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翻看本書,就像開啟了穿越義大利的建築之旅。 從威尼斯、維琴察、特雷維索到維羅納、波隆那。 我們跟隨斯卡帕踏上這一趟美的旅程,有澳大利亞女藝術家帕翠西亞·皮奇尼尼一路為我們“導遊解說”,意大利攝影師洛倫佐·佩納蒂用鏡頭留下感動。 我們看斯卡帕在古堡博物館打破不自然的對稱,在卡諾瓦石膏雕像博物館中用光昇華雕像,在卡多雷聖母堂中融合自然與人工,在布里翁墓地中用“雙環” 連接生命的盡頭......
我們探索質地和光賦予建築的節奏,以及簡單的線條所表達的詩意,去感受斯卡帕在建築整體以及室內設計細節方面對美近乎苛刻的執著。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圖像呈現出許多美輪美奐的建築細節。 本書無疑會帶給讀者一場視覺饗宴。
★美文:婉轉悠揚、清新詩意,以獨特角度闡述發出斯卡帕的設計精髓
★美圖:遠景凸顯空間感、近景彰顯肌理感,整體與細節結合,呈現斯卡帕的設計思考。
★特邀紅磚美術館、清水會館的設計者,建築師董豫贛教授傾情作序,專業探討、導讀全書。
★全新簡體中文版本卡洛·斯卡帕作品集,經典離我們不再遙遠
媒體推薦
“……作者在對另幾件我熟稔的作品的分析中,都不乏有讓我驚訝的洞察,我漸漸沉浸於或疑惑或讚許甚至走神的閱讀狀態中。”
——紅磚美術館設計師,建築師、造園師董豫贛
……(斯卡帕)是(我)不想在現實繁雜的工作中遺忘其驚人創作意志的前輩。 」
——安藤忠雄
解讀斯卡帕有特別的意義,他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特別多的著作留在世上,但他對細節的追求,對歷史的熱愛,以及歷史文脈的責任感,使他不遜於歷史上任何建築 大師,可以說,斯卡帕在建築歷史上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章明(建築師,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師從安藤忠雄)
如果是經典的遺產當然要嚴格的保護,不能隨便動手動腳,慎重地加以修復。 如果這座古建築還要應用呢? 西方的建築師拿出來一種辦法,就是:與它對話。 所謂對話,就是一邊尊重它,維護它的尊嚴,保存它珍貴的記憶;一邊用現代語言與它交流,讓古典與現代在交相輝映中並存。 這樣的建築師中間有一位讓我十分欽佩,就是卡洛·斯卡帕。 這也是我從威尼斯特意跑到維羅納的原因之一。 我要看他的名作。
——馮驥才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斯卡帕的十個建築項目,從建築的外形與功能、光影關係上對每部作品進行解讀,如同帶領讀者開啟了一場穿越威尼斯、維琴察、特雷維索、維羅納、 博洛尼亞的美學之旅。 藝術家皮奇尼尼拋開冰冷的建築圖和艱鉅的研究,將溫度融入建築之中,為建築解析帶來人文性的關懷視角。 書中照片由攝影師洛倫佐·佩納蒂(Lorenzo Pennati)拍攝,建築在整體與特寫之間交替呈現。 這些照片聚焦於公共場所,如博物館、商店、辦公大樓,探索質地、光賦予建築的節奏,以及簡單的線條所表達的詩意,向讀者展示了斯卡帕在建築整體以及室內設計細節方面對美 近乎苛刻的執著。 作者同時講述了斯卡帕設計生命的延續——兒子托比亞在修復一新的聖母教堂中為父親的作品開闢的一處展館,並在本書末尾為斯卡帕做傳。
作者簡介
帕翠西亞‧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女藝術家。 1965年出生於塞拉利昂,1972年移居澳大利亞,多次參加國際性的大展,如德國柏林、韓國光州、英國利物浦雙年展。 作品涉及雕塑、繪畫、數字藝術等。
洛倫佐·佩納蒂(Lorenzo Pennati),攝影師,曾在家具公司和攝影公司擔任商業產品攝影師,他的作品充滿著故事性,非凡的光影和獨到的後期,讓他的每個作品 都像一部時尚大片。
目 錄
3序
9前言
15卡洛·斯卡帕 建築作品
16 精雕細琢的大師
馬裡奧巴拉托教室
26 「激情燃燒」的二十年
威尼斯雙年展
38 甜言蜜語
卡諾瓦石膏雕像博物館
54 與大自然的對話
卡多雷聖母堂
76 維羅納盛史
古堡博物館
100 上帝在機器之中
奧利韋蒂商店
118 潺潺迷宮
奎里尼·斯坦帕利亞基金會博物館
136 構思的力量
加維納商店
150 最後的印記
布里翁墓園
180 留給未來的遺產
維羅納大眾銀行總部
207卡洛·斯卡帕 後記
208 斯卡帕的斯卡帕
斯卡帕宮
216 卡洛‧斯卡帕小傳
221 譯後記
222 致謝
223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