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脈學
作 者 : 許躍遠
ISBN 號 : 9787537749893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15-02-01
版 次 : 1
頁 數 : 551
裝 幀 : 精裝
開 本 : 32開
內容提要
《象脈學》是形而上脈象學內涵,作者潛心研究,反复梳理,終成該作。內容有脈學(傳統脈)研究,臟器及其疾病脈學研究,六淫七情脈象研究,流年脈學研究,風水脈象研究,改脈治病研究等內容。意在為脈象研究者或脈學愛好者放飛思想、拓展眼界。書中有關脈中像學的理念抖露了象脈學原理,洞切了氣口這一信息窗口的海市蜃樓。
筆者一生勤奮,年似將撕開寸口秘密的窗紙,為人類以脈診病、察脈治病的原生態醫療不惜苦澀自我,褒貶一生。其對人類醫學的貢獻雖然淹沒在浮躁的今天,但時間將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目前筆者致力於該項技藝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堅信人類脫離過度醫療的沉荷已經小荷初尖。廣大同仁若能慧心頓悟、天機典藏則神奇無限複製。
觀其治病:三指輕彈如醫院理化儀器,小針若兵,脈氣挪移,大病頑疾改象病癒,這是何等的造化。今筆者年已花甲,低調隱市,布衣素裹。雖兩鬢霜染,仍桃李廣植、老驥伏櫪。
作者介紹
許躍遠,男,回族,1955年10月生,安徽壽縣人。中醫世家,中西匯通30年,孜孜不倦研究脈象。他提出寸口脈的神經學與血液供應分屬內容,提出摸 脈人 的診脈思想。在臨床實踐中,他發現並確定了邊脈、風脈、濁脈、潮脈、漾脈、奇脈、脈暈點等脈象,並試圖規範兼脈的命名方式。脈像圖的發現為脈診提供了形態學內涵。他認為脈像是人的體徵,需棄門戶之見,倡導中西互補、六診斷病。許醫生為人低調,淡泊名利,唯診脈察病獨具慧眼,對多種疑難病症,候脈知病,中西互參,每獲奇效。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從事中醫研究的人員
象脈是形而上的學問,是打開人體信息之窗的捷徑;有未言先知之妙,內視人體之功。掌握它,猶如高端的診療設備與您隨行。
目錄
作者聲明...................................................... 1
簡介.......................................................... 2
朱良春序..................................................... 4
(一)脈中像
1. 人體與自然界
2. 人與天
3. 人與地球
(二)人體發育與寸口脈雛形
(三)寸口脈機理
(一)觀脈的因素
(二)正常脈象所具備的因素
(三)脈象的兼脈、命名原則
(一)象的產生與手感訓練
1. 手感訓練
2. 敏感手的養護
(二)心中成像
1. 內臟掃描
2.
3. 修為
4. 脫脈口
5. 望寸口
(一)脈象與人體臟器方位
(二)寸口脈中臟器的定位
1. 寸脈區域.................................................... 070
2. 關脈區域.................................................... 071
3. 尺脈區域.................................................... 071
(三)用針灸針驗證脈象臟器定位
1. 頭面部的寸口定位測試............................. 071
2. 頸部的寸口定位......................................... 072
3. 心的寸口定位............................................ 072
4. 肺的寸口定位............................................ 073
5. 肝的寸口定位............................................ 074
6. 胃的寸口定位............................................ 076
7. 脾臟寸口定位在左關上橈側緣.................. 076
8. 胰腺寸口定位............................................ 077
9. 腎臟寸口定位............................................ 078
10. 生殖器寸口定位....................................... 079
11. 任脈定位.................................................. 079
12. 督脈的測試.............................................. 080
13. 四肢寸口定位.......................................... 081
14. 股骨頸定位.............................................. 082
15. 腳的定位.................................................. 083
16. 脊柱定位.................................................. 084
17. 寸關交界定位.......................................... 085
18. 關尺交界定位.......................................... 085
19. 右肋前線定位.......................................... 085
20. 右肋後線定位.......................................... 086
21. 鎖骨中線定位.......................................... 086
(四)脈氣的意義
1. 脈象........................................................... 086
2. 脈暈........................................................... 086
3. 脈氣........................................................... 087
(一)體表象
1. 皮膚象........................................................ 089
2. 皮下組織象................................................ 090
3. 筋膜象........................................................ 091
4. 肌肉象........................................................ 092
(二)臟器成像
1. 頭及腦之象................................................ 093
2. 五官象........................................................ 095
3. 頸之象........................................................ 102
4. 胸腔........................................................... 107
5. 腹腔臟象.................................................... 115
6. 盆腔象........................................................ 122
7. 四肢象........................................................ 133
8. 骨骼象........................................................ 136
(一)六淫病象
外因病:六淫脈象.......................................... 144
(二)內因病:七情脈象
1. 喜............................................................... 151
2. 怒............................................................... 151
3. 憂............................................................... 152
4. 思............................................................... 152
5. 悲............................................................... 152
6. 恐............................................................... 153
7. 驚............................................................... 153
(三)脈象
1. 紅............................................................... 154
2. 腫............................................................... 155
3. 熱............................................................... 155
一 脈中像的秘密
(一)脈中像
1.人體與自然界
2.人與天
3.人與地球
(二)人體發育與寸口脈雛形
(三)寸門脈機理
二 脈象的內涵
三 脈象標準
(一)觀脈的因素
1.皮膚因素
2.皮下因素
3.腕張力——特指腕部肌膚的繃緊度
4.脈道兩邊肌膚
5.脈道的脈位
6.脈率
7.脈律
8.管壁
9.長短
10.脈的粗細
11.虛實
12.流利度
13.脈勢:洪——營氣旺,上沖——強勢,回抽——氣偃息
14.黏度:濁——食滯,稀——血虛
15.對等:寸口不對等,多見重症
16.脈暈:臟器氣淤,病灶出現
17.脈的振幅
18.脈外組織的振波
(二)正常脈象所具備的因素
四 成像技巧與象捕獲
五 脈與人體的對應關係
六 臟器在寸口的氣血軸向
七 脈象與人體方位
……
八臟器象
九 疾病脈象
十 傳統脈象現代觀
附 十怪脈
十一 疾病的診斷方法與治療舉例
十二 意象脈學研究
十三 心理脈象研究
十四 飲食與脈象研究
十五 流年脈學研究
十六 脈象與人生軌跡
十七 脈中看人點滴
十八 改變脈象治療疾病
十九 人的壽命與脈中神
二十 篇後語
許躍遠現代脈學精華(1)——傳統脈診在現代醫學診斷中的實踐與
作 者:許躍遠 著
出 版 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頁 數:344
裝 幀:平裝
ISBN:9787513255660
內容簡介
本書以探討“脈中形”和“脈中氣”為主思路,揭示了脈診知病證的秘密所在。確定了邊脈、風脈、濁脈、潮脈、漾脈、奇脈、脈暈、脈暈點等脈象,規範了兼脈的命名方式,繪製出精准定位的脈像圖。按本書學習可以做到病、症兼取。本書是《中華脈神》的改版,進一步系統闡述了作者的診脈思維及其臨床實操技法。
目錄
●大國醫魂
脈理章
一、脈像要素
二、寸口脈的髒腑定位
三、脈圖
四、三維脈位
五、寸口脈的再分屬
六、寸口脈的合候
七、脈象形成原理的探討
八、正常脈象
九、構成脈象的因素
十、脈象的差異
十一、婦女、兒童的脈象特點
十二、空杯思維
十三、脈診與辨證
十四、脈象的兼脈及其命名原則
十五、脈證順逆、從舍、合參
十六、脈診的作用及意義
十七、怎樣診脈
病脈章
一、脈暈
二、浮脈
三、沉脈
四、遲脈
五、緩脈
六、數脈
七、虛脈
八、實脈
九、長脈
十、短脈
十一、弦脈
十二、緊脈
十三、滑脈
十四、澀脈
十五、洪脈
十六、革脈
十七、牢脈
十八、細脈
十九、濡脈
二十、弱脈
二十一、微脈
二十二、芤脈
二十三、散脈
二十四、動脈
二十五、伏脈
二十六、促脈
二十七、結脈
二十八、代脈
二十九、濁脈
三十、風脈
三十一、奇脈
三十二、漾脈
三十三、潮脈
三十四、邊脈
三十五、擊脈
三十六、十怪脈
脈診臨證案例
跋
扁鵲醫學探源 四時脈法
作 者:樊佳如,呂俊知 著
出 版 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01日
頁 數:168
裝 幀:精裝
ISBN:9787571009472
內容簡介
四時脈法是一種已經失傳的古脈法,在《黃帝內經》中只留下其名與簡約的四時脈象描述,在《史記扁鵲倉公傳》中倉公的不少診案都運用了四時脈法,甚至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亦有提及此脈法,但是對於如何具體運用卻已經失傳。現在通過樊佳如和呂俊知兩位作者的通力合作,在理論構建和臨床驗證的結合下,終於在復原四時脈法中走出關鍵的一步,找到了正確使用它的方法。此書是中醫理論與臨床案例的完美結合,讓大家在學習中醫時既有理論認識,又能有案例印證,學習理解四時脈法能讓你理解古代中醫的珍貴醫案,也能使你更深入地理解“內難”論述,並且打開正確學習“內難”的門。
目錄
●第一章四時脈法的理論溯源1
第一節對於四時脈法的困惑1
第二節脾胃太陰陽明的秘密7
第三節四時脈與寸口13
第四節正確理解"四時"概念38
第五節一日如何分四時40
第六節一脈如何分四時48
第七節四時脈與胃氣50
第八節五五二十五病52
第九節《內經》四時脈案例分析54
第二章四時脈法臨床應用59
第一節四時脈法中的核心——脈時59
第二節脈診菽位的問題64
第三節辨四時脈法的常脈66
第四節辨四時脈法病脈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