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大辭典(修訂本)
作者: 張岱年(主編)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32641048
規格:1050頁 / 21 x 14.8 x 1.5 cm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面向之一,也是國學之基礎,包含儒道佛三家國學最重要的學派。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國學或傳統文化的愛好者,有必要理解中國哲學最基本的內容。而本辭典,是一部內容較全,也是值得長期保存的必備工具書。
本辭典共收中國哲學方面的術學、學識、範疇、學派、組織、事件、會議、人物、著作、刊物等詞目約6700條,涵蓋中國哲學的各個階段,及各個分支。並有「中國哲學大事年表」等附錄。
本辭典此次新作修訂,從而使品質進一步提高,且變更開本等,以更便於讀者攜帶與使用。
本辭典是目前規模最大、收詞最多、內容最豐富的一本大型中國哲學辭典。由張岱年先生任主編,全國數百位中國哲學方面的專家學者撰稿,舉凡這一領域中的知名專家,基本上都是本書的作者。
全書共收詞6700條,270萬字,分類編排,收入中國哲學學科中的名詞術語、學說範疇、學派組織、活動爭論、人物、著作刊物等。其內容涵蓋中國哲學各階段:從中國哲學的起源、萌芽一直到近現代及當代哲學;各分支學科:從先秦儒家哲學、道家哲學等一直到中國佛教哲學、道教哲學,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歷史哲學、軍事哲學、科學哲學;各領域:從天道觀、認識論、辯證法、人生觀一直到近現代各種哲學思潮。其釋文充分吸收近年來中國哲學研究的新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在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與國學的今天,《中國哲學大辭典》是相關讀者學習與研究這方面內容的必備工具。此次修訂,更新資料,豐富內容,並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使全書品質進一步提升。
作者介紹
張岱年(1909-2004年),曾用名宇同,別名季同,河北獻縣人。中國現代哲學家、哲學史家。張岱年於193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後任私立中國大學講師、副教授,清華大學副教授、教授。 1952年後,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思想文化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1980年後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名譽會長。
目錄
凡例
分類詞目表
正文
附錄
中國哲學大事年表
詞目漢語拼音索引
詞目筆畫索引
外國哲學大辭典
作者: 馮契 主編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32624461
規格:23.4cm*16.8cm (高/寬)/ 精裝 / 870 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哲學是人類生存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從古希臘誕生第一位哲學家泰勒士起,外國哲學歷經2500多年的發展歷程,流派紛呈、思想豐富,在人類歷史上留下許多不朽的精神財富。 《外國辭學大辭典》含「術語學說學派」、「人物」、「著作」、「團體機構刊物」等部分,收詞5000條,計250餘萬字。在一般人眼中,外國哲學就是西方哲學,其實不然,它還包括東方哲學、阿拉伯哲學、東歐哲學等等。編委會就這方面的內容,組織專門人員進行研究、撰寫,充實了許多新資料。全書還收錄了一批清末以來介紹外國哲學的中國學者的情況。系統哲學、後現代主義、後哲學文化、批判解釋學等當代西方哲學新術語、新學說等都收錄其中。
本辭典選收處國哲學方面的術語、學說、學派、人物、著作、刊物、組織等詞目5000條。
目錄
凡例
分類詞目表
正文
詞目拼音索引
詞目外文索引
邏輯學大辭典
作者:彭漪漣,馬欽榮 主編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
ISBN:9787532631339
字數:2323000
頁碼:939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內容提要
這本《邏輯學大辭典》(修訂本)是為方便廣大讀者充分了解及學習邏輯學而編寫的。辭典由上海、北京等近十個省市的近百名邏輯學專家學者編纂,邏輯學界週禮全等為顧問,專家彭漪漣、馬欽榮主編。共收詞6000餘條,約250萬字。是目前規模、收詞最多、內容最豐富的邏輯學大辭典。
目錄
凡例
分類詞目表
正文
附錄
邏輯史大事年表
1949年以來中國學者(含台港澳地區)所撰邏輯學著作書目概覽
常用符號表
詞目漢語拼音索引
詞目筆畫索引
詞目外文索引
作者介紹
要求進行改革,從而導致了數理邏輯的建立和發展。數理邏輯作為現代的形式邏輯克服了傳統邏輯的上述缺陷,把邏輯學的研究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但傳統邏輯由於具有和日常自然語言密切結合的特點,在人們的日常思維和理論思維中仍有其不可缺少的作用,不少人認為這是數理邏輯所取代不了的。 普通邏輯釋文見"傳統邏輯"類。 辯證邏輯釋文見"辯證邏輯"類。 數理邏輯(mathematicallogic)又稱為"符號邏輯"。用數學方法去研究思考的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科學。數學方法指用一套表意符號(即人工符3-語言)表達思維的形式結構和規律,把對思維的研究轉變為對符號的研究,從而克服自然語言的局限,消除歧義性,構成像箅術或代數那樣的嚴格的演算。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已經使用數理邏輯這個詞。 數理邏輯是傳統形式邏輯發展到階段的成果。其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7世紀60—70年代至19世紀70—80年代。這是開始用數學方法研究和處理傳統形式邏輯的時期,邏輯代數和關係邏輯是這段時期的重大成果。萊布尼茲是的先驅。他青年時就曾提出改革邏輯的設想:一是創立一套通用語言,以消除現存語言的局限性和不規則性;二是設計一套推理的普遍演算,以期用它去處理通用語言,規定變換、運算規則,使邏輯能確定的方式進行演算。這些思想他本人沒有實現,直到19世紀,才由英國數學家布爾部分地實現,布爾把合取和析取與數值計算中的乘法和加法作了對照、比較,確立了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從而創立了布林代數。大體在同一時期,英國德?摩根建立了關係邏輯。 第二階段:19世紀70—80年代至1930年。這段時期把初等數論和集合論等方法運用到了邏輯上,使數理邏輯取得較大突破,完成了命題演算和謂詞演算兩個系統。德國邏輯學家弗雷格於1879年,在其《表意符號-種按算術語言構成的純思維的符號語言)中,構成了一個初步自給自足的邏輯演算系統,它有三個原始概念:蘊涵、否定和全稱量詞,九條公理和兩條變形規則。英國羅素則於1910—1913年間和懷特海合著《數學原理》卷,基本上總結了前期的成果,建立了一個的命題演算和謂詞演算系統,作出了許多創造性的貢獻,對現代邏輯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第三階段:1930年至今。是數理邏輯蓬勃發展時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形成了嶄新的體系。哥德爾不性定理,塔爾斯基的形式語言的真概念,圖靈機和判定問題的建立,是這一時期開始的標誌,隨著研究的深人.除在基礎的演算方面出現了一系列新成果外,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證明論、公理集合論、遞歸論、模型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