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香學匯典(上中下 共3本)
NT$ 1980  

香學匯典(上中下 共3本)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香學匯典(上中下3冊)


出 版 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7月01日


頁  數:1038


裝  幀:軟精裝


ISBN:9787545707656


內容簡介


《香學匯典(套裝共3冊)》主要蒐集和整理中國歷代的香學專著,粹為一編。目的是展示中國香文化的基本面貌,也為有意了解中國香文化的讀者提供一個簡明而比較全面的讀本。 《香學匯典(套裝共3冊)》所收錄整理的香學專著及筆記,每種之前均撰有簡略的前言,介紹作者及其著述,並略述其版本與整理過程。本匯典採用簡體橫排,避諱字及異體字徑改不出校。每種香學專著之下,附錄有關序跋提要及作者傳記資料。全書後附參考引用文獻及條目筆劃索引。


本匯典主要蒐集和整理中國歷代的香學專著,粹為一編。目的是展示中國香文化的基本面貌,也為有意了解中國香文化的讀者提供一個簡明而比較全面的讀本。而歷代香學專著,很多已經亡佚,經過初步蒐集和整理,共得中國歷代香學專著若干種,輯編成帙。另外,有數種筆記雜著,也集中收錄了一些香料條目,如宋代陶谷《清異錄》、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的《志香篇》(明代鐘人傑等輯選《唐宋叢書》徑題為《桂海香志》)、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中的《香門》、宋代趙汝括《諸蕃志》中的《志物篇》、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的《論香篇》、明代文震亨《長物誌》中的《香茗篇》、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中的《志香篇》、徐珂《清稗類鈔》中的相關內容等,上述筆記雜著中有關香料的條目亦加以輯選,收入本匯典。整理工作主要是蒐集善本,加以標點,並進行簡單校勘。鑑於歷代香學專著的內容,輾轉引述較多,而古人引錄圖書,不甚規範,常有刪節及改動。此次加以編輯整理,主要是與其他版本及所引原書對勘,如有異文,則審其正誤,凡明顯的錯訛,於校記中說明;如僅存異同而不害文意,則不加校勘,以省篇幅而免割裂也。


作者簡介

劉幼生,山西人,長期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出版編輯工作,有紮實的學術功底,有豐富的古籍整理經驗。


目錄

總目

香譜〔宋〕洪芻

附香譜題〔唐〕無名氏

名香譜〔宋〕葉廷珪

附海錄碎事香門〔宋〕葉廷珪

清異錄(選)〔宋〕陶谷

桂海虞衡志(選)〔宋〕范成大

嶺外代答(選)〔宋〕週去非

諸蕃志(選)〔宋〕趙汝括

陳氏香譜〔宋〕陳敬

香乘〔明〕周嘉冑

遵生八箋(選)〔明〕高濂

香箋〔明〕屠隆

長物誌(選)〔明〕文震亨

香本紀〔明〕吳從先

香國〔明〕毛晉

非煙香法〔清〕董說

滇海虞衡志(選)〔清〕檀萃

清裨類鈔(選)徐珂

附錄

參考引用文獻

條目筆劃索引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周嘉冑·香乘


卷一



香品隨品附事實


香最多品類,出交、廣、崖州及海南諸國。然秦漢已前無聞,惟稱蘭、蕙、椒、桂而已。至漢武奢靡,尚書郎奏事者始有含雞舌香,及諸夷獻香種種徵異。晉武時,外國亦貢異香,迨煬帝除夜火山燒沉香、甲煎不計數,海南諸香畢至矣。唐明皇君臣,多有用沉、檀、腦、麝為亭閣,何侈也!周顯德間,昆明國人又獻薔薇水矣。昔所未有,今皆有焉。然香一也,或生於草,或生於木,或花或實,或節或葉,或皮或液,或又假人力煎和而成。有供焚者,有可佩者,又有充入藥者,諸列如左。


沈水香考證一十九則


木之心節,置水則沉,故名沈水,亦曰水沉。半沉者為棧香,不沉者為黃熟香。 《南越志》言:“交州人稱為蜜香,謂其氣如蜜脾也。”梵書名阿迦香。


香之等凡三:曰沉,曰棧,曰黃熟是也。沉香入水即沉,其品凡四,曰熟結,乃膏脈凝結自朽出者;曰生結,乃刀斧伐僕、膏脈結聚者;曰脫落,乃因木朽而結者;曰蟲漏,乃因蠹隙而結者。生結為上,熟脫次之。堅黑為上,黃色次之。角沉黑潤,黃沉黃潤,蠟沉柔韌,革沉紋橫,皆上品也。海島所出,有如石杵,如肘,如拳,如鳳雀、龜蛇、雲氣、人物,及海南馬蹄、牛頭、燕口、繭栗、竹葉、芝菌、梭子、附子等香,皆因形命名耳。其棧香入水,半浮半沉,即沉香之半結連木者。或作煎香,番名婆萊香,亦曰弄水香,甚類猬刺。雞骨香、葉子香,皆因形而名。有大如笠者,為蓬萊香;有如山石枯槎者,為光香。入藥皆次於沈水。其黃熟香,即香之輕虛者,俗訛為速香是矣。有生速,斫伐而取者;有熟速,腐朽而取者。其大而可雕刻者,謂之水盤頭。並不可入藥,但可焚爇。 《本草綱目》


水沉,嶺南諸郡悉有,傍海處尤多,交干連枝,岡嶺相接,千里不絕。葉如冬青,大者數抱,木性虛柔。山民以構茅廬,為橋樑,為飯甑,有香者百無一二。蓋木得水方結,多有折枝枯乾中,或為沈,或為棧,或為黃熟。自枯死者,謂之水盤香。南、息、高、竇等州,惟產生結香。蓋山民入山,以刀斧斫曲幹斜枝成坎,經年得雨水浸漬,遂結成香,乃鋸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結為斑點,名鷓鴣斑,燔之極清烈。香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黃沉,乃枯木得者,宜入藥用。依木皮而結者,謂之清桂,氣尤清;在土中歲久,不待剜剔而成薄片者,謂之龍鱗;削之則卷,咀之柔韌者,謂之黃蠟沉,尤難得也。同上


諸品之外,又有龍鱗、麻葉、竹葉之類,不止一二十品。要之,入藥惟取中實沈水者,或沈水而有中心空者,則是雞骨,謂中有朽路,如雞骨血眼也。同上


沉香所出非一,真臘者為上,占城次之,渤泥最下。真臘之香,又分三品,綠洋極佳,三濼次之,勃羅間差弱。而香之大概,生結者為上,熟脫者次之。堅黑為上,黃者次之。然諸沉之形多異而名不一,有狀如犀角者,有如燕口者,如附子者,如梭子者,皆是因形而名。其堅致而有橫紋者,謂之橫隔沉。大抵以所產氣色為高下,非以形體定優劣也。綠洋、三濼、勃羅間,皆真臘屬國。葉廷珪《南番香錄》


蜜香、沉香、雞骨香、黃熟香、棧香、青桂香、馬蹄香,按此七香〔一〕,同出於一樹也。交阯有蜜香樹,幹似櫸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欲取香,伐之經年,其根幹枝節,各有別色。木心與節堅黑沈水者,為沈香;與水面平者,為雞骨香;其根為黃熟香;其乾為棧香;細枝緊實未爛者,為青桂香;其根節輕而大者,為馬蹄香。其花不香,成實乃香,為雞舌香,珍異之木也。陸佃《埤雅廣要》


太學同官有曾官廣中者云:沉香,雜木也,朽蠹浸沙水,歲久得之。如儋崖海道居民,橋樑皆香材。如海桂橘柚之木,沉於水多年得之,為沈水香。 《本草》謂為似橘是已。然生采之,則不香也。 《續博物誌》


瓊崖四州在海島上,中有黎戎國,其族散處,無酋長,多沉香藥貨。孫升《談圃》


水沉出南海,凡數種。外為斷白,次為棧,中為沈。今嶺南岩峻處亦有之,但不及海南者清婉耳。諸夷以香樹為槽,以飼雞犬。故鄭文寶詩云:“沈檀香植在天涯,賤等荊衡水面槎。未必為槽飼雞犬,不如煨燼向豪家。”《陳譜》


沉香生在土最久,不待剜剔而得者。孔平仲《談苑》


香出占城者不若真臘,真臘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萬安、黎母東峒者冠絕天下,謂之海南沉,一片萬錢。海北高、化諸州者,皆棧香耳。蔡絛《叢談》


上品出海南黎峒,一名土沉香,少有大塊。其次如繭角,如附子,如芝菌,如茅竹葉者佳,至輕薄如紙者,入水亦沉。香之節,因久蟄土中,滋液下流,結而為香。採時香面悉在下,其背帶木性者乃出土上。環島四郡界皆有之,悉冠諸番所出,又以出萬安者為最勝。說者謂萬安山在島正東,仲朝陽之氣,香尤醞藉豐美。大抵海南香,氣皆清淑,如蓮花、梅英、鵝梨、蜜脾之類。焚博山,投少許,氛翳彌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燼氣不焦。此海南之辨也。北人多不甚識,蓋海上亦自難得。省民以牛博之於黎,一牛博香一擔,歸自擇,得沈水十不一二。中州人士但用廣州舶上占城、真臘等香,近來又貴登流眉來者。餘試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舶香往往腥烈,不甚腥者,氣味又短,帶木性,尾煙必焦。其出海北者,生交阯,及交人得之海外番舶,而聚於欽州,謂之欽香。質重實,多大塊,氣尤酷烈,不復風韻,惟可入藥,南人賤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瓊州、崖、萬、瓊山、定海、臨高,皆產沉香,又出黃速等香。 《大明一統志》


香木斫斷,日久朽爛,心節獨在,投水則沉。同上


環島四郡,以萬安軍所採為絕品,豐鬱蘊借,四面悉皆翻爇,燼餘而氣不盡,所產處價與銀等。 《稗史彙編》


大率沈水,萬安東峒為**品。在海外,則登流眉片沉,可與黎峒之香相伯仲。登流眉有絕品,乃千年枯木所結,如石杵,如拳,如肘,如鳳,如孔雀,如龜蛇,如雲氣,如神仙人物,焚一片則盈室香霧,三日不散。彼人自謂無價寶,多歸兩廣帥府及大貴勢之家。同上


香木,初一種也。膏脈貫溢則沉實,此為沈水香。有曰熟結,其間自然凝實者脫落,因木朽而自解者;生結,人以刀斧傷之,而後膏脈聚焉;蟲漏,因蟲傷而後膏脈亦聚焉。自然脫落為上,以其氣和。生結、蟲漏則氣烈,斯為下矣。沈水香過四者外,有半結半不結,為弄水香,番言為婆萊。因其半結,則實而色重;半不結,則不大實而色褐。好事者謂之鷓鴣斑。婆萊中則復有名水盤頭結實厚者,亦近沈水。凡香木被伐,其根盤結處,必有膏脈湧溢,故亦結。但數為雨淫,其氣頗腥烈,故婆萊中水盤頭為下。餘雖有香氣,不大凝實。又一品,號為棧香。大凡沈水、婆萊、棧香,嘗出於一種,而自有高下。三者共產,占城不若真臘國,真臘不若海南諸黎峒,海南諸黎峒又不若萬安、吉陽兩軍之間黎母山。至是為冠絕天下之香,無能及之矣。又海北則有高、化二郡,亦產香,然無是三者之別,第為一種,類棧之上者。海北香若沈水,地號龍灶者,高、涼地號浪灘者。官中時時擇其高勝,試爇一炷,其香味雖淺薄,乃更作花氣,百和旖旎。同上


南方火行,其氣炎上,藥物所賦,皆味辛而嗅香。如沉、棧之屬,世專謂之香者,又美之鐘也。世皆云二廣出香,然廣東香乃自舶上來,廣右產海北者亦凡品,惟海南最勝。人士未嘗至南者,未必盡知,故著其說。 《桂海志》


高、容、雷、化山間亦有香,但白如木,不焚火力〔二〕,氣味極短,亦無膏乳。土人貨賣,不論錢也。 《稗史彙編》


泉南香,不及廣香之為妙。都城市肆,有詹家香,頗類廣香,今日多用。全類辛辣之氣,無復有清芬韻度也。又有官香,而香味亦淺薄,非舊香之比。


已下十品,俱沉香之屬。


〔一〕“按此七香”,四庫本、大觀本此句上多“雞舌香”三字,“七香”亦相應改為“八香”。


〔二〕“不焚火力”,四庫本、大觀本皆作“不禁火力”,是。


生沉香即蓬萊香


出海南山西,其初連木,狀如栗棘房,土人謂之刺香。刀刳去木而出其香,則堅致而光澤,士大夫曰蓬萊香。氣清而且長,品雖侔於真臘,然地之所產者少,而官於彼者乃得之,商舶罕獲焉,故值常倍於真臘所產者云。 《香錄》

香學匯典(上中下 共3本)
NT$198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