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36139
版次:2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57
字數:1289000
內容簡介
《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第2版)》是中醫鑑別診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症狀鑑別診斷”,就是運用中醫的基本理論和辯證方法,對“症狀”進行分析;分析同一症狀在不同“證侯”中出現時的特點,以及同一症狀可能在哪些證侯中出現。 “症狀鑑別”所講座的內容,是具有同一主症的不同證候間的鑑別;所涉及的問題,是主症相同,證侯卻不相同的鑑別問題,並非討論不同“症狀”間的鑑別,這是應當首先明確的。例如,“舌麻”這一症狀,有“血虎舌麻”、“肝風舌麻”、“痰阻舌麻”等證候,同一舌麻症狀,但證候卻不相同,證候不同的道理是由證候產生的病因病機不同;假使進一步對證候加以研究,則還會了現,其臨床“兼症”亦有不同特點。如:血虎舌麻的特點是舌淡而麻,瘺症有面白萎黃、心悸氣短、脈搏細無力等;肝風舌麻的特點是舌麻而強,兼症有語言不利、或有卒僕、脈弦而細數等;痰阻舌訂的特點是舌麻而苔厚膩,兼症有頭眩、脈滑等。
臨床鑑別時,不同證候就無法進行鑑別。因此,分析以該症狀為主症的病因病機時,一定要結合與主症同時存在的“兼症”,共同綜合進行考慮,不可孤立地去分析症狀和病機。因為沒有兼症的存在,也就無法認識主症,如同事物若與其周圍事物割斷了聯繫,就無法進行比較一樣,這就談不上鑑別。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正是總結了同一主症在不同證候中出現時的規律,提示了它產生的病因病機,特別是從外部表象(兼症)示人以要點,更方便於臨床醫生以掌握。這種主症相同的證候間的鑑別規律,就是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的鮮明特點。
目錄
總論
一、症狀的概念和意義
二、症狀與病機的關係
三、症狀與病、證的關係
四、症狀與治療的關係
五、症狀鑑別診斷之作用
六、症狀鑑別診斷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各論
一、內科症狀
(一)全身症狀
1 惡風
2 惡寒
3 畏寒
4 寒戰
5 身熱肢寒
6 惡寒發熱
7 寒熱往來
8 但熱不寒
9 壯熱
10 低熱
11 潮熱
12 五心煩熱
13 無汗
14 戰汗
15 自汗
16 盜汗
17 絕汗
18 黃汗
19 汗出偏沮
20 頭汗
21 心胸汗出
22 手足汗出
23 腋汗
24 身重
25 身痛
26 骨痛
27 身振搖
28 筋惕肉*
29 癱瘓
30 半身不遂
……
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實用手冊
作者:姚梅齡著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ISBN:9787513246309
頁碼:58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內容介紹
本手冊是姚梅齡教授基於對其父親姚荷生的遺稿《症候簡釋》《傷寒論症狀鑑別診斷學》的整理,並結合自己近50年的臨床經歷總結而作,將《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中汗症這一臨床現象分為通身汗、局部汗出、無汗、其他種類異常汗出、異常汗質、異常汗色、汗氣(嗅)異常七大類別,簡潔明了地闡釋了自汗、常自汗出、大汗、微汗出、濈然汗解、汗出不徹、但頭汗出、額上汗出、汗出劑腰而還、四肢不得汗出、無汗、盜汗、先煩汗解、戰汗解、鬱冒汗出、目合則汗、黃汗等42種汗的概念、主要病因病機、汗出機理、病因病機鑑別以及病種舉例。
作者簡介
姚梅齡,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原院長、江西中醫藥大學原姚荷生研究室主任,江西省名譽名中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從事臨床工作近50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近二十年來用純中藥治療不少公認的“不治之症”和疑難疾病,其中部分已完全治愈。除臨床、教學之外,還悉心鑽研、整理其父親姚荷生教授(江西中醫學院終身名譽院長)的遺稿達15年之久,使理論及臨床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姚梅齡本人的代表論著有《臨證脈學十六講》《臟象學說與診斷應用的文獻探討-腎臟》《臟象學說與診斷應用的文獻探討-脾臟、肝臟、肺臟》等。對支氣管哮喘、阻塞性肺氣腫、內科疾病所致癱瘓、紅斑狼瘡、皮肌炎、牛皮癬(銀屑病)等重大疾病,對急性發熱性及感染性疾病的療效尤佳。
目錄
(一)自汗(汗出)
1.概念
“自汗”與“汗出”一症,是指身體在不應當出汗之際(如不在大運動量活動或高溫之情況下)全身明顯汗出的異常現象;或者醫生對眼藥後
(尤其是發汗藥)出現全身明顯汗出反應的客觀記載。
“自汗,,與“汗出”基本同義,既是一種症狀,也是一種體徵。
2.主要病因病機
(1)風邪犯表。
(2)風熱犯表。
(3)裡(氣分)熱盛。
(4)內風夾熱。
(5)心火熾盛。
(6)厥陰瘀熱。
(7)陰虛內熱。
(8)衛虛失固。
(9)肺氣虛。
(10)氣血空虛。
(11)衛陽大虛。
(12)少陰陽虛。
(13)陰盛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