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21762167
版次:1
包裝:盒裝
開本:大16開
出版時間:2024-05-01
用紙:特種紙
頁數:168
編輯推薦
1.全球TOP美術館的當代藝術通識課
泰特現代美術館是全球最大的、最受歡迎的美術館之一,與倫敦眼、大笨鐘、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等齊名的倫敦著名地標,被譽為「藝術史的分水嶺」。 自1917年當代藝術誕生之初,泰特現代美術館便前瞻性地開始收藏世界現當代藝術作品,百餘年過去,泰特見證了當代藝術的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如今它已擁有近8萬件現當代藝術藏品,收藏宏富,是觀賞世界當代藝術的絕佳去處。 2012年,泰特創下了全球現當代美術館最高訪問量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作者傑西卡曾在此講授當代藝術入門課程,以10個問題解讀當代藝術的視覺密碼,揭開當代藝術的神秘面紗。
2.收穫10大當代藝術的思維基礎
作者潔茜卡曾在泰特現代美術館講授了一門極受歡迎的課程-揭開當代藝術的神秘面紗(2017―2019)。講課經驗使她能深刻理解大眾對當代藝術的普遍困惑在哪裡,並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解讀體系:「什麼是當代藝術」「它源自於哪裡」「它給人甚麼樣的感覺」… ……潔茜卡透過精心設計的10個問題,帶領讀者開啟當代藝術之旅,將裝置、影像、表演、多媒體、混合媒材、公共藝術等各種當代藝術形式抽絲剝繭,用教導道來的解讀方式,提供了理解當代藝術的新路徑,讓人都能看懂當代藝術!
3. 縱覽100年當代藝術史,詳解78件經典作品
當代藝術自1917年誕生,至今已有百餘年,全書精選78件當代藝術的經典作品,配以文字說明,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大家理解每一件作品的背後。重返中國當代藝術領域里程碑意義的展覽現場-徐冰的《一個轉換的案例研究》;逾10萬人甘願排長隊來使用的18K金馬桶-莫瑞吉奧•卡特蘭的《美國》;當代影像藝術之父白南準的《三個蛋》;丹麥裔冰島藝術家埃利亞鬆與中國建築設計師馬岩鬆的合作《感覺即真實》…書中也不乏當代藝術舞台的新星等著讀者探索,藉由這些重要藝術家和作品,我們得以理解當代藝術的內涵並縱觀百年當代藝術史。
4.圖書製作工藝精妙,再現紙上當代藝術館,翻閱過程猶如徜徉於展覽空間中由「中國最美的書」獲獎設計師擔綱設計。精美的裝幀設計,新穎的拉鍊互動裝置,打開當代藝術之門!大開本手工摺頁結構,高難度大小套頁裝訂,每件作品有一個空間,更專注地欣賞藝術作品,再現紙上當代藝術館。
許多人認為當代藝術難以理解,是因為觀眾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作品,而是在整個藝術創作和展示的過程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我們相信這個拉索的存在會令一些人感到困惑,很多人會有拉開它的衝動,在拉開它的過程中,有一些人可能會注意到,完成這個行為會讓他們獲得一些感受,至少拉動時產生的頓挫的節奏是一段真實的、可被感知的節奏,拉開後,露出的底圖會和外面的白形成一個明確的「視覺關係」。 “困惑”“衝動”“行為”“可被感知”“視覺關係”,這些本來就是描述當代藝術的關鍵詞本書翻閱的結構,其實有些模擬步入圖庫的感覺。每個作品有一個空間,當翻開半頁,有點像是進入了一個展覽空間。
——《中國最美的書》獲獎設計師 馬仕睿 臧立平 @typo_d
內容簡介
小便池、馬桶、運動鞋、香蕉、洗衣袋、帳篷……這些日常物品何以成為藝術作品,激起懷舊、狂熱、放鬆、歡樂、恐懼、驚奇等情緒,並使得觀眾對消費主義、城市空間、人類勞動、社會性別、存在主義、環保主義等眾多議題產生共鳴? 自1917年,從杜象的《泉》開始,當代藝術進入公眾視野。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大相徑庭,更注重觀念展示,而非美學,日常物品和行為都能成為藝術,觀眾甚至是作品的一部分,影像、表演、裝置、多媒體、混合媒介、公共藝術……藝術不局限於高高在上、束之高閣的“藝術品”,而是情感的表露、對自然與生命的思考、生活時代的映射,極大地拓展了藝術的邊界。 泰特現代美術館是全球訪問量最高的現當代美術館,在2012年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作者傑西卡曾在此講授當代藝術入門課程,她避開晦澀的專業語言,提供新的理解路徑,以10個問題解讀當代藝術的視覺密碼,不乏眾多著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馬塞爾•杜尚、草間彌生、徐冰、奧拉維爾•埃利亞松、莫瑞吉奧•卡特蘭、馬岩松、白南準…帶領讀者欣賞當代藝術百餘年來的代表作品,揭開當代藝術的神秘面紗。
作者簡介
潔茜卡•切拉西 Jessica Cerasi (著)
潔茜卡•切拉西是所羅門•R. 古根漢美術館和基金會阿布達比分館的助理策展人。她曾擔任英國政府藝術收藏館現代與當代藝術策展人、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助理策展人、2016年雪梨雙年展助理策展人、卡羅爾/弗萊徹畫廊展覽經理、倫敦南岸中心海沃德畫廊策展助理。潔茜卡懷著對當代藝術欣賞的濃厚興趣,在泰特現代美術館教授一門頗受歡迎的課程:「揭開當代藝術的神秘面紗」(2017―2019)。她也是2017年出版的《誰害怕當代藝術》(Who's Afraid of Contemporary Art)的合著者。
林力博 Libo Lin (譯)
有超過30年的媒體經驗,創辦並主編多份報紙和雜誌,跨越財經、社會、體育、時尚、美酒等領域。曾任《法國葡萄酒評論》 (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中文版執行出版人兼主編。擁有中山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和伊利諾伊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
目錄
前言Introduction
什麼是當代藝術 What is contemporary art?
它源自於哪裡 Where did it come from?
它必須具有實際意義嗎 Does it have to mean something?
它給人以什麼樣的感覺 What about how it feels?
它非得如此嚴肅嗎 Does it have to be so serious?
誰是作者有關係嗎 Does it matter who makes it?
界線該在何處劃定 Where do you draw the line?
什麼都可以成為藝術嗎 Can anything be art?
這一切從前都做過了嗎 Has it all been done before?
未來的走向如何 What now?
請參閱資料 References
圖片來源和作者 Picture credits
鳴謝 Acknowledgements
ISBN編號:9787535692566
書名:思想與方法
作者:徐冰
開本:8開
裝幀:精裝
出版社名稱:湖南美術出版社
內文用紙材質:特種紙
頁數:412
出版時間:2021-01
編輯推薦
展現藝術家徐冰的創作、想法與方法。
首度集結:從作品手稿到創作心得,收入徐冰45年間各類作品60餘件
全景呈現:真實還原藝術現場,創造出「觀影式」閱讀體驗
深度剖析:所有文字均來自徐冰本人,凝聚藝術家的深刻體驗與思想精華
內容介紹
這本書是著名藝術家徐冰在國內第一本全面的、帶有研究性的、圖文並茂的作品集,也是他迄今為止對自己藝術生涯最全面、最深度的梳理和總結。 全書以時間線索為主軸,全面梳理藝術家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至今四十餘年的創作歷程,囊括以版畫、素描、裝置、文獻記錄、手稿、影像、紀錄片等為形式的六十餘件 作品,勾勒出藝術家藝術探索的完整軌跡,展現藝術家的想法與方法。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出國前,1977年到1990年;第二部分出國後,1990年到2008年;第三部分回國後,2008年到2018年。 這三個階段都包含了徐冰重要的並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品,同時在這些重要的作品之間又包含了兩個重要作品之間存在上下文關係的,以及對發展脈絡的梳理起到說明 性與實驗性的小型作品。
豐富的圖像和作品文字描述,以及獨特的編輯方式,使得本書對研究者而言是具有藝術家個案研究價值的工具書;同時,也能夠讓普通讀者真正理解藝術家的工作:“其實是在創作 一個屬於藝術家自己的閉合的圓”,理解藝術家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對時代的敏感而導致對舊有方法論的改造”
作者介紹
徐冰,著名藝術家。 198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以榮譽藝術家身分移居美國。 2008年回國,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其代表作有《天書》《地書》《鳳凰》《何處惹塵埃》等,被中國美術館、倫敦大英博物館、澳洲國家畫廊等國內外各大收藏機構收藏。 1999年獲得美國文化界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2015年榮獲美國國務院頒發的藝術勳章,2017年入選“影響中國”年度文化人物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