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景觀——風水林的文化解讀(第2版)
作 者:關傳友 著
出 版 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01日
頁 數:364
裝 幀:平裝
ISBN:9787576605051
內容簡介
鳳水林是風水意識的產物,是古代中國人基於培護風水的目的而進行栽種或自然保護的片林,是風水景觀的主要構成。本書是作者通過實地考察全國各地有名風水地的風水林景觀,從文化學、文化史學、哲學、民俗學、地理學、生態學、林學的角度,全面系統地解讀風水林產生、起源、價值、類型和文化意蘊的著作,填補了鳳水理論研究的空白。本書圖文並茂,融學術性、知識性、通俗性和趣味性於一體,對歷史、地理、林學、生態、園林、環境、藝術、美學、文化、民俗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適合於社會大眾的學術讀物。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風水的概說
一、風水的發展歷程
1.先秦時期:風水思想的發源
2.秦漢時期:風水理論的雛形
3.魏晉六朝:風水理論體系的確立
4.隋唐五代時期:風水理論的不斷完善
5.兩宋時期:風水理論體系的定型
6.明清時期:風水術的氾濫和風水理論的再完善
7.近代以降:風水的衰落與興起
二、風水的名詞解釋
1.生氣
2.龍脈
3.形勢
4.水口
5.天門地戶
6.明堂
7.點穴
8.察砂
9.立向
10.喝形
11.引水補基
12.石敢當
13.羅經
14.藏風
15.補風水
16.得水
17.負陰抱陽
18.宅外形
19.宅內形
20.解煞
第三章 風水林的產生與價值
一、風水林的產生
二、風水林的價值
1.風水林的自然價值
2.風水林的社會人文價值
第四章 風水林與生態哲學思想
一、風水綠化思想
1.體現了注重林木景觀的風水景觀思想
2.體現了倡導植樹的風水綠化思想
3.體現了禁止毀林的風水護林思想
二、風水的生態倫理思想
1.尊重生命的倫理思想
2. “天人合一”的生態和諧思想
3. “以物比德”的生態美學思想
第五章 風水林構成樹種的文化意蘊
一、吉祥樹種
1.松樹
2.銀杏
3.樟樹
4.榕樹
5.榆樹
6.梧桐樹
7.槐樹
8.竹類
9.桂花樹
10.椿樹{
11.楸樹
12.梓樹
13.合歡樹
14.楓香
15.七葉樹
16.梅樹
17.杏樹
18.李樹
19.棗、栗樹
20.柿樹
21.玉蘭
22.海棠
23.紫薇花
24.柑橘
25.荔枝樹
26.檳榔
27.丁香花
28.木棉樹
29.杜鵑花
30.瑞香
31.楠木
32.梨樹
二、驅邪樹種
1.柏樹
2.柳樹
3.楊樹
4.桃樹
5.無患子
6.桑樹
7.杉木
8.茱萸樹
第六章 村落居宅風水林
一、村落居宅風水林的起源
二、主要村落風水林
1.徽州村落風水林
2.客家村落風水林
3.民族地區的村落風水林
第七章 墳園墓地風水林
一、墳園墓地風水林的起源
二、歷代營造和保護墳園墓地風水林的實踐
1.營造墳園墓地風水林
2.保護墳園墓地風水林
三、各地墳園墓地風水林
1.皇家陵寢風水林
2.中華始祖陵地風水林
3.先賢墓地風水林
第八章 寺廟宮觀風水林
一、寺廟宮觀風水林的起源
二、歷代營造和保護寺廟宮觀風水林的成就
1.營造寺廟宮觀風水林
2.保護寺廟宮觀風水林
三、寺廟宮觀風水林列舉
1.佛寺風水林
2.道觀風水林
第九章 風水林的傳說故事
1.慈禧、光緒鬥風水
2.朱熹與文公山的傳說
3.萬木林的故事
4.烏鴉不棲“至聖林”
5.故宮大殿不植樹
6.天水伏羲廟古柏傳說
7. “除奸柏”的故事
8.國子監的“吉祥槐”
9.雞聲林的傳說
10.一樹一經文的故事
11.乾隆植柳護風水
12.楷模的由來
13.於林白皮鬆的由來
14.漢光武帝陵古柏故事
15.伊尹墓地古柏的故事
16.洛陽關林奇柏多
17.戒台寺中古松奇
18.香山古寺松聽法
19.清永陵神樹的傳說
20.昭陵古鬆有寓意
21.清西陵植樹故事
22. “十八棵古榕”的前世今生
23.林希元種樹大嶝島
24.四十八村護松山
25.胡厝林的故事
26. “殺人封山”護風水
27.嚴田古樟的傳說
28.正覺寺里古柏怪
29. “插榕青”的傳說
30.有鳳來儀的古楠林
31.蟠龍鬆的傳說故事
32.土沉香與香港的得名
33.塔爾寺丁香樹的故事
34.宋湘種植來龍風水林
35.風水林引發的教案
36.普照寺有六朝松
37.都江堰的“萬代長青林”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風水與環境藝術
作者:楊曉陽
出版社: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4005639
頁碼:26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提要
《中國風水與環境藝術》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由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主編。 《中國風水與環境藝術》以風水的歷史發展脈絡、風水的具體操作方法和環境生態、環境心理、環境美學、藝術設計兩大板塊為研究背景,再次基礎上建構了緒論、結論及三塊具有呈遞關係的主章節。總結了從風水到環境藝術的必然規律,並提出環境藝術的作用機制、美術學特徵與發展目標。
作者介紹
楊曉陽,生於1958年。 1979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 1983年考入研究生,1986年畢業留校,先後任國畫系副主任、主任。 1993年被破格評為副教授,同年榮獲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94年出任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 1995年主持學院全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現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全國美展總評委,中國文聯全委。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家“三五人才”、第三屆國家級教學名師、陝西省“行業領軍人物”、陝西省“十大傑出新聞人物”、“東方之子”、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等榮譽稱號。
劉晨晨,生於1977年。西安美術學院建築環境藝術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博士後。建築學碩士,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理事。長期從事建築環境藝術設計及其理論研究工作。先後被評為陝西省建築裝飾協會優秀設計師,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全國名室內建築師”。榮獲教育部霍英東基金全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陝西土木學會青年科技獎。參與主創設計工程30餘項,獲得國家各項專業獎項20餘項,中國美協頒發獎項12項,發表獲獎作品10餘幅,發表論文20餘篇,參與編著教材專著7部。
目錄
導論
*章 關於風水與環境藝術的思考
一、現代環境藝術概況
二、風水研究依據
(一)中國文化特性
(二)科學劃界的多元標準與風水研究的可行性
(三)風水的環境藝術本質
(四)中國古代風水研究
(五)當代風水境況
第二章 風水源起
一、自然選擇
(一)總體環境特徵與擇居趨勢
(二)區域內部環境特徵與風水格局
(三)氣候認知與擇居變遷
(四)從自然保護到自然審美
二、社會背景
(一)氏族聚落生存方式
(二)血緣關係的確立
(三)地緣關係的影響
三、文化意識
(一)原初意識
(二)河圖洛書
(三)“禮”“樂”與風水秩序
第三章 風水與環境藝術營建
一、城市環境營建體系
(一)聚落選址
(二)城市形制
(三)營建脈絡
二、建築環境營建體系
(一)建築
(二)環境
(三)園林
(四)室內
三、風水色彩與裝飾
(一)風水色彩
(二)圖樣裝飾
(三)風水飾物
第四章 環境藝術建構
一、環境能夠給予什麼
(一)物質
(二)心理
(三)藝術
二、什麼是環境藝術
(一)環境藝術內涵
(二)環境藝術需要什麼
三、*的設計依據
(一)功能拓展與審美變化
..
結語
參考文獻
現代建築與古代風水
作者: 丁文劍
ISBN號: 9787811113242
出版時間: 2008-01-01
印刷時間: 2011-02-01
開本: 大32開
頁碼: 262頁
版次: 1 印次: 1
內容介紹
本書從建築物的角度,分析古代建築物的形、神、勢,並從生態建築學、景觀建築學的角度和古代風水理論進行比較,揭示古代風水理論與現代建築學的哲學內涵的統一。從室內設計的角度,結合港颱風水研究的一些說法,對家庭、公司的室內擺佈的風水要求運用現代建築平面、裝飾設計的要求進行剖析,證明風水上的要求和現代建築學的要求是異路同歸。
本書從歷史的角度,對古代風水理論進行分類、研究,對其哲學文化內涵、數理法則、風水理論的局限性進行總結。對古代風水理論的作用、概念進行系統的總結和剖析。從建築選址的角度,著重研究總結選址與風水理論關聯的土壤、水流等要素,用現代科學理論驗證一些風水理論的科學性,並對古代城市和聚落的佈局的風水要求進行分析,闡述其中的科學因素和對現代規劃的借鑒作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風水是什麼
第二節 風水研究的現狀
第三節 古代風水理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節 分清迷信與科學、精華與糟粕是當代人的責任
第五節 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風水理論
第一節 風水的起源、發展及流派
第二節 “八字”、“河圖”、“洛書”、“陰陽”、“五行”
第三節 天人合一觀
第四節 風水中的數理
第五節 土木的來由
第六節 羅盤
第七節 風水與山水畫
第八節 形勢法
第九節 理氣法
第十節 陰宅風水
第十一節 風水與“氣”
第十二節 風水與性
第十三節 古代風水理論的局限性
第十四節 風水與中醫
第三章 規劃選址與風水
第一節 古代風水理論對現代建築規劃選址的啟示
第二節 建築風水學選址原則
第三節 風水模式對水的要求及選擇
第四節 風水空間模式對傳統城市空間佈局的影響
第五節 建築規劃選址與風水理論的習俗說法
第六節 城市選址
第七節 風水的調整
第八節 土壤選擇
第九節 城市規劃要體現地方文脈
第十節 風水與氣候氣象
第十一節 風水與生物環境的選擇
第四章 單體建築設計與風水
第一節 建築模數與傳統建築用尺
第二節 園林中的風水理論
第三節 風水的形與勢
第四節 風水的“神”
第五節 生態建築學、景觀生態學、環境學與建築風水
第六節 植物在風水中的應用
第七節 中國古代建築的“風水過白”
第八節 風水理論對現代建築的借鑒
第九節 風水中的各種“煞”
第十節 風水與建築節能
第五章 室內裝潢與風水
第一節 家居風水與室內設計
第二節 寫字樓的擺佈與風水
第三節 商業地產的裝修風水
第四節 屏風和影壁
第五節 家具、色彩、繪畫、魚缸、圖騰、石獅子與風水
附錄:風水吉祥物
結束語
致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