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禪庭設計 枡野俊明作品集+看不見的自然:佐佐木葉二的景觀設計(共2冊) 日式大師庭院設計解析 枯山水園林景觀設計
NT$ 1980  

禪庭設計 枡野俊明作品集+看不見的自然:佐佐木葉二的景觀設計(共2冊) 日式大師庭院設計解析 枯山水園林景觀設計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禪庭設計  枡野俊明作品集


英文書名:Zen Garden Design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著:[美國]米拉·洛克 [日本] 枡野俊明


頁數:176頁


ISBN:9787571329983


開本:16


語種:中文


成書尺寸:235 mm(寬)×300 mm(高)


裝幀:精裝


紙張:157克啞粉


印刷時間:2022年7月


版次、印次:第1版,第1次印刷


編輯推薦

作為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人物,枡野俊明深知現實世界留給人們自省的時間和空間微乎其微,他努力通過庭園、景觀以及文字給人們帶來片刻的寧靜。用他的話說“庭園是心靈棲息的特殊場所。”

作為一名禪僧,他每日身體力行,進行禪修。因而其每個作品都充滿禪意,每處作品都代表了禪意庭院的最高水平。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 作者權威:枡野俊明擁有近40年的景觀設計經驗,在世界各地完成了眾多的設計項目,屢獲大獎。其作品準確地繼承了日本傳統庭園的精髓,並結合現代的語境,帶給人們視覺與心靈的雙重享受。

2 項目時間新:不同於市面已有圖書,本書收錄了枡野俊明近期的景觀作品,包括私人住宅庭院、公寓中的庭院和公共空間庭院三大板塊。由學者米拉•洛克分析闡述,圖文並茂地展示了近400張高清圖片。每個項目配以實景、平面圖、分析圖等,並相應提煉出15條設計原則,有利於景觀設計師學習設計要點,啟發設計靈感。

3 內容詳實:除了深入分析枡野俊明近期的15個項目之外,本書還透徹地剖析了其設計思想,結合他與日本建築師滕森照信的對話,闡釋了設計的真諦以及兩位專業人士的工作方法與設計理念,直擊設計的本質。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日本枯山水代表人物枡野俊明的園林景觀設計理念與思想,深入分析了枡野俊明自2012—2018年間,在5個國家完成的15個獨特的庭園和景觀作品,並從這些項目中分別提煉出15個設計原則,配以實景和圖紙做了詳細的描述和記錄。書中既有對位於不同場合枯山水庭園實例的介紹,又有對不同設計原則的歸納,還包括對枡野俊明景觀設計工作方法的專題闡述及訪談記錄。

本書有利於風景園林設計師加深對枯山水庭園的認知,可為景觀設計師提供靈感參考,學習禪意庭院的設計,深入了解枡野俊明的設計思想,方便設計師掌握設計的本質。同時,也有助於讀者在當今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緩解壓力,直面生活的迷茫,獨自思考並找尋寧靜與真理。

作者簡介

米拉.洛克,美國建築設計師、研究學者,美國猶他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的副教授。她畢業於史密斯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著有《禪宗花園》等書。

枡野俊明,日本枯山水代表人物,曾被美國《時代周刊》雜誌評選為當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著有《禪庭》《少而美的極簡生活》等書。

目錄

第一部分 私人住宅中的庭園 19


山水庭 中國上海,2015 20


澄心庭 日本鎌倉 ,2016 27


歸穩庭 中國唐山,2016 34


聽閑庭 日本橫濱,2017 44


六根清淨庭 日本東京,2017 52


水映庭 印度尼西亞爪哇,2018 56


培養意識:枡野俊明的園林設計思想與過程 62


第二部分 公寓中的庭園 77


龍雲庭 海信公寓,中國青島,2013 78


水月庭 綠色之珍公寓,新加坡,2012 86


山水有清音 柏傲山公寓,中國香港,2016 92


清月庭 納森華庭公寓,新加坡,2018 106


設計結合生命短暫的材料和永恆的自然:米拉.洛克與藤森照信、枡野俊明的對話 118


第三部分 公共和私人空間 135


坐月, 清風苑,坐月庭 日本橫濱,2012 136


曹源一滴水 中國深圳,2014 144


緣隋庭 中國上海,2014 150


圓緣庭 中國深圳,2018 154


命運庭園 拉脫維亞科克內塞,2006—至今 164


術語表 168


註釋 170


參考文獻 174


致謝 176


前言/序言

禪庭的複雜性

20世紀後半葉,日本出現了一種僅由礫石和岩石構成的石庭園,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在日本園林建造的悠長歷史中,有許多類型獨特的園林,出現的時間要比石庭園早很久。

日本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庭園出現於6世紀,屬飛鳥時代(592—710),那時佛教開始從亞洲大陸傳入日本。該庭園是佛教與道教相結合的產物,遵循中國傳統宗教的習俗而建造。具體來說,主要特徵就是在池塘中間建造一座假山。池塘代表海洋,假山代表中國的蓬萊仙島(中國神話中的三神山)。傳說在蓬萊仙島上有隱士居住,他們煉製丹藥,吃下後可以長生不老。

池塘和假山相組合的蓬萊仙島式庭園延續了很久,從奈良時代(710—794)後期一直到平安時代(794—1185)。後來,淨土宗庭園應運而生。這種風格是日本宗教發生重大變化的結果。佛教的角色從保護國家轉變為關注個人的救贖。政治體制發生了變化,貴族取代皇帝全面奪取了權力。人們不再相信佛學舊義對於佛祖入滅後末法時期降臨而感到悲觀焦慮,轉而開始信任阿彌陀佛(淨土佛教的主要佛陀),並真心希望安息於西方阿彌陀佛淨土。在佛教史上,這種意識形態被稱為淨土宗,或淨土佛教。

為了表達這種熱切的願望,金光閃閃的阿彌陀佛佛像被豎立起來,周圍環繞一個像西方淨土式的花園。具體來說,就是建造一個形式變化的池塘代表海洋,池塘的邊緣象徵沙灘。池塘中的一個大島上種有一棵松樹,金色的阿彌陀佛像被安放在閃閃發光的朱金大殿中。從岸邊穿過一座拱形的太鼓橋可以走近這座佛像。

毋庸置疑,源自平安時代的淨土宗庭園,是延續至今的日式庭園的基礎。如今,到日本旅遊的外國人見之紛紛點讚的這種池水、綠植、奇石精妙組合的庭園,多數都是從淨土宗庭園演變而來的。

我想我們可以看清淨土宗庭園的兩個典型特徵:一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淨土)式的精神天堂;二是將鄉村縮小,化為園林。淨土宗庭園的一個基本特點是日本列島形狀的海洋中豐富的綠色島鏈。然而,到了鎌倉時代(1185—1333),突然出現了淨土宗庭園的有力競爭者,那就是石庭園。石庭園出現的背景是政治權力從貴族轉移到日漸興起的武士階層。在宗教方面,禪宗佛教開始出現。

對武士而言,未來需要上戰場和麵對死亡,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和思考必然導致他們對自身存在的深刻反省。因此,淨土宗雕塑和園林的金碧輝煌是不合時宜的。武士遵循的佛教實踐是禪宗。禪宗佛教重視內省事物的本質,遠離令人眼花繚亂的表象和世俗的財產。因此,對於宗教訓練而言,沒有什麼比坐禪更重要的了。

禪宗佛教的創始人菩提達摩是天竺人,他曾面對山洞中的石壁,自省九年,終於證得開悟。從那時起,岩石作為禪宗佛教象徵的觀念開始出現。這種觀念從中國傳到了日本。禪僧開始在寺廟中建造以岩石為中心的庭園。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像龍安寺石庭園這樣的精美花園。今天,繼承這一傳統的人正是枡野俊明。

欣賞枡野俊明的庭園,首先要理解他是一名禪僧。以前的禪僧面朝石庭,靜坐默思,反躬自省的行為很常見。如今,我認為這種行為已經不多見了。日本鎌倉市瑞泉寺和多治見市永保寺的庭園,均由禪宗高僧夢窗疏石所建,他以建造禪宗石庭園而聞名。當人們遊覽這兩處寺院時,上述面壁冥想、靜坐沉思的行為仍然可見。然而,儘管這種刻苦修行的行為越來越少,枡野俊明卻仍在身體力行。即便如此,想要活在當下,擺脫世俗的種種慾望,也往往難以做到。所以,佛教的108種世間慾望中,肯定有一些已經被捨棄了。

雖然現在一些石庭園是由園藝師設計的,但這些庭園與枡野的設計風格卻大為不同。與很多仿傳統石庭園的設計相比,枡野的設計中每塊岩石的形態和排列方式都頗具現代感。因此,他的設計與現代建築相得益彰,天然岩石和人工鑿石皆可利用。此前,野口勇的現代雕塑目標也是基於他自己獨特的雕刻方法,即只分割或切割天然岩石的一部分。枡野的庭園設計也屬於這一範式。

禪宗佛學裡,最後的障礙是超越自我意識。作為一位仍在不懈努力、堅持創作的禪僧,枡野的下一個創作主題肯定會在該領域中有所體現。

日本建築史學家、建築師,現任江戶東京博物館館長

藤森照信

看不見的自然 佐佐木葉二的景觀設計


作  者:(日)佐佐木葉二 著 王揚 譯


出 版 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1日


頁  數:160


裝  幀:精裝


ISBN:9787571333027


主編推薦

佐佐木葉二,日本當代三大景觀設計師之一,現任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神戶大學工學部兼職講師,原“鳳”環境設計研究所所長、一級建築師。日本傳統的枯山水園林受日本人苦行自律的性格影響,幾乎摒棄了所有動態景觀,而是使用一些靜止不變的元素。而佐佐木葉二通過對日本傳統造園元素的提煉,結合實際情況,用現代技術及造園手法(極簡主義),創造了具有禪意的“新和風”景觀。在佐佐木葉二的作品中,從石材到植物的使用,都能看到其基於日本庭院的傳統技術和歷史記憶的表現。在他的作品中,有著強烈的主要思想......

目錄

●第一章 氣息

埼玉城市新中心——櫸樹廣場

NTT武藏野研究中心廣場

每日新聞社大阪總部二期“波浪之丘”

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

河畔庭院

第二章 時間

花園城市之塔

嵐山莊

冥想之庭

水盤之墓碑

第三章 事件

六本木新城

京都八條都酒店婚禮會場

基町Credo廣場

韓亞全球(企業)教育園

名古屋星之丘露台

第四章 共享

白影庭院

“SAKURADIA”屋頂庭院

漢南“山丘”

白雨館

設計作品基本信息

譯後記

內容簡介

《看不見的自然 佐佐木葉二的景觀設計》介紹了日本景觀大師佐佐木葉二的設計理念,收錄了他具有代表性的18個設計作品,如櫸樹廣場,白雨館、冥想之庭、武藏野研究中心廣場、花園城市之塔等,向讀者傳達了他的設計思考,以及作品在美學層面的啟示。本書共分為四章,為了讓讀者理解景觀設計背後的理念和設計意圖,作者將案例進行整理匯總,並將各章節分別命名為“氣息”“時間”“事件”“共享”。這四章中,“氣息”表現自然界中不可見,卻可被感知的現象;“時間”側重表現指引人們的意識從“日常”過渡到“非日常”的景觀建築學的另一視角;“事件”表現引發人們活動的契機;“共享”則表現了人們嘗試打造自然和諧共生環境的行動與努力。

作者簡介

(日)佐佐木葉二 著 王揚 譯

[日本]佐佐木葉二 1947年出生於日本奈良,1971年神戶大學畢業,1973年取得大阪府立大學研究生院綠地規劃工學專業碩士學位。 1987年—1989年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規劃學院研究生院及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客座研究員。現任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神戶大學工學部兼職講師, 鳳環境設計研究所顧問,佐佐木設計工作室代表。與枡野俊明、戶田芳樹並稱為日本當代三大景觀設計師。

禪庭設計 枡野俊明作品集+看不見的自然:佐佐木葉二的景觀設計(共2冊) 日式大師庭院設計解析 枯山水園林景觀設計
NT$198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