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手:太極拳靜思錄:全四卷
作者:趙澤仁, 張雲
開本:16開
是否是套裝:是
出版社名稱: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文用紙材質:膠版紙
頁數:2192
編輯
○十七載打磨,皇皇百萬言
○此書既出,太極拳再無秘密
○百科全書式的太極拳授練手冊
○一經出版即轟動武學界
媒體評論
太極拳能不能技擊?本書一改傳世書籍“有道無術”之弊,公開了許多太極練習、技擊過程直接有效的實用方法,讀來“十分解渴”。
——人民網人民太極運營中心 尹寶軍
一部2019年即將問世的百科全書式的煌煌巨著。趙澤仁、張雲兩位作者盡得武學大師王培生先生真傳,拳術散手刀槍劍棍,無所不精;視野見聞實戰,堪稱一時之選。此書從經驗中昇華出智慧,披露太極門中三口不說、六耳不傳奧義,展示精修拳藝數十年的獨得之秘,詳解從入門到大成的太極各階段功夫,“字字真切義無遺”,提要鉤玄,體用兼備,是太極拳著作中之作。
——《武魂·太極》雜誌
作者介紹
趙澤仁,自幼習武,技藝出眾。 1967年起,從學於武學大師王培生(印誠)先生之開門大弟子駱舒煥老師,並被駱師到王培生師爺家中深造,被王培生師爺視為再傳弟子中的佼佼者,口傳心授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及各類器械與氣功等,為印誠功法第三代、吳式太極拳以及八卦掌第六代傳人。
他遵循王培生所倡導的“真東西必須能當場試驗”,面對各種挑戰從容應對,被美國、歐洲等多家武術團體聘為顧問。 2016年、2019年,兩次應邀赴美國多個城市巡迴講學,以其精湛的技藝,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張雲,少時學習少林拳,1974年經趙澤仁師兄介紹,師從駱舒煥先生系統學習吳式太極拳,並經駱先生,至王培生師爺家中深造近30年,為印誠功法第三代、吳式太極拳以及八卦掌第六代傳人。
移居美國後,常年傳授中國傳統武術。 1993年受王培生師爺委託,在美國成立“印誠功法研究會北美總會”。出版《中國劍法藝術——太極劍教程》《太極刀全書》《太極拳譜——翻譯解釋與歷史文化評註》等專著,並在《太極拳》《亞洲武術》《中國武術》《內家拳》《武魂·太極》等武術雜誌上發表文章二十餘篇。入選《中國當代武林名人誌》。
目錄
卷 承道篇
第二卷 躬行篇
第三卷 述真篇
第四卷 誠修篇
內容介紹
本書以“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為綱,對傳統太極拳傳承中含混不清的概念和方法,給出明確、嚴謹的解釋和訓練標準,是太極拳練習者可以直接用於對照實踐的指導手冊。全書分四卷。
壹·承道篇
闡述太極拳“非先天自然之能”的求道、養生、技擊原理與特點,貫穿於完整訓練體系中的指導原則。反對神秘主義和誇誇其談,以現代語言講解學習太極拳的正確方法。
貳·躬行篇
正確、精準的訓練方法是不走彎路、事半功倍的保證,以大量具體的實踐實例講述太極拳身法要求、技術技擊、內功訓練、樁功動功及其它輔助訓練。
叁·述真篇
懂勁是太極拳的真正門檻,從大量的接觸性訓練中,真正懂得太極陰陽之理;而太極拳器械訓練往往也超越器械本身的意義,是對徒手太極拳訓練的補充。
肆·誠修篇
太極拳訓練的*階段,以實戰技擊為核心,以打法訓練為重點。對應的器械訓練是槍術,拳與槍的糅合,是功夫“階及神明”的重要階梯之一。
細節圖
量敵
“量敵”是說在與對手直接對抗之前,對於對手的能力、特點做出基本估量。一般推手時總是先搭手,即雙方先有一個基本接觸。這樣就有一個了解對手的機會,有經驗的人可以從這一搭手的瞬間接觸中,體會、了解對手,所謂“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與推手不同,實戰時,大多沒有這種預先搭手的情況,因此學會如何量敵,是實戰訓練中應該考慮的件事。
量敵也是一種能力。
實戰中的量敵首先是目測,而後再不斷地進行調整修正。目測量敵的能力主要源於經驗積累,譬如以走路的形態來判斷對手的日常訓練狀況,從而判斷其橫力好還是衝力強;以身體運動狀態來判斷對手屬於進攻型還是防守型。缺少實戰經驗的人,不可能具有高水平的量敵能力。目測中,對手的眼神往往是重要的量敵依據之一,所謂“眼是心之苗”,這也正是太極拳需要的“神宜內斂”,為的就是不讓對手看出苗頭。然而目測的準確性往往不足,特別容易被假象所欺騙。在武術技擊中,絕大多數的假動作都是為了迷惑對手的目測而設計的。所以真正的量敵,終還是要通過接觸。太極拳訓練發展出的超高水平的感知能力,是量敵的工具。在實戰中接觸量敵的水平,除了通過推手訓練所獲得的感知能力外,在技術方面更強調的是機警的即時能力,要特別防止推手中易產生的怠慢、呆滯現象。以接觸量敵,自然需要先接觸,因此接觸點就是關鍵。
實戰中一種高水平的量敵方法,是目測與虛擬接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虛擬接觸對對手產生定向干擾,同時通過目測進行判斷。譬如以一個虛擬的強力前衝動作來觀察對手的反應,從而判斷對手是否懂勁。這種方法是從大量的實戰經驗中很自然地積累、總結出來的,沒有固定的練習方法,需要在訓練中時刻留心。
接手,接觸點
實戰技擊不必先搭手即可以直接進行打擊。但對於太極拳而言,直接打擊往往不是選擇。太極拳追求的是後發製人,就是指將對手完全控制住的、效率的打擊。要控制就要有接觸,從接觸中量敵,從而達到控制的目的。推手訓練中解決了接觸中的控制問題,即懂勁;實戰技擊訓練中,需要解決如何接觸的問題。因此,如何取得接觸點,是實戰技擊訓練中的重點之一。接觸點可以是身上的任何位置,只是因為在技擊中,大多數技術都是以手臂為先導,所以這個接觸點發生在手臂上的機會更多,故而稱為“接手”,這裡的“手”可以指對手的進攻之手,也可以是自己用來接住對手進攻的手。與之對應,技擊中的任何進攻技術都可稱之為“進手”。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進入太極拳實戰技擊訓練階段的人,必然是已經練過推手並且能夠達到懂勁程度的人。在懂勁之前,不必急於練習技擊,因為練也沒用,除了一些實戰經驗外,得不到什麼對太極拳技術真正有幫助的東西,甚至還會造成負面影響。只有在達到懂勁後,與對手接觸時才會感覺到接手的意義,才能達到所謂“接觸一點管全身”的程度,就是說,通過一個點上的接觸,就可以感知對手、控制對手。太極拳沒有練到一定水平的人,是很難想像這種狀態的。
溫馨提示:
下訂後客服會隱藏訂單信息,(詐騙份子會通過手機號查詢到訂單信息,然後發送詐騙包裹),如需查詢訂單信息可以聯繫客服LINE(最底部掃碼即可聯繫客服,為您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也可以發送郵件至 jackwin140@gmail.com 查詢訂單。
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祝您購物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