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池宗憲茶作品3冊 茶杯 (寂光幽邃)+茶壺(有容乃大)+茶席(曼荼羅)
NT$ 1590  

池宗憲茶作品3冊 茶杯 (寂光幽邃)+茶壺(有容乃大)+茶席(曼荼羅)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茶壺(有容乃大)

作者:池宗憲

ISBN號:978710806469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版印次:2版 4次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頁數:175

出版時間:2019-08

印刷時間:2019-08


內容介紹

壺是茶人豐富心靈的寫照。一把壺具有圓滿自足的小宇宙。從水置入之始,壺體起了騷動,溫度的覺醒,容納著各自茶葉的形境,水浸入葉體的生命,染浸釋放單寧的甘美。接著轉韻往來正是茶湯呈現生命的時候,而茶湯美感的養成,就在於如何泡出真味。茶葉與壺的距離看似遠又近;卻又自我表述,茶香和湯味合聲共鳴;都在茶葉與水滋潤間誕生;這就是汲甘泉,瀹芳銘,兩三寸水起波濤的樂趣。品茗泡茶、茶香四溢時;壺在眼前已十分。等待愛壺者在自己的心。情緒,思維上找到壺之美,經由賞壺心法來觀壺,融合在壺的旋律中,照見了壺裡乾坤。鏡射壺的大千世界!


編輯推薦

壺是茶人豐富心靈的寫照。壺的靈魂寓在線條,寓在色調,寓在形體之中,在歲月中等待愛壺者在自己的心。情緒,思維上找到壺之美,經由賞壺心法來觀壺,融合在壺的旋律中,照見了壺裡乾坤,也鏡射出愛壺人的心!全書分為兩部十二章,第一部為流金歲月·樂壺賞壺:介紹茶壺的造型、材質、裝飾、容量、釉色等。第二部為壺器與茶共譜戀曲:介紹品嚐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等與使用壺器的妙處。


作者介紹

池宗憲,台灣資深媒體人,精於收藏鑑賞,痴迷中國茶文化。自《聯合報》專欄組記者始,歷任《聯合月刊》主編、《大成報》編輯部總編、《人間福報》新聞總監,現為《茶人雅興》電子報總編。其作品曾獲“曾虛白新聞公共服務獎”和“吳舜文新聞獎”。


池宗憲從小就跟著揀茶的母親識茶,此後始終不改愛茶本色。在茶藝館、茶山和茶的史料堆裡遍尋茶踪,並受邀赴日本、美國、歐洲各國談茶論器。他能喝出高山烏龍茶的確切產地,能喝出種植茶樹所用的肥料是豆餅還是化學原料,也能喝出存放十幾年的老茶,當初採自什麼季節。


目錄


序 兩三寸水起波濤


第一部 流金歲月·樂壺賞壺


 1章 茶壺·幽逸與樂活


 觀壺循六法·賞壺有一套


 賞壺必須具備的三種性質


 如何欣賞壺的造型


 掌握制壺的形神迫肖


 賞壺解碼·一番道理


 模件體系審美判斷


 小細節·大變化


 裝飾紋樣的模件化


 反映社會價值觀


 器表的文化隱喻作用


 2章 造型·實用與意趣


 陶瓷譜系的鑑識系統


 造型命名感性直觀


 理解建構美學基石


 紫砂壺流動的形制


 “三點金”的表面功夫


 壺把在壺體上迴轉


 複製品的迷思


 壺體、壺嘴、壺把均衡配置


 方寸之間辨古今


 三角形法告別“模糊年代”


 是精神,是氣韻,是動


 造型與實用意義


 3章 材質·配置與況味


 窯系概念緊密結合


 以材質表現同時性符號


 一種任意構成的拼湊


 虛實空間·以提梁為例


 感性和生命的美


 紫泥氣孔發茶性強


 合成顏色殺傷力高


 收藏的自主性


 方鐘壺秀創造力


 吸水率高散熱快


 4章 裝飾·細琢與蘊含


 秦至西漢·壺口似盤


 各地窯口百花齊放


 自然作意的默契


 耀週窯刻劃花意


 龍泉魚紋生生不息


 紋飾的感官之樂


 山石紋化實相為空靈


 松樹紋歷代不同


 常見的水注紋飾


 明青花人物映照文人社會


 喝口甘美好茶


 瓷壺上圖繪的裝飾筆法


 清初山水畫皴法見長


 5章 容量·精巧與大氣


 容量不單是容積量


 隱秩序看茶湯


 不是約制的量化


 壺、水、茶三位一體


 唐代煮茶法為主流


 發現唐代湯瓶


 名牌水注遠近馳名


 茶瓶、湯瓶與水注


 茶酒用器互為交疊


 用杯用盞無定制


 “斷脈湯”是大忌


 宋代茶瓶“湯提點”


 短頸縮口聚熱佳


 被視為盛開的牡丹


 精巧與大氣


 6章 釉色·質樸與揮灑


 釉色與音樂共感


 眼睛適應青綠色調


 反射人類對自然的依戀


 折光率與如玉質感


 秘色的魅力


 粉青與梅子青


 “艾色”的多嬌


 阿拉伯人的“海洋綠”


 “雪拉同”的妙喻


 詩人醉心在素雅


 呈色劑激發釉藥本色


 宋代單色調好韻


第二部 壺器與茶共譜戀曲


 7章 綠茶·銀器的純真


 金銀器的華麗品茗


 銀執壺融入草原文化


 銀鍊的品位牽引


 細膩計算水流弧度


 銅質折肩執壺


 明人懂得驅壺“冷氣”


 壺被賦予“解構的職能”


 選壺搭配碧螺春


 鮮綠和著春光流動


 8章 白茶·玻璃的閃透


 旗槍嫩芽空明浮動


 玻璃器閃透歷史幽光


 成分不同·朦朧有致


 視覺先聲奪人


 “快聞”捕捉剎那幽香


 嫩香清香好白茶


 開啟味蕾品淡雅


 讓茶湯在舌面滾動


 白茶尤為可愛


 9章 黃茶·瓷器的激昂


 黃茶現身德化瓷剔透


 正色品黃茶


 粉嫩嬰兒紅


 歐洲風靡中國白


 胎釉渾然一體如玉


 君山銀針金槍林立


 蒙頂為最佳


 細嫩芽葉制黃茶


 黃袍加身尊榮聯想


 10章 青茶·紫砂的蘊味


 清香甘活武夷岩茶


 青茶帶來味覺遠景


 壺小如香櫞


 圓體扁腹潮汕壺


 磚胎南罐濾出好口感


 紫砂與單寧和鳴


 朱泥壺加乘細緻香氣


 岩骨舒展釋勁味


 紫砂壺的神奇


 綠葉紅鑲邊的魅力


 台灣茶種注新血


 11章 紅茶·手繪的浪漫


 為了紅茶訂製茶器


 紫砂器作為鎮店寶


 歐洲名牌壺的中國精神


 豐潤品茗時的視覺饗宴


 18世紀壺柄變大了


 內容大於形式的審美感


 “清飲法”和“調飲法”


 紅茶沖泡法的“黃金典範”


 正山小種撼動歐洲


 祁紅濃郁玫瑰香


 全發酵的優雅浪漫


 12章 黑茶·陶器的包容


 促發黑茶與白水的交融


 茶色烏金閃亮亮


 緊壓茶便於運輸


 神秘的渥堆工序


 木香與豆芽香


 陶壺修潤熟餅滋味


 過濾礦物·去蕪存菁


茶席:曼荼羅


作  者:池宗憲 著


出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頁  數:176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8064684


主編推薦

盛唐茶席,華麗典雅,奢華雋永是永恆的追求。宋代茶席清靜和寂,在自我反省中走出生活的品味。明代用壺和用杯變小,茶風自由,預示著爛漫的覺醒。清代茶席,宮廷的貴氣不掩常民的拙趣,經典和豁達都有一片天空。


內容提要:

懂得品茗是人生一大享受。從茶器的選用,到 擺放茶席,無論簡約瀟灑,或是隆重華麗,茶席的 高雅情調豐富了現代人味覺饗宴之外的精神情趣。

    密宗的曼茶羅,意為圓輪具足,茶席曼荼羅,即將 茶,器聚集在一起的品茗空問,不僅顯現審美趣味 ,並能在短暫的瞬間,轉化為水恆的心靈註腳。本 書從唐、宋、元、明、清,一路走到現代,領略了 歷代茶席風華,聚集了每個時代的品茗魅力,成為 現代人習茶、佈置茶席的參照,並陪伴現代人在茶 香穿透的愉悅中,建構隨心所欲的茶席。

    


目錄:

序 歡愉滿足盡在茶席

前言 曼茶羅——茶席美之源

1章 茶曼茶羅·美的共感

 茶席是一種什麼味道

 茶器是終身伴侶

 茶壺成為書法大師

 茶器增值的

 沒有秩序的秩序

 佈置善巧不善巧

 茶席的精神娛樂性

 喝茶有什麼“道”

 “茶道”各走各“道”

 如何演繹出“事實茶道”

 如何詮釋茶器內涵

 如何欣賞茶器之美

 如何以茶席自娛娛人

2章 茶席人文·深遠況味

 茶杯裡的清新野趣

 甘苦的閒適人生

 空泛的享樂主義

 枯索中的新味

 喝茶也要有創意

 茶隱的好日子

 視覺與心靈的調和

 進入他界娛樂性之境

 用直覺來擺設茶席

 茶與器是整體的概念

3章 盛唐茶席·華麗典雅

 茶器的風格

 陸羽 喜歡用什麼盞

 唐代品茗魅力何在

 茶器的搭配

 唐代喝什麼茶

 像玉璧般珍貴的團茶

 先烤再磨的煮茶法

 擊拂茶末的點茶法

 誰是唐代茶碗 名

 “秘色瓷”的秘密

 金光閃閃的茶器

 神秘波斯的工法

 一套迷你版唐代茶器

  品茶的正點“勻稱”

 雋永是追求的偶像

 擁抱秀異的奢華

4章 宋代茶席·品不厭精

 點茶流動生活的美學

 鬥茶的羞恥心

 品茶憶故人

 沉斂後的修煉

 宋代茶席的愛現

 古典美如何影響現代美

 令人心動的遊戲

 視覺系的愉悅體驗

 好玩又實用的建盞

 點茶主秀黑釉建盞

 宋代點茶怎麼點法

 宋代喫茶法的七湯程序

 對細節的要求

 湯花展現的力與美

 喫茶累積文化資本

5章 元代茶席·含蓄澎湃

 點茶法的餘暉

 墓室壁畫藏玄機

 茶湯麵可以畫出詩句

 元人“瘋”分茶

 狂戀茶的元代幸運兒

 愛上常民散茶的俗飲

 朝野上下愛品茶

 揭開御茶園的千古之謎

 馬可·波羅看過的青花茶盞

 釉色與湯色的綠光組曲

 初人口的淺嚐之美

 端起元代品茗風華

6章 明代茶席·浪漫甦醒

 透視炒青綠茶制法

 炒出迷人的翡翠色

 四大才子愛茶終不悔

 綠茶帶來怎樣的感動

 明代品茗標準嚴格

 先放茶還是先放水

 泡茶用壺變小了

 茶器的解析度

 疼惜用器的真情

 從茶畫看簡潔的明代茗風

 用哪種茶杯喝茶

 幽人長日清談

 琴棋書畫有茶伴

7章 清代茶席·經典豁達

 皇帝愛茶引動名人效應

 宮裡都喝什麼茶

 超人氣茶器——蓋碗

 南北喝茶大不同

 壺上刻字 in

 任伯年名畫上壺身

 茶擔子見證百年茶顏

 功夫茶席真功夫

潮汕功夫茶怎麼泡

潮汕功夫茶器怎麼用

泡功夫茶朱泥壺 出名

8章 現代茶席·入境隨俗

茶席設在哪兒 好

以天地為茶席

茶室境小而景幽

松竹茶席 合味

茶席上放花合適嗎?

走出戶外泡茶去

任何場地都可以辦茶席

茶席跟著時序走

9章 生活茶席·韻味故事

如何設定茶席的主題

泡什麼茶搭配什麼茶器

銀器品出真滋味

茶席上有哪些禁忌

茶席中的重頭戲——賞茶器

茶器搭配的容量原則

茶器身世成話題

品色品香有一套

好水是泡好茶的關鍵

什麼是好水

水的七情六欲

茶水交融的因緣

自我實現 就在茶席

無聲勝有聲的好滋味

10章 我的茶席·隨心所欲

茶席如何構圖

揮灑山水畫的意境

留白與散點透視

注水體會百川收納

“隨類賦形”自在品茗

淡中之味的渾化

擺置因情境而變

佈置茶席有什麼技巧

隨心所欲的開始

......

茶杯:寂光幽邃


作  者:池宗憲 著


出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頁  數:176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8064707


主編推薦

斗笠碗包鑲金銀棱扣,乃為服務點茶專門設計,黑釉銀飾光彩奪目!德化杯溫潤如玉,注入武夷茶,釋放“岩骨花香”,震懾群杯!若琛杯若香椽櫞大小,是品茶人引動清、香、甘、活的夢幻逸品!

內容簡介


一隻小小的茶杯,蘊含著無窮的奧秘。它不僅是不可或缺的茶器之一,更賦予品茗之時的美感與趣味。從胎土的選擇、杯型的拿捏、釉藥的施彩、士窯的燒結,茶杯在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蘊藏著大學問。茶杯與茶湯的交融、肌膚與杯沿的輕撫,更讓品茗人在把玩杯器之時,別有一番興味,而中國悠久的品茗文化,以及歷代文人對於杯器的歌詠傳頌,更造就了茶杯的深厚內涵。


目錄


序 杯·幽邃的凝視


部 杯·個性·表情


 1章 茶杯·美的開始


符號學沿革 茶杯背後的文化意涵 從飲食器中脫穎而出 器澤陶簡·出自東隅 茶酒交鋒·耳杯相歡 崔寧之女和盞托戀情 早的盞托從哪兒來 愛茶之心大告白 茶杯的符號詮釋 以假亂真的“亂碼” 金彩銀彩的吉祥圖案


2章 口沿·肌膚的輕撫


唇齒凝聚滋味之際 賞器當心誤人歧途 “若琛珍藏”的解碼 視覺高度的選擇性 陶工凝結的表現力 青白瓷盞由簡入繁 建陽茶盞的黑洞 探尋天目茶碗的出生地 形、胎、釉和燒結的因子 茶與杯共生互融


3章 杯形·躥升的香氣


歷代茶杯稱謂不同 口唇不捲·底捲而淺 白瓷旋坯工藝精細 把手杯的異國風情 其他窯口仿製黑盞 十二厘米的約定 包鑲金銀棱扣 巧妙的記號 蓮瓣紋浮雕效果 明德化杯與萬曆彩


4章 胎土·凝結的滋味


識瓷先識胎 聽聲辨胎 殘片的蛛絲馬跡 黑盞中的綠波 厚胎保溫效果佳 豈容青花亂之 白色茶盞的抬頭 德化瓷胎土解密 卵幕杯與流霞盞 吸水率低激茶香


5章 釉藥·擁抱的熱情


色的聯想·勾魂懾魄 吸水率與抗污力 冰冷摻進幾許溫暖 青釉的冰冷枯寂 白釉聞名於世 粉嫩糯米胎 黑釉的窯變魅力 神奇的火山作用 分相——析晶釉點滴 施釉方法大不同


6章 燒結·茶湯的解構


燒結的原點——窯爐 火與土的共舞 器與窯的共生 龍窯節節高升 匣缽的守護 結晶如群星 點茶首席鷓鴣斑 悠見黑釉浮木葉 淬煉的一生相守


 


第二部 杯·品精·得清


7章 綠茶·單釉的襯色


碧螺春的春天 茶入水沉杯底 迷你小杯辨香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師法甘美況味 喚醒器的新生命 點茶的理性精神 茶色白喻清白 盛世之清尚 碧螺春水·洞庭悠色


8章 白茶·青花的魅影


青花杯的歷史厚度 蘇渤泥青深邃多變 東瀛煎茶要角 賞美的標準 宮廷青花杯 茶盅彌足珍貴 “分水皴”的神奇色階 五彩十二花神杯


9章 黃茶·青瓷的髮色


青釉連結·悶黃熟甜 舞動髮色魅力 唐代碗腹加深 宋茶盞腹變淺 回顧生碧色 珠光青瓷·冷酷之姿 枯寂與鮮豔的搭配 貓爪紋寫意云彩 厚而不流-豐滿古雅 鵝皮黃別有風韻


10章 青茶·薄胎的掛香


青茶多樣·慎選杯器 “大”、“小”杯的朦朧 吐露舉杯的解碼 秋宜荷葉杯 薄胎表香·各有千秋 三看三聞三品 烏龍高香·杯麵馥郁 聞香杯獲共鳴 觀韻熟美·杯沿激嗅


11章 紅茶·提把的閒情


量化用器·用杯共識 “黑石號”的斂口杯 有田燒的容量情緣, 失落的環節 一朵花·水面計 一千個帶托盤的飲料杯 品法用杯·東西交流 在杯中自由思考


12章 黑茶·陶杯的沉澱


湯入杯辨高下 找對杯喝對茶 轉換陰陽的再生 耀眼的茶底在杯底 白瓷毫無隱瞞 陶瓷大不同 藝術性與實用性 品陳茶宜大杯 品茗生動的“生” 辨普洱分真偽 品出香甘醇活甜

池宗憲茶作品3冊 茶杯 (寂光幽邃)+茶壺(有容乃大)+茶席(曼荼羅)
NT$159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