橋和塔。下冊主要是大型整體建築結構和住宅內部擺設、台等。在沒有影像的時代,來自西方傳教士(或學者)通過繪畫這種方式記錄著他們了解的東方世界。通過這些繪畫也讓西方世界對於東方古國有更直觀的感受。另外,書中的才華製作精美,內容豐富,哪怕僅僅當作裝飾畫冊來看,也是美不勝收。


作者簡介


朴世禺,建築師,文物建築保護工作者。畢業於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碩士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傳統大木建築中的結構與空間設計,研究對象範圍偏重於宋遼金元建築。畢業後於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工作,從事故宮建築的勘察測繪、保護設計以及相關展覽工作,主要研究興趣仍為傳統大木建築的空間與結構設計,研究對象現主要集中於明清官式建築。在《中國藝術》《北京青年周刊》《裝飾》等雜誌、報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及文章,並在知乎等網絡平台上常年進行建築知識科普。


範冬陽,女,1986年生。清華大學城鄉規劃學博士、建築學學士,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城市規劃碩士。曾於2015年代表中國三十歲以下年輕人在法國里昂參加全球氣候峰會總統論壇並與時任總統奧朗德進行對話;於2013年中法建交五十週年之際為來北京訪問的巴黎副市長擔任翻譯;另有多篇譯作發表於不同出版物,促進城市與建築領域的中法交流。


目 錄


《藏在木頭里的智慧》


【古建築概述:傳統建築的基本概念】

傳統建築的結構體系


傳統建築的構造處理


傳統建築的屋架


傳統建築的安全設計


【水火相生:傳統建築的發展歷程】


瓦在早期建築中的作用


技術進步帶來的變化


模數與木材斷面


防潮避水的不同方式


【方圓幾何:傳統建築的破譯密碼】


幾何,基本的建造知識


從何處使用幾何


【芥子須彌:傳統建築的視聽設計】


建築的層次感


空間設計的深度


廳堂與殿堂的不同設計


建築的聽覺設計


【面向未來:傳統建築的新生可能】


風格與建築


建築的氛圍


建築的技術


【古為今用:傳統建築的設計啟示】


框架結構的突破


槽與縫:進深中的結構選擇


橫與縱:面闊上的視覺表現


抹與借:轉角處的意圖強化


顯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引子  學習傳統建築的門檻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


譯者序


前言


上 冊


一、建築工具/003


二、磚瓦牆/023


三、照壁/049


四、亭子/065


五、橋/125


六、塔/141


下 冊


一、住宅/161


二、內廳/191


三、台/205


附:滿族八旗兵營軍官的住宅平面/223


後記/226



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

作者:李乾朗

ISBN號:9787563390939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印次:1

開本:16開

頁數:416

出版時間:2009-10-01

印刷時間:2009-10-01


編輯簡介


本書為作者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考察的心得總結。涵蓋神靈殿堂、帝王國度、眾生居所三個主要面向、十六大類建築,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經典個案。時間由秦漢以迄明清,空間遍布中華大地。無論是尺度宏大的宮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園林,還有體現藏傳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喚拜塔等,作者皆以*能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剖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讀者進入時光隧道,甚至穿牆破壁,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豔的空間美感。在經典個案之後,另有同類型其他實例的介紹與比較;而“延伸議題”則以簡練的文字、精細的手繪線圖與大量的攝影圖片,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 *後並附中國古建築常見術語詞解。


作者簡介:

李乾朗, 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於北市大稻埕,1972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歷任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建築師雜誌主編及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 1978年出版***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此後陸續出版《 建築史》、《 近代建築》、《十九世紀 建築》、《二十世紀 建築》、《古蹟入門》、《 古建築圖解事典》、《 寺廟建築大師——陳應彬傳》及《溪底派大師——王益順傳》等書。近年以***述、教學及文化資產諮詢、審查工作為主,並推動 建築交流及擔任新加坡古蹟修護顧問。現任教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主授 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傳統營造技術等課程。出版***作六十餘種,研究報告五十餘種,建築相關論述一百六十餘篇。 ***作曾獲: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佳書獎、金鼎獎等。


本書是台灣建築師李乾朗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考察的心得總結。涵蓋神靈殿堂(佛寺、佛塔、石窟、喇嘛寺、道觀、清真寺),帝王國度(城郭、宮殿、皇家園囿、禮制建築、陵墓),眾生居所(城市、民居、書院、私家園林、橋樑)三個主要方面,時間從秦漢直到明清,空間遍布中華大地。作者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以既宏觀洗煉又抽絲剝繭的方式書寫了中國古代建築史。 “一個地方的建築史正是一部立體的歷史書”。本書榮獲“建築與藝術”2010第三屆中國建築圖書獎。

        李乾朗先生觀察建築的視角很獨特,他像一名邏輯縝密的外科醫生一樣,對中國經典古建築進行透視和解剖,從每一處建築細節入手,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一幅幅精心繪製的剖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使讀者彷彿進入時光隧道,甚至像嶗山道士那樣穿牆透壁,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豔的空間美感與建築結構細節。 “我每畫完一幅建築解剖圖時,彷彿曾經回到建築前世,在現場與主事匠師進行了對話,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作者又像是位仙風道骨的傳統中醫,為中國經典古代建築細細把脈,覓其精髓,從儒、釋、道的角度將中國建築進行歸類。他認為儒家文化對中國古建築有很大影響,對稱、天圓地方、中庸和諧、倫理有序是其特點;釋家思想則是圓潤有序的,受佛教思想影響此類建築通常建築頂部為尖狀物,代表修行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超脫塵世;道家講究天人合一,大象無形,很多道家建築多位於山頂,表現了其天人合一的境界,道家建築並沒有特定的形,大多依地勢和地理條件而建,沒有對稱性,卻亂中有序。中國古代建築蘊藏的生命哲學也由此而顯現出來。


(全彩圖解2冊)藏在木頭里的智慧+藏在木頭里的靈魂
NT$137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