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漢唐佛教造像藝術史(增訂本)費泳 著
NT$ 1890  

漢唐佛教造像藝術史(增訂本)費泳 著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出版社: 湖北美術出版社

ISBN:9787539470443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5-3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5

編輯推薦

佛教造像藝術是佛教藝術乃至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梳理,貫通由漢至唐一千餘年佛教造像藝術的流變與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文化價值,是留給後世的重要文化遺產。本書是對漢唐佛教造像藝術的系統梳理,代表了國內佛教藝術研究的水平,填補研究領域的空白,閱讀本書,也是欣賞佛教精美的造像藝術,重新發現佛教造像藝術之美的有效途徑。

內容簡介

《漢唐佛教造像藝術史·增訂本》一書,窮作者十六年之心力,索隱鉤深、尋經據典,以時代區域為依據,走訪國內30餘處佛教石窟,進行窮舉式系統梳理與探究,對佛教造像的緣起,以及漢魏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等歷史時期的中土佛教造像風格之演變、造像斷代沿革之軌蹟等論題進行了深刻完整的闡述。並收錄大量國內稀見、海外珍藏的佛教造像藝術品圖像資料,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與資料價值

作者簡介

費泳,藝術史博士,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佛教藝術及中國美術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計畫《中國佛教藝術中佛衣的研究》、《六朝佛教造像對朝鮮半島及日本的影響》。年出版的著作有《中國佛教藝術中的佛衣樣式研究》(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江蘇省政府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漢唐佛教造像藝術史》(2009年初版)、《南北朝佛教藝術研究》、《六朝藝術》(合著)、《藝術中國·繪畫卷》等。





編輯推薦

第一部全面論述六朝佛教造像對朝鮮半島與日本影響的專門著述,印證古文獻記載中六朝佛教文明先進性,揭示東亞佛教文明行程中南六朝重要地位。 佛教藝術在內的南六朝文化,更像是一部推動當時中國以至東亞文化發展的發動機。

一部圖文並茂、史料豐富的六朝佛教藝術傳播史,長江學者費泳教授八載潛心之作,走訪國內外相關佛教石窟、寺院遺跡、博物館,依據新近出土實物資料、造像銘記與可靠文獻,集600餘幅珍貴圖片,精心設計,彩色印刷,兼具學術與收藏價值。

打開歷史塵封,還原六朝佛教文化高度發達的真實面貌。 梳理考證古代文獻、佛教經文典籍,彌補造像實物匱乏之缺失。

歷史細節中,探尋文化脈絡,再現六朝繁華。 運用影像學研究方法,從佛教造像題材、外表、髮型、服飾、手印等因素,辨識造像身分、風格源流、背後故事,如:

○顧愷之繪畫中有哪些佛教因素?


○中國菩薩女性化是何時出現的?


○齊竟陵王造彌勒立像與棲霞寺內現存佛頭是否有關?


○日本飛鳥大佛是如何穿衣的?


○什麼是「六朝的微笑」?


○菩薩的髮髻、寶冠有哪些樣式?


……


內容簡介

對於中國佛教藝術與域外關係的研究,人們大多關注來自印度的影響,少有研究中國佛教造像的對外輸出。 以往由於佛教實物的缺乏,無法驗證古文獻記載中六朝佛教文明的輝煌,導致對朝鮮半島、日本早期佛像來源的認識,多注重北朝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南朝佛教造像的新發現及相關研究的深入,有條件進一步論證在漢傳佛教文化圈形成過程中,南六朝的主導性作用。 本書對中國與海東地區佛教造像之間的淵源關係進行了系統研究,著重探討東晉、南朝的佛像樣式特徵,及其對朝鮮半島三國時期、日本飛鳥白鳳時期造像的影響和傳播路徑,確立六朝在東亞佛教藝術中的先進地位。

目錄


引言


第一章三國、西晉佛教造像特徵及其對日本的傳播


第一節初傳南方長江流域的佛教造像


第二節三國、西晉佛教造像及其對日本的傳播


第二章東晉佛教造像特徵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傳播


第一節東晉佛教造像實物遺存


第二節東晉佛教造像的時代特徵


第三節「二戴像製」的產生


第四節顧愷之繪畫中的佛教因素


第五節《竹林七賢與榮啟期》中「樹下人物」圖式的來源


第六節中國菩薩女性化的出現


第七節佛教由中國向朝鮮半島傳播的相關文獻記載


第八節對傳入高句麗和百濟佛教造像的初步認識


第三章南京棲霞山石窟南朝佛教造像新論


第一節棲霞山「江總殘碑」的發現


第二節棲霞山石窟是否存有劉宋年間龕像的問題


第三節棲霞山雙佛窟(下019窟)的造像題材及年代問題


第四節棲霞山無量殿(下020窟)大佛的建造者


第五節齊竟之作彌勒立像與棲霞寺內現存佛頭的關係問題


第六節棲霞1號造像與棲霞三佛窟(下024窟)佛衣樣式問題


第七節棲霞山重要石窟造像的建造年代及風格特徵


第八節棲霞山大佛最初規劃者明僧紹的相關事蹟


第四章南京德基廣場南朝金銅佛造像的新發現及其源流


第一節南京德基廣場發現的南朝佛教造像


第二節關於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兩件南朝金銅佛造像


第三節德基出土佛教造像發生時間的初步考證


第四節德基出土的南朝金銅佛造像特徵及其源流


第五章「建康模式」的形成及其對海東的影響


第一節「建康模式」的形成及佛像樣式特徵


第二節建康佛教造像的題材


第三節南朝陵墓「拼鑲磚畫」的出現


第四節六朝都城建築構件(瓦當)中的佛教因素


第五節建康、成都、青州、麥積山沿線的“南式佛裝造像帶”


第六章成都地區南朝佛教造像及其源流


第一節成都地區南朝佛教造像中的石刻浮雕經變影像


第二段佛衣樣式的變化


第三節成都地區「褒衣博帶式」佛衣的來源


第四節造像題材及佛像容貌的變化


第五節博山爐和雙獅融入南朝佛教造像


第六節造像組合形式的變化


第七節菩薩瓔珞、寶冠及手持物的變化


第八節與四川關係密切的幾件南北朝時期佛教造像


第七章北朝6世紀中期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影響


第一節南式造像對陝西地區的影響


第二節南式造像對麥積山石窟的影響


第三節成都北上影響麥積山和陝西地區的傳播路線


第四節南式造像對莫高窟的影響


第五節南式造像對山東青州地區的影響


第六節河北曲陽修德寺6世紀中期佛像樣式特徵


第七節東魏、北齊政治中心附近6世紀中後期佛像樣式特徵


第八章朝鮮半島三國時期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影響


第一節朝鮮半島三國時期佛教造像向日本的傳播


第二節朝鮮半島幾件可能出自中國的佛教造像


第三節朝鮮半島三國與中國南朝佛教造像的密切關係


第四節「南式佛裝造像帶」向海東地區的延伸


第五節朝鮮半島三國時期佛教造像樣式的地域性


第九章日本飛鳥白鳳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半島之影響


第一節飛鳥白鳳時代的佛立像


第二節飛鳥白鳳時代的結跏趺坐佛


第三節舊山田寺佛頭與「山田殿像」的若干問題


第四節佛著「左袒式」內衣


第五節法隆寺橘夫人佛龕主尊佛衣樣式


第六節飛鳥白鳳時代的菩薩立像


第七節飛鳥白鳳時代的半跏思惟像及源流考


第八節飛鳥白鳳佛教繪畫的來源


第十章六朝佛教造像對海東的傳播路徑探析


第一節六朝與朝鮮半島、日本交往的文獻記載


第二節中日海上航線


第三節中國與朝鮮半島三國的交通


第四節佛教造像經朝鮮半島向日本的再傳路徑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佛教藝術中的佛衣樣式研究


作者:費泳


出版日期:2011-04


ISBN:9787101085518


字數:445千字


頁碼:415


版次:1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

通過佛教律典及古代文獻中有關佛衣及僧衣規制的考證,明確佛像衣著的種類、形制、披著方式等要素。

同時聯繫古代印度佛像衣著,對中土出現的多種佛衣樣式,予以基本樣的確立,進而發掘其風格成因、傳播方式、演變脈絡及不同樣式間的相互影響,以期系統揭示出各種佛衣樣式的風格流變和興衰,使中土佛像復雜的著衣形態有脈可尋。

目錄

序一

序二

引言

第一章 佛教經典中佛衣及僧衣考證

概述

第一節 製衣

第二節 聽衣

第三節 帶飾

第四節 僧祗支向偏衫的演變

第五節 偏衫向直裰的演變

第二章 佛教發源地的佛衣樣式

概述

第一節 貴霜時期犍陀羅、秣菟羅及阿馬拉瓦蒂佛衣

第二節 笈多時期秣菟羅及薩爾那特佛衣

第三節 印度佛像衣著的再認識

第三章 「通肩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 漢魏、西晉時期的「通肩式」佛衣

第二節 4世紀至5世紀的「通肩式」佛衣

第三節 6世紀中期以後的「通肩式」佛衣

第四節 新疆地區4世紀前後的「通肩式」佛衣

第四章 “右袒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 5世紀的「右袒式」佛衣

第二節 6世紀中期以後的「右袒式」佛衣

第三節 新疆地區的「右袒式」佛衣

第五章 「半披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 5世紀末以前的「半披式」佛衣

第二節 5世紀末至6世紀末的「半披式」佛衣

第三節 6世紀末以後的「半披式」佛衣

第四節 新疆地區的「半披式」佛衣

第五節 「半披式」佛衣向朝鮮半島及日本的輸出

第六章 「垂領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 河西地區的「垂領式」佛衣

第二節 麥積山石窟造像中的「垂領式」佛衣

第三節 陝西地區的「垂領式」佛衣

第四節 雲岡石窟造像中的4垂領式」佛衣

第五節 龍門、鞏縣石窟造像中的「垂領式」佛衣

第六節 新疆地區的「垂領式」佛衣

第七章 「褒衣博帶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 5世紀末的「褒衣博帶式」佛衣

第二節 6世紀前期的「褒衣博帶式」佛衣

第三節 6世紀中後期「褒衣博帶式」佛衣

第四節 南京棲霞山無量殿大佛佛衣辨識

第五節 浙江新昌大佛佛衣樣式辨識

第六節 6世紀末以後的「褒衣博帶式」佛衣

第七節 「褒衣博帶式」佛衣向朝鮮半島及日本的輸出

第八章 「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 6世紀末以前的「敷搭雙肩下垂」佛衣

第二節 6世紀末及以後的「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

第三節 「敷搭雙肩下垂式」佛衣向朝鮮半島及日本的輸出

第九章 「鉤紐式」佛衣

概述

第一節 6世紀末以前的「鉤紐式」佛衣

第二節 6世紀末及以後的「鉤紐式」佛衣

第三節 「鉤紐風格」佛衣向朝鮮半島及日本的輸出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漢唐佛教造像藝術史(增訂本)費泳 著
NT$189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