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原版原文2冊】針灸大成+針灸甲乙經 中醫臨床必讀 中醫針灸學自學入門
NT$ 1266  

【原版原文2冊】針灸大成+針灸甲乙經 中醫臨床必讀 中醫針灸學自學入門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針灸大成


作者:明·楊繼洲 原著,靳賢 補輯重編,黃龍祥 整理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1


ISBN:9787117076340


字數:415000


頁碼:492


版次:1


裝幀:平裝


內容提要


本書由明代楊繼洲原著、靳賢補輯重編,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內容十分廣泛,首論《內經》、《難經》中有關針灸的論述,其次有針灸歌賦選、經絡腧穴、刺法針法、灸法、針灸證治、楊繼洲醫案和小兒按摩法。由於作者是經驗豐富的中醫針灸臨床家,使得本書具有鮮明的臨床實用特徵,其間不乏作者的精闢論述,對明以後針灸學的發展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成為針灸臨床的必讀之書,在當今仍不失為一部具有啟發實用作用的臨床針灸參考書。且有圖表140餘幅,十分方便讀者理解、記憶。本次整理採取最精良的版本,書前增加導讀,書末附有穴名索引,便於讀者查閱。本書為針灸專業人員的必讀之書,可供中醫臨床各科醫生研讀,也可供針灸愛好者學習之用。


目錄


仰人周身總


伏人周身總

卷之一

針道源流

針灸直指《素問》

針灸方宜始論以下至刺法論俱《素問》

刺熱論

刺瘧論

刺咳論

刺腰痛論

奇病論

刺要論

刺齊論

刺志論

長刺節論

皮部論

經絡論

骨空論

刺水熱穴論

調經論

繆刺論

經刺論

巨刺論

手足陰陽流注論

衛氣行論

診要經終論

刺禁論

五奪不可瀉

四季不可刺

死期不可刺

刺法論

五刺應五臟論

九刺應九變論

十二刺應十二經論

手足陰陽經脈刺論

標本論

刺王公佈衣

刺常人黑白肥瘦

刺壯士

刺嬰兒

人身左右上下虛實不同刺

難經《難經本義》

卷之二

周身經穴賦《醫經小學》

百症賦《聚英》

標幽賦楊氏註解

席弘賦《針灸大全》

金針賦楊氏註解

玉龍賦《聚英》

通玄指要賦楊氏註解

靈光賦《針灸大全》

蘭江賦楊氏集

流注指微賦竇氏

卷之三

五運主病歌《醫經小學》

六氣為病歌

百穴法歌《神應經》

十二經脈歌《聚英》

玉龍歌楊氏註解

勝玉歌楊氏

雜病穴法歌《醫學入門》

雜病十一穴歌《聚英》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以下《乾坤生意》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四總穴歌《聚英》

肘後歌《聚英》

回陽九針歌

針內障秘歌楊氏

針內障要歌楊氏

補瀉雪心歌以下俱《聚英》

行針總要歌

行針指要歌

刺法啟玄歌六言

針法歌

策楊氏考卷

……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穴名索引



針灸甲乙經/中醫臨床必讀叢書


作者:(晉)皇甫謐|整理:黃龍祥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1


ISBN:7117076917


頁碼:312


版次:1


裝幀:平裝


內容提要:


《針灸甲乙經》,全名《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12卷,系晉·皇甫謐編集,成書於魏甘露(256~259)年問。全書主要由《素問》、《靈樞》、《明堂》三部古醫經類集而成。

     該書類集《素問》、《靈樞》之論以為諸疾之病因、病機、治則之總括,复採《內經》、《明堂》針灸治療之法以為治,貫通三部中醫經典之理論與實踐於一書,成為第一部系統性針灸學的經典。從隋唐時期以來,針灸學術即以此為基礎,非僅在國內不斷發展,還傳播到鄰近各國,對於針灸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該書不僅是《素問》、《靈樞》最早傳本,而且還是《黃帝明堂經》惟一完整傳本,對考察古代針灸腧穴的源頭文獻,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目錄


卷之一

精神五臟

五臟變腧第二

五臟六腑陰陽表裡第三

五臟五官第四 

五臟大小六腑應候第五

十二原第六

十二經水第七

四海第八

氣息周身五十營四時日分漏刻第九

營氣第十

營衛三焦第十一

陰陽清濁精氣津液血脈第十二

津液五別第十三

奇邪血絡第十四

五色第十五

陰陽二十五人形性血氣不同第十六

卷之二

十二經脈絡脈支別***上

十二經脈絡脈支別***下

奇經八脈第二

脈度第三

十二經標本第四

經脈根結第五 

經筋第六

骨度腸度腸胃所受第七

卷之三

總計六百五十四穴

單四十八穴,雙三百零八穴

頭直鼻中髮際旁行至頭維凡七穴***

神庭(59) 曲差(59)本神(59)頭維(59)

頭直鼻中入髮際一寸循督脈卻行至風府

凡八穴第二

上星(60) 囟會(60)前頂(60)百會(60)後頂(60)

強間(60)腦戶(60)風府(60)

頭直夾督脈各一寸五分卻行至玉枕

幾十穴第三

五處(61)承光(61)通天(61)絡卻(61)玉枕(61)

頭直目上入髮際五分卻行至腦空凡十穴第四

臨泣(61) 目窗(61)正營(62)承靈(62)腦空(62)

頭緣耳上卻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天沖(62)率谷(62) 曲鬢(62) 浮白(62) 竅陰(62)

完骨(62)

頭自髮際中央旁行凡五穴第六

……


【原版原文2冊】針灸大成+針灸甲乙經 中醫臨床必讀 中醫針灸學自學入門
NT$1266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