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醫內科學
作 者:王永炎,嚴世芸 主編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月1日
頁 數:741 頁
開 本:大16開
裝 幀:精裝
ISBN9787532393039
內容簡介
中醫內科學是中醫臨床各科的基礎,它是歷代醫家的學術理論與醫療經驗,並結合現代臨床實踐中所取得的新進展、新認識,系統地闡述內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康復預防的一門學科。
為了更好地研究和發展中醫內科學,有必要對其學術理論的源流和發展進行梳理、概括,藉以明晰內科學術體系形成的來龍去脈,從中吸取經驗和教益。在此基礎上進而辨析內科疾病的分類、命名及其特點,掌握有關內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與治療的一般規律,以及中醫內科相關的基礎理論,從而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所有這些,都是本書總論論述的內容。
各論中,本書將外感病證歸併為一章,內傷雜病則按臟腑、氣血、津液等中醫獨特的生理系統分章。對每一個具體病證的內容分為定義、歷史沿革、範圍、病因病機、診斷與鑑別診斷、辨證論治、轉歸及預後、預防與護理,以及現代研究和小結等進行論述,其中以病因病機、診斷與鑑別診斷和辨證論治為重點。力求做到系統、、重點突出,以利於讀者學習和掌握中醫內科知識,正確診治內科疾病,提高臨床療效。此外,為了適應臨床工作的實際需要,我們還編寫了內科急症和癌症,供臨證時參考。
本書再版在基本保持*版的特點和精闢內容外,將對總論中有關中醫內科學基本原理、術語、辨治規律等內容進行改寫;在各論中在原有病種基礎上,增設腦系病證一章等。
本書再版在基本保持第一版的特點和精闢內容外,將對總論中有關中醫內科學基本原理、術語、辨治規律等內容進行改寫;在各論中在原有病種基礎上,增設腦系病證一章等。
目錄
播報
編輯
總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中醫內科學術理論的源流
第二節 中醫內科疾病的分類、命名及其特點
第二章 病因病機
第一節 病因
第二節 發病
第三節 疾病的基本病機
第四節 臟腑、氣血、津液、經絡的主要病機
第三章 辨證
第一節 辨證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辨證的一般原則
第三節 辨證論治的步驟
第四節 內科常用辨證綱要
第四章 治療
第一節 治療原則
第二節 常用治法
第三節 護理
各論
第一章 急症
高熱
厥脫
神昏
抽搐
喘促
出血
痧症
中毒
第二章 外感病證
感冒
風溫
濕溫
暑溫
附:疰夏
中暑
秋燥
痢疾
霍亂
瘧疾
第三章 肺系病證
咳嗽
哮病
喘證
肺癰
肺脹
肺痿
肺癆
失音
鼻淵
……
第四章 心系病證
第五章 脾胃病證
第六章 肝膽病證
第七章 腎系病證
第八章 腦系病證
第九章 氣血津液病證
第十章 頭身肢體病證
第十一章 艾滋病與蟲病
第十二章 癌症
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索引
中醫病證名稱索引
西醫病症名稱索引
方劑名稱索引 [1]
周仲瑛實用中醫內科學
作 者:周仲瑛,薛博瑜 編
出 版 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頁 數:992
裝 幀:精裝
ISBN:9787513212700
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和範圍
第二節 中醫內科學術理論源流
第三節 中醫內科病證的分類、命名及其特徵
第二章 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綱要
第一節 常見病機證素辨治概要
第二節 中醫內科急症辨治概要
第三節 中醫內科雜病辨治概要
第四節 中醫內科臨證技巧
第五節 臟腑病機類證辨治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中醫內科常見急症
第一節 外感高熱
第二節 肺炎
第三節 暴喘
第四節 真心痛
第五節 心力衰竭
第六節 疫斑熱
第七節 中暑
第八節 昏迷
第九節 厥脫
第十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一節 瘧疾
第十二節 霍亂
第十三節 急性腎功能衰竭
第二章 肺系病證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咳嗽
第三節 哮病
第四節 喘證
第五節 肺癰
第六節 肺脹
第七節 肺痿
第八節 肺癆
第九節 失音
第三章 心系病證
第一節 心悸
第二節 胸痺
第三節 厥證
第四節 不寐
第五節 多寐
第六節 癡呆
第七節 健忘
第八節 癲狂
第九節 癲癇
第四章 脾胃病證
第一節 胃病
第二節 痞滿
第三節 嘔吐(附:反胃)
第四節 吐酸(附:嘈雜)
第五節 噎膈
第六節 呃逆
第七節 腹痛
第八節 泄瀉
第九節 痢疾
第十節 便秘
第十一節 口瘡
第五章 肝膽病證
第一節 脅痛
第二節 膽脹
第三節 黃疸
第四節 積聚
第五節 鼓脹
第六節 頭痛
第七節 眩暈
第八節 中風(附:口僻)
第六章 腎系病證
第一節 水腫
第二節 淋證
第三節 尿濁
第四節 癃閉(附:關格)
第五節 遺尿
第六節 陽痿
第七節 遺精(附:早洩)
第八節 陽強
第九節 耳鳴耳聾
第七章 氣血津液病證
第一節 鬱證
第二節 血證
第三節 痰飲
第四節 癭病
第五節 消渴
第六節 肥胖
第七節 汗證
第八節 內傷發熱
第九節 虛勞
第十節 燥證
第八章 肢體經絡病證
第一節 痺證
第二節 顫證
第三節 麻木
第四節 痿證
第五節 痙證
第六節 腰痛
第七節 癮疹
第八節 陰陽毒
第九節 狐
第九章 癌病
附:常用方劑
內容簡介
《周仲瑛實用中醫內科學》分上、下篇。上篇為總論,第一章導言,闡釋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和範圍;介紹中醫內科學術理論源流,重點是在中醫內科學術發展目前有代表或重要影響力的人物及書籍,勾畫出發展的輪廓和學術體系;分段介紹中醫內科疾病的分類和命名原則、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綱要,系統闡述臟腑病機證素辨治概要、內科雜病辨治概要、內科急症辨治概要、辨證論治的臨證應用、內科臨拉技巧,使讀者係統地了解中醫內科的診治思路。下篇為各論,共分中醫內科常見急症、肺系病證、心系病證、脾胃病證、肝膽病證、腎系病證、氣血津液病證、肢體經絡病證、癌病九章,每章包括概說、源流、病因病機、診斷與病證鑑別、辨證、治療、特色經驗、預後轉歸、預防調護。
作者簡介
周仲瑛,薛博瑜 編
周仲瑛教授,出生於1928年6月,祖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 1941-1946年隨父周筱齋教授學醫,1947年就學於上海中國醫學院中醫師進修班,1948-1955年開業行醫。 1955-1956年在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學習。 1956-1983年在南京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歷任住院醫師、主治中醫師、講師、副教授、副主任中醫師、中醫內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長。 1983-1991年任教授、主任中醫師、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 1983-1991年任南京中醫學院院長(曾兼中醫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