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精緻盒裝】藝術的禮物 通往人文世界的探索之旅 寫盡3萬年人類藝術 雅各布斯、大衛馬丁 著
NT$ 2590  

【精緻盒裝】藝術的禮物 通往人文世界的探索之旅 寫盡3萬年人類藝術 雅各布斯、大衛馬丁 著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21739411

版次:1

包裝:盒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4-09-01

用紙:純紙

頁數:628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迫切需要提升自身品味的人群,藝術入門學習者,對藝術感興趣的、渴望全方位了解藝術的人群。

1. 再版半個多世紀的不朽之作。

2. 貫通11個藝術門類,觸摸多面向的人文之豐。

全書涵蓋繪畫、雕塑、建築、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攝影、電影、電視與影像藝術共11個藝術門類,讀者有機會了解每一種主要藝術媒介,抱持藝術與人文的豐茂。

3. 300餘幅傳世名作,穿越3萬多年古今藝術,集結千萬年人類文明結晶,所見皆經典,彰顯人文之美。

4. 從史前到現代,講述藝術背後的故事,由點到面,360°剖析,細節詳解,讀懂人文之精。

為什麼說3萬多年前的肖維岩洞壁畫的現代感與當代作品別無二致?

創作於20世紀的《格爾尼卡》圖像的組構關係是混亂的嗎?

泰姬陵的哪些形式因素暗示出沙·賈汗的幽思?

貝多芬的交響曲是否能喚起你生命深處的激情?

從元素到整體,解讀分析隨筆見墨,幫助讀者對藝術與人文建立更立體、更有意義的理解。

5. 4大板塊穿插闡釋,銳化感知,避免教條,多層面體悟人文之思。

在「感知要領」「概念要領」「體驗」4大板塊中,作者對代表性藝術作品進行觸類旁通的批判與分析,幫助讀者綜合理解藝術與人文的複雜性。

透過開放式提問,啟發讀者學習對作品進行更全面的感應與思考,不斷向藝術與人文的本質靠攏。

6. 打造藝術與人文的通感,全方位感受品味升級的喜悅與心靈自由的和暢。

不是單純的藝術作品的介紹,更著重如何多視角賞析藝術,如何思考藝術的人文價值。

文學和音樂對博馬舍戲劇的詮釋如何促成了莫札特的歌劇《費加洛的婚禮》?

華特惠特曼的詩如何啟迪了凡高的畫作《星空》?

奧維德的史詩《變形記》如何激發了貝尼尼的雕塑《阿波羅與達芙妮》?

各板塊、各藝術門類之間並不孤立,關乎時代的藝術與價值問題的詳細討論與互動,促使讀者不斷提升自身品位,獲得心靈自由。

7. 大16開全彩印刷,精美裝幀,展現藝術本色,值得珍藏的人文藝術讀本。

平脊精裝,180°平攤展開,磅礴大氣。

內頁象牙白特種紙,充分還原人文藝術之意。

平均2頁一張高清大幅彩圖,細節打動人心。

燙銀書盒,溫潤典雅,收藏與禮贈的首選。

內容簡介

本書以藝術為重點,透過探索人文學科,培養和陶冶人文精神。

檢視人文學科與人們所注重的價值、事物和事件之間的關係是本書的核心。作者分別講解繪畫、雕塑、建築、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攝影、電影等各藝術門類的基礎知識與結構框架,讓讀者有機會透過深入研究每一種主要的藝術媒介,來理解藝術與人類價值的關係。書中另有感知要領、概念要領、體驗和關註四大板塊,以增強讀者對藝術類型和代表作品的理解。

一系列生動而完整的插圖,以及針對關乎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和價值問題的詳細討論與互動,促進讀者對人文知識的領會與掌握。作者對代表性藝術作品觸類旁通的批評與分析,幫助讀者綜合理解藝術的複雜性及其與多元價值的互動。開放式的提問啟發讀者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不斷向藝術的本質靠近,從而提升自身的藝術品位,獲得心靈的自由。

作者簡介

李‧A. 雅各布斯(Lee A. Jacobus,1935— )

康乃狄克大學英語系榮休教授。曾就讀布朗大學,獲英語碩士學位,並在克萊蒙特研究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尤其是約翰·彌爾頓、詹姆斯·喬伊斯和現代愛爾蘭文學研究。美國作家協會、美國劇作家協會、美國現代語言協會會員。他對繪畫、攝影、音樂有濃厚的興趣,這為他的藝術寫作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著有《莎士比亞與確定性辯證法》《人文學科:價值觀的演進》《思想的世界》《美學與藝術》等。他是學術期刊《文學詮釋理論》的創辦人與合編者。其創作的多部戲劇已上演,發表過多篇短篇小說與詩作。

F. 大衛馬丁(F. David Martin,1920—2014)

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巴克內爾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榮休教授。 1943年參加反法西斯戰爭。 1947—1949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1949年就職於巴克內爾大學哲學系。 1957—1959年獲富布賴特基金資助,赴佛羅倫斯及羅馬從事研究工作。 1980—1984年任職於賓州人文公共委員會。本書自1970年代出版後不斷再版,是F. 大衛馬丁在學術界影響力持久的一個有力證明。此外,他還著有《雕塑與活躍的空間》《面對死亡:主題與變奏》等,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榮獲多項研究經費。藝術哲學、藝術的社會價值和對美學的培養是他在教學與研究中長期關注的重點。他熱愛藝術,尤其是雕塑、建築、繪畫和音樂,擅長網球、高爾夫球運動,週遊世界,在許多領域成就斐然。

目錄

前 言

致 謝


第一部 基本原理


01 人文學科導論

人文學科:價值之學

藝術、商業和品味

對藝術的感應

抽象意念與具體物象

小 結


02 什麼是藝術作品?

從概念上鑑別藝術

從感知上鑑別藝術

藝術形式

體 悟

體悟與藝術形式

內 容

題 材

題材與藝術形式

體悟、藝術形式以及內容

小 結


03 當藝術批評家

你已經是藝術批評家了

體悟與批評

批評的三種類型

小 結


第二部分 藝術門類


04 繪 畫

我們的視覺力

繪畫的媒介

繪畫的元素

繪畫的揭示性

畫作的“一目了然”

抽象繪畫

抽象繪畫中的強度與閒適感

具象繪畫

五幅印象派畫作的比較

畫 框

小 結


05 雕 塑

通 感

比較雕塑與繪畫

雕塑與空間

陷浮雕

淺浮雕

高浮雕

圓 雕

比較雕塑與建築

感知空間

雕塑與人體

圓雕與人體

當代雕塑

材料的真實

對科技的抗議

對技術的接納

機器雕塑

景觀雕塑

公共場所的雕塑

小 結


06 建 築

向心空間

空間與建築

沙特爾大教堂

起居空間

建築四要件

植根大地的建築

指向天空的建築

依託大地的建築

統禦大地的建築

建築類型的結合

都市計畫

小 結


07 文 學

口語和文學

文學的結構

文學的細節

小 結


08 戲 劇

亞里斯多德與戲劇要素

原型模式

戲劇類型:悲劇

喜劇:舊喜劇和新喜劇

悲喜劇:混合型戲劇

戲劇研究:《騎馬下海的人》

實驗戲劇

小 結


09 音 樂

聽與聆聽

音樂的要素

音樂的題材

兩種理論: 形式主義與表現主義

聲 音

主 音

音樂結構

藍調與爵士樂: 美國流行音樂

搖滾樂與饒舌

小 結


10 舞 蹈

舞蹈的題材

形 式

舞蹈與宗教儀式

芭 蕾

現代舞

流行舞蹈

小 結


11 攝 影

攝影與繪畫

攝影與繪畫:畫意學攝影師

如實攝影

紀實派攝影師

現代視角

小 結


12 電 影

電影的題材

導演和剪輯

參與性體驗與電影

電影的影像

攝影機視角

暴力與電影

聲 音

影像與動作

電影結構

電影的細節

電影史的脈絡

兩部偉大的電影:《教父》和《卡薩布蘭卡》

實驗電影

小 結


13 電視與影像藝術

電視的演變

電視與影像藝術的題材

商業電視

影像藝術

小 結


第三部分 相互關係


14 是藝術還是類藝術?

藝術與類藝術

插 圖

觀念藝術

行為藝術

虛擬藝術

小 結


15 各藝術門類之間的相互關係

借 用

演繹(詮釋)

小 結


16 各人文學科之間的相互關係

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

藝術與其他人文學科

價 值

小 結

作者手記

 我們投身藝術與人文,終生不渝。本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讀者對所有藝術的熱愛。我們曾經面臨書中思考的許多問題,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仍然沒有找到某些重要問題的確切答案,這些問題涉及藝術及其與人文學科的關係。顯然,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的思維也正在改變。無論在哪個年齡段,我們對藝術的研究都將反映我們自身的能力和投入。但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加深了對我們所熱愛的藝術的理解,也加深了對自己的本質和內在自我的理解。我們相信,藝術和人文共同發揮作用,會使生活更透徹、更有意義、更精彩。如果沒有對藝術的熱愛,終其一生的勞動將是乏味和傷神的。藝術和人文使我們與大家融為一體。它們幫助我們欣賞人類想像力的產物的美妙,同時也幫助我們理解彼此。正如哲學家蘇珊·朗格所說,藝術是培養我們情感生活的主要途徑。透過對藝術的學習和理解,我們的人生變得更豐厚了。

藝術、商業和品味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當那些偉大的繪畫作品被人們創作出來時,它們最終的價值取決於它們的品質,取決於它們能否充分錶達其文化所期望的某些價值;這些價值通常是宗教性的,但有時也是政治性的。米開朗基羅那尊雄偉的、大於真人的大衛雕像矗立在佛羅倫薩城,它之所以受人敬仰,是因為它表達了小國寡民的自治價值觀,以及那種簡單的比例之美。除了付給藝術家的費用之外,這個時期的傑作根本沒有標價。即便這些藝術作品被公佈於眾,也沒有人會因為這些作品在市面上值多少錢而對它們稱讚。

 今天的藝術世界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且時而被視為一樁生意,本質上是一種商業運作。在當今,傑出的繪畫作品轉手價格是數千萬美元。而且,大眾的藝術品位還時常發生改變。例如,電影的成敗取決於它們吸引的觀眾的數量,因而一部電影只有在賺錢的時候才被看作是好電影。結果就是,電影製片人極盡所能地利用時下的流行品味撈取利潤,他們常常製作好多續集,直至大眾的口味發生改變,例如《蝙蝠俠》系列。 《星際大戰》系列是在科幻迷的需求中撈金,那些星際旅行中的未來主義細節和驚險刺激的敘事吊足了他們對電影的胃口。儘管強調商業上的成功,但它們還算是好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它們也受到市場需求的限制。

 我們對人文學科的研究需要強調一點,那就是商業上是否成功並不是衡量藝術優劣與否最重要的標尺。藝術作品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其能夠極盡精微地闡釋人類經驗,而且要經受住反覆不斷的考量。許多商業上成功的作品給我們的是我們自認為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牽涉洞察力和理解力的東西。商業藝術帶給我們短暫而膚淺的滿足,從而遮蔽了我們對那些複雜的、能夠使我們獲得心靈深處滿足的藝術的求索。

 作為藝術的感知者,每個人都有其限制。有時我們會覺得,既然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味,那麼任何改變它的企圖都是不得體的。有人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讓許多人覺得自己的品味是理所當然、無可置疑的。這話的意思是,人們對藝術的愛好百人百味,不一而足,因為美存在於觀賞者眼中。如此說來,教育人去懂藝術是沒有用的。我們顯然不能同意這種說法。我們相信,所有人都能夠而且應該得到藝術方面的教育,都應該學會感應各式各樣的藝術:從爵士樂到弦樂四重奏,從查理· 卓別林到史蒂文· 斯皮爾伯格,從路易斯卡羅爾到T. S. 艾略特,從民間藝術到畢卡索。我們多數人都會固守自己的品味,因為質疑它就是質疑我們內心的情感。如果有人試圖改變我們對藝術的感應,他就是在試圖走進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未能理解這樣做的目的,那麼這種說教自然就會引起反感。

 對我們來說,藝術的研究要穿透實在之物,抵達那些喚起我們情感的價值——有如埃里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演奏布魯斯時的吉他和弦那般攝人心魄,有如歌詞般扣人心弦。換言之,我們要超越藝術作品的事實層面,以便到達作品所揭示的價值。有多少次我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數月或數年前無法容忍的東西?又有多少次我們發現,自己在厭惡以前被視為傑作的東西?我們可以說,作品還是那件作品,是我們自己改變了。我們要學會認識這些作品所闡釋的價值,並且學會理解其表現方式。這樣的發展變化正是「教育」一詞的意思之所在,我們也向來都是在此種層面上使用這個詞的。

本書以藝術為重點,透過探索人文學科,培養和陶冶人文精神。

檢視人文學科與人們所注重的價值、事物和事件之間的關係是本書的核心。作者分別講解繪畫、雕塑、建築、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攝影、電影等各藝術門類的基礎知識與結構框架,讓讀者有機會透過深入研究每一種主要的藝術媒介,來理解藝術與人類價值的關係。書中另有感知要領、概念要領、體驗和關註四大板塊,以增強讀者對藝術類型和類型內代表作品的理解。

一系列生動而完整的插圖,以及針對關乎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和價值問題的詳細討論與互動,促進讀者對人文知識的領會與掌握。作者對代表性藝術作品觸類旁通的批評與分析,幫助讀者綜合理解藝術的複雜性及其與多元價值的互動。開放式的提問啟發讀者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不斷向藝術的本質靠近,從而提升自身的藝術品位,獲得心靈的自由。


【精緻盒裝】藝術的禮物 通往人文世界的探索之旅 寫盡3萬年人類藝術 雅各布斯、大衛馬丁 著
NT$259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