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尋宋 宋畫藝術珍藏集
ISBN: 9787521775358
作者: 賀海鋒,宋山杉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 2025-05
用紙: 110g白玉
裝訂/頁數:精裝/296頁
規格:28.5cm*17.6cm (高/寬)
編輯推薦
1.一部可「閱讀」的宋代生活美學史:突破傳統美術史桎梏,融合生活史、文化史視角,以宋畫為鏡,映照宋代社會全景——從市井煙火到士人風骨,構建一部可「閱讀」的宋代視覺文明史。
2.建構東方美學的黃金時代圖景:以生活、人物、山水、花鳥四大圖卷為經緯,甄選200餘幅宋畫珍品,既有《千里江山圖》《瑞鶴圖》等傳世名作,亦納入《蠶織圖》《貨郎圖》等民俗畫卷,東方美學的黃金時代圖。
3.雅俗共賞的審美考古,透視風雅與煙火的雙面宋朝:兼顧藝術史典與冷門遺珠:蘇遼《木石圖》的文人風骨、《盥手觀花圖》的儀式美學,與《茗園賭市圖》的街頭茶趣、《盥洗圖》的雪夜島並列,揭示宋辛的多重面相。
4.重拾宋人詩意棲居的智慧:透過《溪山行旅圖》的山岳叩問、《四梅圖》的孤萼含霜,在墨色深處重拾「詩意棲居」的智慧,為現代人構建一方可安頓心靈的文化桃源。
內容介紹
《畫中尋宋:宋畫藝術珍藏集》是一部透過宋畫解讀宋代生活美學的藝術珍藏集,生活、人物、山水、花鳥,四大宋代圖卷篇章,200餘幅宋畫珍品,突破傳統美術史框架,融合生活史、文化史維度,打造宋代社會全景視覺檔案,東方帶領讀者沉浸式感受美感的時代時期。
《清明上河圖》虹橋百舸與《貨郎圖》城鄉鼓聲,交織出全球早期的市井文明圖譜;《文會圖》茶煙氤氳、《聽琴圖》松風共振、《洗手觀花圖》素手拈花,將四般閒事構築為光罩擋塵的精神;裡江山圖》既有北方山水的巍峨高聳,也有江南仙境的煙波浩渺,以青綠礦彩凝鑄華夏山水之魂;蘇軔《木石圖》嶙峋峋筆、文同《墨竹圖》清影濰緹、徐祹文筆。
關照廟堂與江湖、風雅與煙火的雙面宋朝,穿越千年的大宋美學盡凝練為絹帛丹青,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的畫捲找出歷史記憶中的精神桃源…
目錄
一章 宋代生活圖卷
第二章 宋代人物圖卷
第三章 宋代山水圖卷
第四章 宋代花鳥圖卷
作者介紹
賀海鋒,畫家,中央美術學院博士,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青年藝創中心副主任、當代院風青年山水畫藝術委員會主任,現為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專職畫家,作品為外交部收藏並陳列,也被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專職畫家,作品為外交部收藏並陳列,也被深圳市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畫院)專職畫家,作品為外交部收藏和博物館。
宋山杉,策展人、藝術家,本科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碩士畢業於法國高等藝術研究院。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曾多次策劃國際交流展、藝術家展覽,長期專注於當代語境下的中國古代藝術文化研究,撰寫專著《宋徽宗》;現主要研究中西方藝術史、策展策劃、城市更新與公共藝術的綜合運用等方向。
精彩文摘
燒香
宋代以前,香藥的來源主要是朝貢,因而僅限於上層貴族使用。 進入宋代,商業得到大發展,種類繁多的香料成為生活的妝點。 宴飲以薰香裝點場面的做法,畢竟奢侈,要到南宋才普及開來。 小範圍的、私人的使用開始得很早,例如點香伴讀,在南宋劉松年的兩幅讀書圖《秋窗讀易圖》(圖1-13)和《山館讀書圖》(圖 1-14)中就可以看到真實的情景。
這兩幅畫的構成相似,都是樹木掩映之下,主人在書齋敞開的窗前靜坐,一書童在門外灑掃侍立。 《秋窗讀易圖》遠處的山水描繪得十分精緻,《山館讀書圖》雖然沒有遠景,但清幽寂靜的山館與緊閉的竹籬自然帶有一種與《秋窗讀易圖》一般避世的感覺。
焚香閱讀的樂趣,既在涵泳暢懷,也在觀看、品味香形,「其少進也,綿綿如鼻端之息;其上達也,靄靄如山穴之雲」 7。 《秋窗讀易圖》中的主角足
不出戶,已得山林之樂,更何況窗外便是山川勝景。
閱讀時多用清神香,陳敬《陳氏香譜》中載有一則清神香方:青木香半兩,降真香一兩,白檀香一兩,香白芷一兩,龍麝各少許,右為細末,熱湯化
雪,糕和作小餅,晩風燒如常法。 清妙香、清真香,想來也類似。
危坐讀週易,會我平生心。 夜分徐掩卷,閒弄床上琴。
簾外初斜河,屋頭己橫參。 人生每如此,利欲安能侵!
◎ 陸遊《秋夜讀書》
畫家繪製這類「讀書圖」不只是為了稱頌讀書之趣,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宋代的這一類畫帶著隱逸山林的理想追求,實以
山水為主要表現對象。
除了伴讀,在一些與音樂有關的場景裡,也能看到香的身影。 李嵩《聽阮圖》(圖 1-15)中,右下角的侍女正往香爐中添加丸香,她左手還拿著敞口
香盒(圖 1-16)。
徽宗所作《聽琴圖》(圖 1-17),名為“聽琴”,撫琴人卻居於更核心的位置。 一說認為,畫面的視覺中心其實落在撫琴人、聽琴人圈出的空地之中,
看不見的琴音浮於上空,成為所謂的「畫眼」。 8 琴音飄忽不定,香氣同樣裊裊彌散(圖 1-18),嗅覺與聽覺通感相因,成就瞭如同蔡京題詩「似聽無弦一
弄中」般含蓄的美感。
徽宗所作的《文會圖》(圖 1- 19)中也有香的蹤影(人群後方的石台之上,圖 1- 20),不過此時的香是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存在。 這幅畫共描繪了
雅士二十人,場面宏大,處處體現秩序。 照張邦基《墨莊漫錄》 9 所言,宣和年間,宮中愛用一種廣南篤耨,有黑白兩種,「白者每兩價值八十千,黑者三十千」。 這般規格的宮宴,所用薰香定講究,即使是次一等的香藥,也是非比尋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