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新版)
作 者:南懷瑾講述 著
出 版 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頁 數:196
裝 幀:平裝
ISBN:9787520707541
編輯推薦
《黃帝內經》文辭高古,艱深難懂,又涵蓋了《易經》、陰陽、五行、干支、天象、氣脈等問題,包羅萬象,對今天的讀者來說,可謂“天書”。南懷瑾先生卻將這“天書”講得人人能懂,與人人生活生命息息相關,而且認為它是通於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等任何一門學科的大原則,透徹而究竟,不可不讀。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被譽為中國人養心、養性、養生的,不僅是現代中醫學的不二源頭,更是一部蘊含中國生命哲學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核心是天人相應,認為生命之基在陰陽平衡,強調人只有“順四時而適寒暑”,方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應邀講解《黃帝內經》的現場輯錄,結合生命科學、道家養生理論和中國傳統文化、重點闡釋了《內經》的精神及中醫學的基本觀念,並引用了很多生活實例加以實證,微言大義,精妙迭出,直指人心。如何順應四時、平衡人體陰陽、提高免疫力……這些看似艱深的哲學和中醫原理,通過先生生動有趣的講解,人人都能觸摸踐行。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享譽國內外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出身於溫州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自青年時代立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志向後,南懷瑾先生講學六十餘年不輟。他以“經史合參”的方法,講授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典籍,講解不受教派、門戶的限制,打通各家學說,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又每每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軌,讓人受益匪淺,深受海內外各界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目錄
出版說明
首先須知《黃帝內經》的三要義
第一講 四月十五日
第一堂
開場白
黃帝與中國文化
《上古天真論》說什麼
黃帝的一生
天癸與五行水
女七男八
從一到九
生命如何開始
數字 天候
第二堂
與生命有關的印度文化
佛學中的中醫
精和顏色
難得的生命
死後的七天
再來人世間
風和氣脈
胎兒成長
第三堂
身體中的脈輪
喉輪 生死關
清洗內部
頂輪通了真樂
《黃帝內經》說風
不同業報的人
第二講 四月二十二日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三講 五月四日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四講 五月五日
第一堂
第二堂
第三堂
第五講 五月六日
第一堂
第二堂
附錄
組織《黃帝內經》有《莊子外篇》聽課工作匯報
精彩書摘
黃帝與中國文化
黃帝以前的伏羲,是畫八卦的,相傳黃帝是伏羲的子孫,所以就從黃帝開始。黃帝把中華民族正式建立成一個初步的國家系統,我們普通講的“老百姓”,就是黃帝把各個姓氏不同的民族團結起來,建立生活文化。所以我們所有的文化,都是從黃帝開始的。
黃帝是有熊氏,姓公孫,名軒轅。你們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多人到陝西去祭黃帝的陵。黃帝不只是我們中國人的祖先,也是東方黃色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國一切的文化,科學的,宗教的,哲學的,都是從這裡開始。
後來黃帝的學說歸類為道家,在講政治哲學時提到漢文帝、漢景帝時,說他們用“黃老之術”,走道家的路線。黃就是代表黃帝,老是老子。我們的祖先從伏羲以下,研究起來太多啦,更有很多的歷史故事。
我今年九十歲了,一百年前我們有很多的學者,現在差不多都過去了,其中我所不同意的非常多;因為我不同意他們的講法,把自己的歷史縮短。有些人甚至跟著外國人、日本人叫,說沒有堯舜這兩人;乃至在日本侵略中國以前,說堯這個字畫起來像香爐,所以這個人不存在。舜這個人也沒有,只是個蠟燭台。大禹也沒有,大禹王是個爬蟲。我小時候新的風氣開始,比你們現在還嚴重,都是那麼講的哦!都是有名的學者,我不點名了。後來這些人變成我的忘年之交。所謂忘年,是年齡相差幾十歲,我雖然年輕,經常講他們數典忘祖,這些空話不多講了。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新版)
作 者:南懷瑾講述 著
出 版 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頁 數:296
裝 幀:平裝
ISBN:9787520711883
主編推薦
南懷瑾先生一生勤於實證,這次講座是“過來人”的“苦心”之作,彌足珍貴。
內容簡介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在太湖大學堂第一次講座的輯錄。南先生從儒釋道等傳統文化中的自修內養之道出發,探討現代人們所關注的生命科學等問題,並現場解答了一些聽眾的疑惑。因南先生一生勤於實證,這次講座是“過來人”的“苦心”之作,彌足珍貴。在探尋禪與生命的真相的道路上,孰可為,孰不可為?如何取捨?如何少走彎路,識破虛妄的假象並避免風險?相信有緣、有心的讀者在南的啟發下自會意會。
目錄
出版說明
第一日
第一堂
膝蓋的保健
溫度六氣養生
此次聚會的起因
說禪凳說打七
第二堂
洞山的詩
靜坐的書《瑜伽師地論》的五道
瑜珈和打坐
失傳的七支坐法
第一支
第二支
三、四、五、六、七支
第三堂
比丘與福田
佛法是科學
追求生命根本的人
說發心
佛說的什麼法
第四堂
學佛成就者的生老病死
生死不生不死
樹洞中的行者
宋徽宗的詩
天下無藏道可親
有情身定裡身
第二日
第一堂
愛人如己
佛學裡的生命科學
第二堂
你的學問工夫上身了嗎
純苦無樂——一轉
求解脫——二轉
十二因緣——三轉
第三堂
因緣因果
十二時辰與十二因緣
最重要的兩個緣
三種相三種識
流注的功能決定生死
第四堂
諸葛亮的名言
儒家的教育宗旨
第五堂
古道與禪
頓悟漸修
小偷和死囚的脫逃
說夾山
洛甫和夾山
洞山和影子
第六堂
普茶千僧結緣
洞山禪師的圓寂
天下曹洞宗
第三日
第一堂
有關生死的書
學佛要找問題
修拙火誰說的
釋迦牟尼教的兩大法門
各種定境
出入息發
展出的一切
第二堂
大乘小乘與修證的關係
物理最後的空
不同的空
火水風的災難
善行數變的風
第三堂
人的開始
風動了
誰是轉世活佛
呼吸根本
依種子依
呼吸與氣
第四堂
消息止息真息出入息
《修行道地經》的故事
老子也說出入息
修成神仙最多的時代
六妙門的問題
第五堂
清洗內外
數息的秘密
為什麼要數息
止息的狀態
忍與智
六字訣
第四日
第一堂
日本為何推介禪宗
生命科學和認知科學
神與光
念佛與悟道
六妙門與永嘉大師
你懂呼吸嗎
第二堂
修色身轉化
變相生滅的感受
生命生理的變化
第三堂
修定時的跳動
呼吸聞時間的人
羅漢們的呼吸法
第四堂
自力和他力
怎麼念
第五堂
說風
穿過身心的一切
把思想意識拉住
知性在哪裡
第六堂
出家僧眾居士菩薩
秘密中的秘密
真正的修持——十六特勝
進入初禪
第五日
第六日
第七日
精彩書摘
膝蓋的保健
諸位打坐的,尤其是這個天氣,不一定要把兩腿包得那麼多。為什麼打坐要蓋腿呢?因為我們常被氣候影響。平常不打坐也都是這樣,大家不注意。人在睡眠、打坐、靜止的時候,體溫就下降。因此睡眠要蓋被子,打坐也是一樣,怕風寒從膝蓋或後腦進來,所以後面領子包好,保護兩個膝蓋稍微蓋一點,不是圍被子一樣圍住。
如果夏天不需要,可以不蓋。大家現在有一個毛病,禪堂到處看到,夏天打坐也包得好好的,不曉得乾什麼,那是不合理的,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假定在東南亞、印度,出家在家的修行人,全身光的,在曠野裡頭也可以,因為他有本能的習慣,已經適應了。所以打坐蓋腿一切等等,要自己知道調整,這個觀念要搞清楚
至於有些禪堂正統的規矩,包這兩個腿不是這樣隨便一蓋,要很規矩,兩個膝蓋頭好像包成四方塊一樣,不然就犯了規矩,就要挨香板了。我們這裡沒有這個規定,只是告訴大家一個道理。
溫度六氣養生
現在人都是在冷氣問裡得病的,這裡冷氣可以很冷很冷,但是試了幾天了,認為溫度不能低於二十六度。冷氣是給你涼快涼快,夏天要按照自然的規律,身體有一點微汗是最好,最健康了。貪著涼快會得冷氣病。下午燈開多了有一點熱。他們說要調一下。所以這裡氣溫是控制的,不像一些地方,把冷氣開著玩,冷得像冬天,那是死路一條,不可以的。像我坐在這裡,背上
人之初 佛說入胎經今釋
作 者:李淑君 著
出 版 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頁 數:228
裝 幀:平裝
ISBN:9787506034791
編輯推薦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這本清新流暢的《佛說入胎經》今釋本為我們打開了認知生命的一個窗口,讀此經,對胎教的意義會有新的認識。
內容簡介
在浩如煙海的佛教經典裡,《佛說人胎經》有著特殊的地位。說其特殊,是指在這部經典裡,釋迦牟尼佛直觀而又令人驚嘆地描述了胚胎受孕(即入胎)及發育的各種情狀,與現代科學在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胎兒入胎及發育的絕大多數情狀,並無二致。在本書裡,作者李淑君女士創造性地將經文與現代人體胚胎學的研究成果結合起來,輔以精心繪製的插圖,敘事、佛經、說理巧妙結合,將二者客觀地加以對比,分析和研究;至於經文中與現代科學相衝突的地方,筆者也予以存疑,並無“厚此薄彼”之處。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如何得知這一切?是巧合還是科學?南懷瑾先生力推的《人之初——﹤佛說入胎經﹥今釋》給我們打開另一條思路。
作者簡介
李淑君,南懷瑾先生在世時,長隨先生修學,曾參與南先生創辦的東西精華協會會務管理、南先生書稿的整理、校對等
工作。
目錄
●前言
周序
緣起
光中化緣癡情子○此情可待成追憶○無可奈何發落去○一進空門歸不得一頭霧水○慾海情天又
一轉○一樣梵行兩樣情○生天下地緣一念
入胎與不入胎
入胎前的中陰身○期水的奧妙○不能入胎面面觀○入胎風情
胚芽的發展(第1周至第3週)
第一個七天○第二個七天○第三個七天
胚胎的變化(第4周至第9週)
第四個七天○第五個七天○第六個七天○第七、八個七天○第九個七天
胎兒的發育(第10週以後)
第十個七天○第十一個七天○第十二個七天○第十三個七天○第十四個七天○第十五個七天○第十六個七天○第十七個七天○第十八個七天○第十九個七天○第二十個七天○第二十一個七天○第二十二個七天○第二十三個七天○第二十四個七天○第二十五個七天○第二十六個七天○第二十七個七天○第二十八個七天○第二十九個七天○第三十個七天○第三十一至第三十四個七天○第三十五個七天○第三十六個七天○第三十七個七天○第三十八個七天
附錄
佛說入胎藏會(二)○佛為阿難說處胎會○佛說胞胎經
胎教與胎養
上古至漢代的發展○魏晉南北朝至唐代的發展○宋代到元代的發展○明代到清代的發展○現代的胎教○結論:胎教的研究與
整合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