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內經》論導引
一、《內經》摘要
二、讀經心悟
第二章《內經》論經脈
一、《內經》摘要
二、讀經心悟
第三章《內經》論衝脈
一、《內經》摘要
二、讀經心悟
第四章《內經》論血氣
一、《內經》摘要
二、讀經心悟
第五章《內經》論病生
一、《內經》摘要
二、讀經心悟
第六章《內經》論病機
一、《內經》摘要
二、讀經心悟
第七章《內經》論治則
一、《內經》摘要
二、讀經心悟
第八章《內經》論治法
一、《內經》摘要
二、讀經心悟
第九章《內經》論運用
一、《內經》摘要
二、讀經心悟
基礎知識篇
第十章經絡知識
一、經絡系統
二、十二經脈
三、奇經八脈
四、十二經別
五、十五絡脈
六、十二經筋
七、十二皮部
第十一章常用腧穴
一、頭頸部常用腧穴
二、胸腹部常用腧穴
三、腰背部常用腧穴
四、四肢部常用腧穴
第十二章臟腑病機
一、心與小腸病機
二、肝與膽病機
三、脾與胃病機
四、肺與大腸病機
五、腎與膀胱病機
六、心包與三焦病機
導引技法篇
第十三章導引手法
一、隨息點按法
二、旋轉按揉法
三、重按輕抬法
四、按揉戳點法
五、推撥通氣法
六、拍打蕩氣法
七、攏提聚氣法
八、循經導氣法
九、捏撥通經法
十、伸抖舒經法
第十四章補瀉原則
一、循經補瀉法
二、穴位補瀉法
第十五章導引技法
一、開門調腑法
二、順氣消滯法
三、按脈調氣法
四、降逆安神法
五、宣降清肺法
六、疏肝醒脾法
七、平肝熄風法
八、清胃降濁法
九、健脾強胃法
十、清大小腸法
十一、培元固本法
十二、理氣寬胸法
十三、通脈調經法
十四、釜底抽薪法
十五、導氣入海法
十六、請神歸位法
十七、昇陽舉陷法
十八、運腹勻氣法
十九、放通帶脈法
二十、上下齊放法
二十一、交通天地法
二十二、調氣行水法
二十三、利水止瀉法
二十四、啟閉通便法
二十五、按積抑痺法
二十六、調神逐客法
二十七、搜風驅邪法
二十八、通天開穴法
二十九、通天徹地法
三十、引氣歸元法
三十一、開背解鬱法
三十二、理筋正脊法
三十三、腰背通調法
三十四、腰腿通治法
三十五、通督排濁法
三十六、升督扶陽法
三十七、開通四關法
三十八、四肢排寒法
三十九、四肢溫熱法
四十、四肢電麻法
四十一、四肢通氣法
四十二、循經補瀉法
四十三、同氣相求法
四十四、六經升降法
四十五、平衡陰陽法
四十六、臟腑別通法
四十七、頭面梳理法
四十八、頸項疏通法
第十六章運用原則
一、持久有力,滲透柔和
二、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三、形神相隨,以意和之
四、氣至有效,氣調而止
五、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六、雜合以治,各得其所
臨床指導篇
第十七章臨證施術運用指導總綱要
第十八章氣機升降出入為百病綱領
一、臟腑氣機升降出入的規律
二、經絡氣機升降出入的規律
第十九章《黃帝內經》論“痿厥寒熱”
一、《靈樞·終始》
二、《靈樞·禁服》
三、《素問·痿論》
四、《素問·厥論》
五、《靈樞·寒熱病》
第二十章彭子益“十二經升降主病”
一、彭子益生平簡介
二、十二經升降主病提綱訣
修身養性篇
第二十一章誦經修養法
一、《上古天真論》
二、《大醫精誠》
第二十二章練功修養法
一、站樁法
二、吐納法
參考文獻
內容介紹
段氏臟腑按摩療法,是一種以手法作用於人體軀幹部位治療臟腑慢性疾病為主的按摩療法。此法由清朝宮廷 醫傳人民間,保定段氏得其真諦,遂為家傳手秘術,得以繼承和發展。因其理論獨到、手法奇特,故防病治病效果顯著,成為中醫臟腑按摩療法中一朵瑰麗奇葩。
作者把繼承下來的全部操作手法進行了細緻的文字描述,並結合前輩留下的臨床病例和自己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整理了家傳按摩曾經治療過並取得顯著療效的一些疾病的治療方法。在書寫中力求做到理論闡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手法描述清晰明了,易學易用;臨床敘述具體翔實,利於操作並結合文字敘述插入了200多幅圖片,以便於醫者和患者能夠自學掌握運用,達到用其防病治病的目的。
目錄
基礎篇
引子
章 段氏臟腑按摩原理
節 六腑傳化通為用,腹中常清氣血暢
第二節 腎為人先天之本,臍內通五臟六腑
第三節 經絡腧穴遍胸腹,臟腑表里相關聯
第四節 有諸內必形諸外,臟腑病變胸腹現
第五節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機升降之樞紐
第六節 內平衡臟腑陰陽,外強健四肢百骸
第七節 諸般病邪居腹內,擾亂氣機生疾患
第八節 雙手按摩傳能量,化除病邪祛頑疾
第二章 經絡腧穴知識概述
第三章 簡明人體解剖知識
第四章 臟腑病機病證概述
第五章 段氏臟腑按摩常用手法
第六章 段氏臟腑按摩技法
第七章 段氏臟腑按摩手法運用原則
第八章 段氏臟腑按摩輔助療法
第九章 段氏臟腑按摩診斷方法
第十章 禁忌證和適應證
臨床篇
引子
第十一章 常見內科病的髒腑按摩治療
第十二章 常見婦科病的髒腑按摩治療
答疑篇
引子
第十三章 基本情況問答
第十四章 治療原理問答
第十五章 操作手法問答
第十六章 臨床運用問答
參考文獻
附1 段氏臟腑按摩常用腧穴表
附2 全身經絡穴位及主治分佈圖
內容介紹
臟腑推拿療法是傳統中醫推拿療法的一個重要流派,是指運用推拿手法作用於人體(以腹部區域為主)的經絡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治療因臟腑機能失調導致的內科、婦科以及兒科等病症的中醫外治療法。明末清初,臟腑推拿術就已在保定及周邊各縣流傳。民國時期,曾服務於宮廷的一些臟腑推拿師多在保定一帶謀生,並形成多個流派,具代表性的有安純如、王文、段樹林等人。
段氏臟腑按摩療法,源於宮廷,傳於民間,歷史悠久,秉承中華五千年按摩醫學精髓,遵循“治病求本”和“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依據“百病生於氣”“初病在氣,久病在血”“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諸病皆可從肝治”“五髒病窮必及腎”等中醫理論,以獨到的按摩理論為指導,運用奇特手法直接作用於人體腹部經穴和腹腔內的髒腑組織器官,健脾胃以生化氣血,疏肝膽以調暢氣機,並化解消散清除因氣血不和、臟腑失衡導致的滯留於人體臟腑組織器官和經絡內的病氣、瘀血、痰飲、水濕、宿食等病理產物,全面修復和提高損傷的經絡和臟腑組織器官機能,使人體氣血旺盛、經脈暢通、陰陽平衡,故疑難雜證,按之皆愈,偶一不愈,病已轉輕,成為以調理臟腑為主的養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上乘中醫按摩技法。因其具有成熟且獨到的理論和技法而自成一派,雄居於中醫按摩技法之林,引領未來中醫按摩發展的趨勢,被稱為排毒養生保健按摩絕技、中醫按摩之瑰寶。
目錄
第一章段氏臟腑按摩理論體系
第一節以腹部為施治重點
第二節以髒腑為施治對象
第三節以調氣為施治手段
第四節以整體調理為宗旨
第五節以治病求本為原則
第六節通六腑以調治五臟
第七節健脾胃以生化氣血
第八節疏肝膽以調暢氣機
第二章段氏臟腑調理按摩技法
第一節心肺調理按摩技法
第二節肝膽調理按摩技法
第三節脾胃調理按摩技法
第四節腰腎調理按摩技法
第五節腸道調理按摩技法
第六節三焦調理按摩技法
第七節腰背調理按摩技法
第八節頭頸調理按摩技法
第三章臟腑調理自我按摩技法
第一節胸腹部自我按摩技法
第二節腰背部自我按摩技法
第三節頭頸部自我按摩技法
第四節四肢部自我按摩技法
第五節胸腹部自我按摩步驟
第六節自我按摩注意事項
第四章臟腑按摩手法運用原則
第一節持久有力,深透柔和
第二節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第三節全神貫注,形神合一
第四節瀉中有補,補中有瀉
第五章臟腑按摩臨床遵循事宜
第一節臨床常見適應證
第二節禁忌證及不適宜人群
第三節臨床運用注意事項
第六章段氏臟腑按摩診斷方法
第一節中醫腹部四診簡介
第二節按診臨床運用
第七章常見病的髒腑按摩防治
第一節心肺疾病防治
第二節肝膽疾病防治
第三節脾胃疾病防治
第四節腸道疾病防治
第五節腰腎疾病防治
第六節男科疾病防治
第七節婦科疾病防治
第八節其他疾病防治
第八章段氏臟腑按摩療法答疑
第一節基本情況答疑
第二節治療原理答疑
第三節操作手法答疑
第四節臨床運用答疑
第九章古傳臟腑按摩流派輯錄
第一節保定其他臟腑按摩流派
第二節清代《按摩經》
附錄A胸腹部分區及臟腑器官分佈
附錄B軀幹部骨性和肌性標誌
附錄C取穴方法
附錄D段氏臟腑按摩常用腧穴表
附錄E全身經絡穴位及主治分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