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贈美人屏風書籤*2+透明換裝貼紙*2+白蛇傳繪卷裝置畫】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 +宋時天氣宋時衣
NT$ 1999  

【贈美人屏風書籤*2+透明換裝貼紙*2+白蛇傳繪卷裝置畫】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 +宋時天氣宋時衣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第二版)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642268

版次:2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4-01-01

頁數:305

字數:269000

內容簡介

試著以考古發掘所見唐代文物為基礎,對照傳世史料或出土文書中的記載,以唐人的眼光重新解讀當時真實的女性妝束時尚。書中上溯至隋,下及五代,以綺羅(服裝)、琳瑯(首飾)、粉黛(妝容)、髻鬟(髮式)四個篇章,一一考證分述當時各類妝束的名稱、款式和組合搭配。選取大家熟悉的歷史人物:楊貴妃、武則天、上官婉兒、聶隱娘、同昌公主……依據現有的考古成果加以適當推測,設計各個人物當時可能妝束,服裝、首飾、髮型、妝面、場景均有據可考。

書後附一米長卷,梳理唐朝女子的穿衣順序、化妝步驟,及隋唐近四百年時尚變遷。附贈一套服飾貼紙,參考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俑像設計製作,展現武則天時代的經典穿搭。

作者簡介

左丘萌:中國青年學者,業餘作者與譯者。研究古代服飾史與服飾復原考據,也寫歷史小說。著有《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到長安去:漢朝簡牘故事集》《善善摩尼:唐朝西域文書故事集》。

末春:自由畫師,陶藝愛好者。創作風格獨特,擅人物畫,繪有系列作品“滬上花”,已出版《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

前言/序言

本書是「中國妝束」系列小書中關於唐朝女性服飾的一冊。

「妝束」二字,取自唐人小說《遊仙窟》中形容美人的一句「妍華天性足,由來能妝束」。 「能妝束」具體來看,則是李隆基《好時光》所謂「偏宜宮樣」、白居易《和夢遊春百韻》所謂「風流梳洗」「時世妝束」、敦煌曲歌詞《內家嬌》所謂“及時衣著,梳頭京樣”,而今吾人稱之為“時尚”也。

大唐女兒的妝束時尚展現著繁華世相之一面,同當時的社會風氣與文化氛圍一樣,在不斷地變動發展,彷彿繁花般次第開放、繚亂競艷,一段花事謝後,女郎們還未及感受寂寥,有新的花事可供耽醉。過去由於史料有限,針對唐朝的服飾研究往往存在著籠統化的情形,忽略了不同時期不同人物各具特色、獨呈異彩的林林總總;而坊間熱播關於唐朝的影視,又飽含著東方主義、獵奇主義,更加深了人們對唐朝女子的浪漫化、理想化的刻板印象。

雖然這妝束的花事早已隨歲月落盡,但千載之後靜繞珍叢底,於釷鑀墮處尚能覓食幾片殘紅、見幾分相思。因此,本書嘗試以考古發掘所見唐代文物為基礎,對照傳世史料或出土文書中的記載,以唐人的眼光重新解讀當時真實的女性妝束時尚。書中上溯至隋,下及五代,以綺羅(衣)、琳瑯(飾)、粉黛(妝容)、髻鬟(jì huán)(髮式)四篇,一一考證分述當時各類妝束的名稱、款式和組合搭配,並講述妝束時尚甚至具體的一衣一飾背後的故事。一應瑣細,卻正可同昔年大唐女兒相與會心。

本書或可算作一曲花逝之歌、一首惜花之賦。

目錄

第一篇/綺羅 001


概說 002


隋—初唐 江南江北兩風流 012


武則天時代 紅粉衣冠拜冕旒 026


盛唐 雲想衣裳花想容 052


中唐 衣到元和體變新 082


晚唐五代 憶昔花間相見後 110


第二篇/琳瑯 129


概說 130


隋 早夭的金枝玉葉 134


初唐 流落南土的王妃 148


盛唐開元 宗女淑嫻 158


盛唐天寶 長安城的太平人 170


中唐 大唐東都時尚 178


晚唐 敦煌殘夢 190


五代南唐 簪花仕女圖之謎 198


隋唐五代 女子典型首飾一覽 207


第三篇/髻鬟 215


概說 216


隋唐五代 女子典型髮式一覽 220


第四篇/粉黛 233


唐朝女性妝容步驟 236


隋唐五代 女子典型妝容一覽 257


特別篇 265


公主的嫁衣 266


參考文獻 273


後記(一) 277


後記(二) 280


中國妝束:宋時天氣宋時衣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640820

版次:1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4-01-01

頁數:317

字數:298000

內容簡介

試試以宋時諸家詩詞、筆記小說記載為核心文本線索,對照出土文物,以穿用衣物(服裝)、冠梳釷釧(首飾)、梳洗打扮(妝髮)三個篇章,分別探尋了解當時佳人妝束流變的具體模樣與組合搭配。選取大家熟悉的歷史人物:花蕊夫人、李清照、李師師、白娘子、小青、嚴蕊……依據現有的考古成果加以適當推測,設計各個人物當時可能妝束,服裝、首飾、髮型、妝面、場景均有據可考。

書後附一米長卷、兩張換裝貼紙,梳理宋朝女子的穿衣順序、化妝步驟,及宋朝三百餘年時尚變遷。附贈一套服飾貼紙,參考安徽南陵鐵拐宋墓、茶園山宋墓出土服飾實體設計製作,展現北宋、南宋的經典穿搭。

作者簡介

左丘萌:中國青年學者,業餘作者與譯者。研究古代服飾史與服飾復原考據,也寫歷史小說。著有《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到長安去:漢朝簡牘故事集》《善善摩尼:唐朝西域文書故事集》。

末春:自由畫師,陶藝愛好者。創作風格獨特,擅人物畫,繪有系列作品“滬上花”,已出版《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

目錄

第一篇/穿用衣物 001


概說 002


五代宋初 且向花間留晚照 012


北宋中期 淡妝濃抹總相宜 038


北宋後期 韻致衣裝成語謔 066


南宋前期 故人南北一般春 086


南宋後期 新妝難識舊承平 108


第二篇/冠梳釵釧 135


概說 136


宰相夫人段氏 140


名臣之母管氏 154


宗室夫人黃昇 166


官員發妻周氏 178


唯一的楊君樾 188


叛臣續弦陳氏 198


土司夫人田氏 210


兩宋 女子典型首飾一覽 218


第三篇/梳洗打扮 231


概說 232


用具 234


梳發 241


理妝 248


特別篇 273


宋朝的婚嫁之服 274


參考文獻 282


後記(一)拾上落花妝舊枝 285


後記(二) 290

前言/序言

本書是「中國妝束」系列的宋朝一冊,講述兩宋時代女性服飾的變化。

今人對宋朝時常抱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當時風氣保守、禮教嚴苛,女性似乎總是生活在壓抑束縛之中,服飾也有別於唐朝的雍容開放,變得拘謹保守、一成不變。實際上,時時更易的“新樣妝束”才是宋朝女性真實的生活態度——一方面是所謂“宮樣妝束”“內家妝束”,如以往的時尚一般,新式首飾、服裝、妝容先從皇室內宮的後妃宮人處流行起來,再逐漸流傳、由四方仿效;另一方面,得益於當時社會的富廬繁華與高度商業化,市井女性也決不會在衣飾上虧待自己,她們同樣可以時時推陳出新,甚至比之相對刻板滯後的宮廷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可稱「時樣妝束」。於是,便有宋人詠唱道,「時樣宮妝一樣新」。

民間女子能夠效仿“宮樣”,宮廷女子也大可嘗新“時樣”,在如此背景下,若單一說這時候的服飾時尚是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似乎都不夠完備。但無論高低士廬,宋朝女性都極為注重妝束的細節,善於將她們從日常生活、四季物候中提煉出的細微情致寄於衣飾之中。從整體來看,女性妝束造型式朝向民間偏好的輕巧便利發展,但其裝飾風格依舊浸潤著宮廷貴族、文人士大夫的高雅之思。若想了解兩宋真實的社會風貌與美感傾向,妝束時尚是絕對不能放過的部分。

本書嘗試以宋時諸家詩詞、筆記小說記載為核心文本線索,對照出土文物,以穿用衣物(服裝)、冠梳釷釧(首飾)、梳洗打扮(妝髮)三個部分,分別探尋了解當時佳人妝束流變的具體樣貌與組合搭配。如此強作解人,或許屬於碎拆一座“七寶樓台”,會略顯繁瑣冗餘,令人失了讀文學甚至讀史的興味;但昔時昔人的細心體貼、玲瓏精巧處,裁入衣衫,綾在發上,照進鏡中……真實宋朝女性的種種風姿神韻及其背後所承載的「心」的幽光,畢竟還是動人的。

想到前人成句“舊時天氣舊時衣”,遂敷衍作書題。

【贈美人屏風書籤*2+透明換裝貼紙*2+白蛇傳繪卷裝置畫】中國妝束:大唐女兒行 +宋時天氣宋時衣
NT$1999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