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世界軍事史‧全譯本(全3冊)
ISBN13:9787514233513
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
作者:(英)J.F.C.富勒
譯者:鈕先鐘
出版日:2021/07/01
裝訂/頁數:盒裝/2008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本數:3
版次:一版
編輯推薦
3500年歷史經典戰事全景展示,所謂西方史,主要就是一部戰爭史。
全面恢復原書3000餘條注釋,對涉及的歷史、地理、人物、事件新增簡要注釋,便於理解和延伸閱讀。
對意譯、簡譯部分改為貼近原書本來面目的直譯,共修訂新增譯文近20萬字。
從古希臘人的戰船到蒙古人的駿馬,從滑鐵盧的烽煙到中途島的火焰,人類歷史長期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下,即使是所謂「羅馬和平」與「不列顛和平」的時代,也無不始於戰爭、終於戰爭。 探尋這種改變部族、國家乃至人類命運的重大活動的規律,就成為古今智者的追求。 但軍事專業性極強,往往統兵作戰者不治史,焚膏繼晷者不知兵,像滅東吳的杜預注《左傳》,征服高盧的愷撒作《高盧戰記》,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而英國軍事史家富勒卻正是這樣一比特既有軍旅實際經驗,又富理論創新,恰逢世界軍事科技與形式大變動、大發展的歷史時刻,耗費三十年的時間精力,收集資料,幾度修訂,終於寫成《西洋世界軍事史》這樣一部偉大的軍事史著作。
閱讀這本書,不僅能夠理解數千年來西方戰爭的發展歷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深化對西方乃至世界歷史的理解,畢竟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一場戰爭往往會改變歷史的流向,例如希波戰爭中的薩拉米斯會戰和普拉蒂亞會戰, 富勒就認為「在歷史上,再沒有比這兩次會戰更偉大的,它們好像是兩根擎天柱,負起支撐整個西方歷史的責任。
縱觀歷史,戰爭「要當作一個合理的政治工具,一定需要一個合理的政治目的,這個目的要是可以達到,其在戰畧上應該是具有可能性的。」在富勒看來,很多軍事行動最終的失敗並不在戰場上,而是政治家忘記了戰爭的政治意義,變成了純粹毀滅性的屠夫。
內容簡介
本書為當代戰史大師J. F. C.富勒將軍的不朽巨著。 這部卷帙浩繁的西方戰爭通史以對西方歷史有極重要影響的決定性會戰為主結構,詳細描述其經過和影響; 同時以帶有豐富評論的大事記填充過渡,串聯起各會戰之間的政治發展與戰爭的由來。 會戰各章好像海浪的高峰,而大事記則像其間所夾著的低谷,這樣高低起伏就形成了3500年的西方戰爭史。
作者簡介
約翰‧佛瑞德‧弗雷德克‧查爾斯‧富勒(1878-1966),英國軍事理論家、歷史學家、陸軍少將、裝甲戰理論創始人、英國皇家聯合軍種國防研究所*高榮譽-切斯尼金獎得主,被稱為「20世紀的克勞塞維茨」。 富勒一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布林戰爭,曾在南非、印度、法國等地服役,以記者報導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和西班牙內戰。 1917年他策劃了世界上第一次裝甲集羣進攻戰,德國「閃擊戰之父」古德里安對他極為推崇。 富勒著作等身,一生出版圖書四十餘種,其中不少被英國陸軍軍事學院用作教科書。
譯者簡介:
鈕先鐘(1913-2004),軍事學者,翻譯作品包括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西洋世界軍事史》等在內近九十種。
精彩書摘
當土耳其全軍充滿了熱情和信心的時候,危城中的人們卻覺得希望斷絕了。 5月23日,那艘勇敢的小船回來了,報告沒有找到任何增援艦隊。這個消息使城中居民心中的最後希望火焰也熄滅了。於是到處都有耳語傳說著,說災難的預兆顯示出來了:有人看見偶像在出汗了,〔能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大教堂的圓頂上閃現奇特的光芒〕。現在守兵的總數只剩下4000人,其餘的居民,因為不能拿起武器來殺敵,除了祈禱奇蹟出現以外,更無他事可做。 可是在這種死氣沉沉的環境中,卻還有一個人能保持著他的莊嚴和勇氣,那就是君士坦丁皇帝——東羅馬帝國的開國和最後的皇帝,恰巧是同一個名字。在5月28日到29日的夜間,他向他的部下(希臘人、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都有)致詞說:「我的伴侶和兄弟們,讓我們一起工作,以求得自由、榮譽和永恆的記憶! 」於是大家都高呼著:“願我們為信仰與祖國而死!
接著,大家都集合在聖索菲亞教堂中,在〔啟應禱告的〕啜泣和哭喊聲中,在這個「聖智」(Holy Wisdom) 的教堂內,舉行最後一次基督教典禮。根據拜占庭的資料,艾德溫‧皮爾斯對於這次儀式, 曾經有一個如畫的描述(見《 希臘帝國滅亡史》一書):
皇帝和所有能夠抽出時間的領袖人物,全數參加這次典禮。這個建築物中是最後一次擠滿了這麼多的基督教大人物。不要花多大的心思,也就是可以想見當時的悲壯景象。這個教堂的內部為基督徒藝術家所能創造的最美麗的作品,尤其是當這許多的達官貴人,高冠長劍地站在一起,更是顯得莊嚴無比。除了勇敢的拜占庭皇帝以外,軍人和僧侶、君士坦丁堡人、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也都參加了。所有出席的人都知道浩劫就要來臨,同時也都感覺到這麼多年來,他們之間爭持不下的仇恨是如何渺小,是如何不值得一想的。皇帝率領眾人舉行了禮拜〔共享「純潔神聖的聖餐」〕之後,就和主教告別了。實際上,這個典禮也無異是個「喪儀」。這個帝國已經臨危。但是在這個最美麗的教堂中,在這位最後的勇敢皇帝之前,舉行這種告別式,實在是令人感到黯然神傷的。假使說布萊斯先生對於查理曼的加冕和一個帝國的產生所作的描寫,是歷史上最生動如畫的一頁;那麼這個在聖索菲亞大教堂中的最後基督教禮拜儀式,就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富有悲劇氣氛的一頁了。
在儀式完畢之後,君士坦丁皇帝即面對著落日,策馬向西行進,他帶著吉斯提尼亞尼和弗蘭西斯(Don Francis of Toledo)在暮色蒼黃中,到達了在聖羅曼努斯門後方的位置。
因為現在守兵的數量已經太單薄,所以,這位皇帝決定如下:由於人力不足以防守兩道城牆,而且外層城牆也還並未全毀,於是決定堅守兩層城牆間的“空場” 。為了確保不讓任何人離開,他下命令把通往場中的一切「軍事」 門都完全封鎖住,在所有防御者各就各位之後,就馬上上鎖了。大家都必須死戰到底──不是把土耳其人逐退,就是戰死在崗位上面。
快到午夜的時候,皇帝親自巡視萊卡斯河谷這一段牆。夜色黑暗有霧,有幾顆大雨點開始滴落。突然,土耳其營中的燈火全熄滅了。一直差不多到5月29日凌晨一點半鐘的時候,一切都是沉寂無聲的。接著突然號聲、 鼓聲和喊聲同時大作:這也就是全面總攻擊開始的訊號。
目錄
譯序
原序
【第一卷】從薩拉米斯會戰到勒班陀會戰
導言帝國主義的興起
第一章薩拉米斯會戰和普拉蒂亞會戰
大事記(一)希臘內部的爭雄
第二章敘拉古的圍攻和伊哥斯波塔米會戰
大事記(二)馬其頓的崛起
第三章高加梅拉會戰
大事記(三)羅馬的興起和它與迦太基的衝突
第四章米陶拉斯會戰和紮瑪會戰
大事記(四)羅馬帝國的興起
第五章彼得那會戰
大事記(五)羅馬帝國內部的爭霸
第六章迪拉基烏姆的圍攻和法薩盧斯會戰
大事記(六)羅馬共和國的滅亡
第七章菲利皮會戰和亞克興會戰
大事記(七)羅馬帝國疆界的建立
第八章托土堡森林會戰
大事記(八)羅馬的和平
第九章亞得裡亞堡會戰
大事記(九)民族的遷移
第十章沙隆會戰
大事記(十)東哥德人征服意大利
第十一章提卡米侖會戰和塔吉那會戰
大事記(十一)伊斯蘭教的興起與擴張
第十二章君士坦丁堡之圍與圖爾會戰
大事記(十二)西歐帝國主義的再生
第十三章哈斯丁會戰
大事記(十三)伊斯蘭帝國的衰頹和拜占庭帝國的複興
第十四章曼齊克特會戰
大事記(十四)基督教國家對伊斯蘭教徒的反政
第十五章哈丁會戰
大事記(十五)西帝國的瓦解和法英的興起
第十六章史路伊會戰與克雷西會戰
大事記(十六)中世紀的瓦解
第十七章奧爾良的解圍
大事記(十七)奧斯曼帝國的興起
第十八章君士坦丁堡的圍攻與陷落
大事記(十八)西班牙的再征服與統一
第十九章馬拉加的圍攻與格拉納達的征服
大事記(十九)西班牙和奧斯曼兩帝國的爭雄
第二十章勒班陀會戰
【第二卷】從西班牙無敵艦隊失敗到滑鐵盧會戰
大事記(一)英格蘭與西班牙的爭霸
第一章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失敗
大事記(二)基督世界的分裂
第二章布萊滕費爾德會戰和呂岑會戰
大事記(三)英國的憲法戰爭
第三章內斯比會戰
大事記(四)法蘭西的稱雄
第四章布萊尼姆會戰
大事記(五)莫斯科帝國的興起
第五章波爾塔瓦會戰
大事記(六)普魯士的勃興與擴張
第六章羅斯巴赫會戰和魯騰會戰
大事記(七)不列顛帝國在印度的擴張
第七章普拉西會戰
大事記(八)英法兩國在北美洲的鬥爭
第八章亞伯拉罕平原會戰
大事記(九)美洲殖民地的叛亂
第九章薩拉託加的投降
大事記(十)美國獨立戰爭的發展
第十章切薩皮克會戰與約克敦之圍
大事記(十一)法國革命的來臨
第十一章瓦爾米的砲擊
大事記(十二)法英兩國間的海上爭霸
第十二章特拉法爾加會戰
大事記(十三)英法兩國的陸上鬥爭(第一階段)
第十三章耶拿會戰和奧爾施泰德會戰
大事記(十四)英法兩國的陸上鬥爭(第二階段)
第十四章萊比錫會戰
大事記(十五)1814年的戰役
第十五章滑鐵盧會戰
【第三卷】從美國南北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事記(一)工業革命與美洲帝國主義的興起
第一章七日會戰
大事記(二)美國內戰的進展
第二章維克斯堡的圍攻和查塔努加會戰
大事記(三)普魯士的擴張
第三章色當會戰
大事記(四)日本帝國主義的興起與俄國在遠東的擴張
第四章旅順港的圍攻
大事記(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基礎
第五章馬恩河會戰和坦能堡會戰
大事記(六)戰術上的僵局與目標的改變
第六章沙裡拜爾與蘇弗拉灣會戰
大事記(七)戰爭的進展(1915—1918)
第七章亞眠會戰
大事記(八)意奧之間的鬥爭
第八章維多利亞威尼托會戰
大事記(九)俄國革命
第九章華沙會戰
大事記(十)第三帝國的興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
第十章第二次色當會戰和法蘭西的淪亡
大事記(十一)巴巴羅薩作戰與租借法案
第十一章莫斯科會戰
大事記(十二)蘇聯問題與戰爭向太平洋的發展
第十二章中途島之戰
大事記(十三)北非的戰爭
第十三章阿拉曼會戰和突尼西亞會戰
大事記(十四)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基礎
第十四章史達林格勒會戰
大事記(十五)政治戰場與第二戰場
第十五章諾曼底會戰
大事記(十六)太平洋戰爭的進展
第十六章萊特灣會戰
結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回顧與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