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山西古廟(晉東南、晉南篇)
作者:連達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302470366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
正是這種深沉的情懷,使他通過繪畫釋放著對傳統文化的深愛,並以特殊的筆調,勾勒了那些樑架變形、屋頂塌漏、牆體傾斜的慘烈,畫出了斷壁殘垣之美,展現了千年古廟的氣韻和蒼涼懷古之情,令人想到往昔的輝煌絢麗,看到現實的慘不忍睹,激起人們保護的慾望。 (齊東方)
書中不僅收錄連達2013至2015年間尋訪晉東南、晉南109處古寺廟繪製的185幅寫生畫,還有十餘萬字的行記。記文與畫相輝映,著錄了他的行跡和心跡:他匆匆走過的黎明和黃昏,他眼里古建築所在的山川、地貌和人,還有他對自己摯愛的山西古建築保存現狀的擔憂、惋惜。他的畫,肯定準確的斗拱、斑駁的琉璃瓦件、倔強地傲然存在著的殘破的屋頂、台階邊的荒草、渺遠的山河和遼闊的天空,無不凝結著他對錶里山河的熱愛。
內容介紹
山西省現在保存著全國約70%的明以前大木構建築,各類形式的古建築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國之冠,晉南地區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築不勝枚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更是數量極為龐大,被譽為“古建築愛好者的天堂”。本書按地域劃分,以繪畫和遊記的形式將晉東南、晉南的中國傳統建築之美展現給讀者,同時也記錄了眾多古民居的現狀,希望喚起更多讀者對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的關注、熱愛和保護。
作者介紹
連 達1978年生,定居大連的黑龍江人。新浪微博:走長城畫古建的小虎。古建築愛好者,曾經徒步考察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及遼寧大部的明長城。其間一年四季在野外長期獨自穿越、露營,收集散失的長城碑刻資料,用拍攝、繪畫和拓片等方式記錄長城現狀。近年常利用業餘時間尋訪山西各地古建築,自學繪畫進行記錄,足跡遍布山西眾多市縣和鄉村,留下了近千幅寫生作品。著有《山西古建寫生》《觸摸,寺廟:山西土地上那些散落的古建符號
目錄
第一章 古建山水入畫境:濁漳河谷越千年 / 001
01 辛安原起寺 / 002
02 王曲天台庵 / 004
03 實會大雲院 / 006
04 車當佛頭寺 / 008
05 陽高淳化寺 / 010
06 侯壁迴龍寺和夏禹神祠 / 011
07 石城龍門寺 / 013
第二章 郊野樓台話滄桑:長治高平淺尋訪 / 019
01 看寺正覺寺 / 020
02 東呈古佛堂 / 021
03 南宋孟家高樓 / 025
04 南宋玉皇觀 / 027
05 北宋玉皇廟 / 032
06 神農清化寺 / 033
07 伯方仙翁廟 / 035
08 王報二郎廟 / 038
09 野川關帝廟 / 040
10 米山定林寺 / 042
11 河東甘露庵 / 045
12 建寧濟瀆廟 / 050
13 西李門二仙廟 / 054
14 郭家莊崇明寺 / 055
15 雙泉永樂寺 / 057
16 雙泉迎祥觀 / 059
第三章 石勒舊跡今安在:走馬觀花探陵川 / 061
01 禮義崔府君廟 / 062
02 禮義北吉祥寺 / 064
03 平川南吉祥寺 / 067
04 陵川崇安寺 / 069
05 西溪二仙廟 / 071
06 西溪龍王廟 / 074
07 附城陵邑會館 / 077
第四章 蒼茫太行覓仙踪:鳳棲高台古澤州 / 081
01 府城關帝廟 / 082
02 府城玉皇廟 / 087
03 小南二仙廟 / 092
04 青蓮寺 / 095
05 下川湯帝廟 / 099
06 南石店呂祖壇 / 101
07 懷覃會館 / 103
08 景德橋 / 105
09 西街玉皇廟 / 106
10 冶底岱廟 / 109
11 坪上湯帝廟 / 113
12 周村東嶽廟 / 114
13 辛壁成湯廟 / 117
14 七幹湯王廟 / 119
15 馬村關帝廟 / 121
16 河底成湯廟 / 122
17 史村東嶽廟 / 125
第五章 廟堂民居無窮盡:沁河兩岸任徜徉 / 127
01 劉西崔府君廟 / 128
02 陽陵壽聖寺琉璃塔 / 131
03 羊泉湯帝廟 / 133
04 中寨成湯大廟 / 136
05 澤城湯帝廟 / 138
06 封頭湯帝廟 / 140
07 下交湯帝廟 / 141
08 武安惠濟寺 / 143
09 嘉峰古鎮 / 144
10 李莊二郎廟 / 149
11 郭壁古村落 / 150
12 竇莊古村落 / 154
13 坪上石牌坊 / 160
14 木亭城隍廟 / 164
15 上閣龍巖寺 / 165
第六章 千年堯都有遺韻:如醉如痴遊臨汾 / 169
01 曹公四聖宮 / 170
02 西閆湯帝廟 / 172
03 翼城雙牌樓 / 174
04 中衛玉皇樓 / 179
05 曲沃四牌樓 / 181
06 感應寺塔 / 183
07 曲村大悲院 / 186
08 東羊后土廟 / 188
09 東澗北魁星樓 / 190
10 魏村牛王廟 / 192
11 洪洞關爺樓 / 194
12 洪洞鐘樓寺 / 196
13 辛南媧皇廟 / 198
14 霍泉分水亭 / 200
15 廣勝寺 / 202
16 霍州鼓樓 / 208
17 霍州署大堂 / 210
18 退沙文昌閣和鍾樓 / 212
19 下樂坪關帝廟 / 216
20 下老張灣古墓 / 220
21 隰縣小西天 / 225
22 隰縣鼓樓 / 229
第七章 城鄉人文底蘊重:晉國故都古絳州 / 231
01 絳州三樓 / 232
02 絳州署大堂 / 235
03 絳州文廟 / 238
04 光村福勝寺 / 240
05 光村玉皇廟 / 246
06 北蘇村壽聖寺 / 249
07 北杜塢鐘樓 / 250
08 西莊魁星閣 / 252
09 三泉藥王閣 / 255
10 東陀節孝坊 / 256
11 光馬白台寺 / 259
12 閆家莊魁星閣 / 261
13 陽王稷益廟 / 263
第八章 巍峨堂皇覽河東:關帝故里走運城 / 267
01 解州關帝廟 / 269
02 常平關帝廟 / 277
03 運城關王廟 / 282
04 運城池神廟 / 284
05 芮城永樂宮 / 286
06 芮城廣仁王廟 / 292
07 芮城壽聖寺塔 / 294
08 芮城城隍廟 / 296
09 芮城清涼寺 / 298
10 萬榮飛雲樓 / 300
11 萬榮秋風樓 / 303
12 河津樊村玄帝廟 / 307
跋 / 314
編輯推薦
一時興起闖天下,心血來潮畫古建。
千里獨行走山西,萬種艱險若等閒。
妻女不捨多惜別,骨肉思念忍心間。
奔波記錄因情切,何須日日事佛前?
二十年來走三晉,亦為尋訪亦為痴。
嘆為觀止壁上觀,流連忘返塔側臨。
滿腹經綸著傳奇,妙筆生花繪古珍。
位卑未敢忘憂國,酸甜苦辣誰解心?
【內容簡介】
山西省現在保存著全國約70%的明以前大木構建築,各類形式的古建築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國之冠,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築不勝枚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更是數量極為龐大,被譽為“古建築愛好者的天堂”。本書按地域劃分,以繪畫和遊記的形式將晉中、晉北的中國傳統建築之美展現給讀者,同時也記錄了眾多古民居的現狀,希望喚起更多讀者對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的關注、熱愛和保護。
【目錄】
第一章 三晉西陲薈瓊樓——踏遍山鄉走呂梁 / 001
孝義中陽樓 / 002
中王屯天齊廟 / 004
汾陽南薰樓 / 005
基督教堂 / 007
東陽城三結義廟 / 009
見喜龍天廟戲台 / 011
虞城五嶽廟 / 012
普會禪定寺 / 014
田村聖母廟 / 015
太平龍天廟 / 017
峪口聖母廟 / 018
後溝玲瓏塔 / 020
小相多寶塔 / 021
上廟太符觀 / 024
上賢梵安寺塔 / 027
孝義鎮市樓 / 029
穆家寨淨心寺 / 031
石永市樓 / 033
南徐則天廟 / 035
交城奎星樓 / 037
丁家祠堂 / 039
卦山天寧寺 / 040
石壁玄中寺 / 042
離石文廟 / 046
離石鼓樓 / 047
離石安國寺 / 049
中陽鼓樓 / 051
方山大武樓 / 053
東坡西方寺 / 054
鋤溝真際樓 / 056
第二章 晶瑩環翠留餘暉——靈石介休訪遺珍 / 059
馬和晉祠廟 / 060
蘇溪資壽寺 / 061
靜昇文廟 / 065
靜升后土廟 / 068
興地回鑾寺 / 069
興地龍天廟 / 072
小靳東嶽廟 / 073
大靳菩薩廟 / 075
銀錠山虹霽塔 / 076
師屯北廣濟寺 / 079
西劉屯鎮河樓 / 080
韓屯關帝廟 / 083
西段屯文廟牌坊 / 084
張壁古堡 / 086
介休祆神樓 / 088
介休后土廟 / 091
介休五嶽廟 / 093
介休文廟 / 096
石屯環翠樓 / 098
太和岩琉璃牌坊 / 099
第三章 市井牆垣今猶在——城郭內外識平遙 / 103
平遙城樓 / 104
平遙市樓 / 106
平遙文廟 / 108
平遙武廟 / 109
平遙清虛觀 / 111
幹坑南神廟 / 114
郝洞鎮國寺 / 116
橋頭雙林寺 / 118
冀郭慈相寺 / 122
北常乾山樓 / 124
北常市樓 / 126
南政隆福寺 / 128
第四章 晉商故里銀祁縣——富可敵國金太谷 / 131
許道台故宅 / 132
古民居街巷 / 133
長裕川茶莊舊址 / 136
豐固普壽寺 / 138
賈令鎮河樓 / 140
賈令狐神廟 / 142
谷戀真武廟 / 143
東觀興梵寺 / 145
永安關帝廟 / 147
王賢萬聖寺 / 148
集林坪關帝廟 / 150
來遠關帝廟 / 151
太谷鼓樓 / 152
太谷安禪寺 / 155
無邊寺塔 / 156
北六門石坊 / 159
北郭法安寺 / 160
白城光化寺 / 162
鳳凰山三塔 / 163
陽邑淨信寺 / 165
範村東閣 / 170
蚍蜉真聖寺 / 172
第五章 誰到并州不斷腸——太清榆陽尋舊跡 / 175
唱經樓 / 176
藏經樓 / 178
崇善寺 / 179
文廟 / 181
純陽宮 / 182
永祚寺雙塔 / 184
晉祠 / 185
王郭明秀寺 / 188
晉源阿育王塔 / 190
蒙山開化寺連理塔 / 191
土堂淨因寺 / 193
上蘭竇大夫祠 / 194
徐溝文廟城隍廟 / 196
溫李青玉皇廟 / 200
榆次城隍廟 / 201
修文褚鈇墓石坊 / 203
南合流戲台 / 204
東左付聖安寺 / 205
陽曲不二寺 / 207
北鬱利佛堂寺 / 209
寺莊三學寺 / 210
西殿軒轅廟 / 212
範莊大王廟 / 214
辛莊開化寺 / 215
帖木兒三塔 / 217
石嶺關 / 219
第六章 散落村郊無人識——壽盂陽平覓古風 / 223
壽陽文昌閣 / 224
胡家堙戲台 / 225
泥莊大明寺 / 227
逯堙張振廟 / 229
馬家寨關帝廟 / 231
黑水福田寺 / 232
董家莊松羅院 / 234
路家河聖教廟 / 235
百僧莊大王廟 / 237
段王羅漢寺 / 239
東郭義清微觀 / 240
龍門河慶雲閣 / 242
孟家溝龍泉寺 / 243
盂縣大王廟 / 245
進圭玉皇廟 / 247
李莊藏山祠 / 249
銅爐文殊寺 / 250
中北釋迦寺 / 252
水神山烈女祠 / 254
上烏紗千佛寺 / 256
下烏紗旗桿院 / 258
白土坡建福寺 / 259
東坡頭泰山廟 / 261
林里關王廟 / 263
平定文廟 / 265
天寧寺雙塔 / 266
馬山馬齒巖寺 / 268
平定娘子關 / 269
第七章 古長城畔文殊境——忻代五台佛國行 / 273
忻州城垣 / 274
秀容書院 / 276
連寺溝泰山廟 / 279
桃桃山鐵樑橋 / 281
西呼延金洞寺 / 283
合索福田寺 / 287
陽武朱氏牌樓 / 288
前沙城佛堂寺 / 292
練家崗惠濟寺 / 294
上社岱山廟 / 296
崞陽文廟 / 299
崞陽城隍廟 / 302
普濟橋 / 303
代縣邊靖樓 / 305
代縣鐘樓 / 307
代縣文廟 / 309
代縣武廟 / 311
代縣阿育王塔 / 313
新廣武長城 / 315
寧武關 / 318
陽方口長城 / 321
偏關老營堡 / 323
陽灣子平胡墩 / 326
偏關樺林堡 / 328
寺溝護寧寺 / 330
河曲護城樓 / 331
四旦坪敵樓 / 334
河曲舊縣城 / 335
北社洪福寺 / 337
善文延慶寺 / 339
李家莊南禪寺 / 341
豆村佛光寺 / 344
台懷顯通寺 / 350
塔院寺 / 354
萬佛閣 / 356
羅睺寺 / 358
圓照寺 / 360
三泉寺 / 364
壽寧寺 / 365
殊像寺 / 367
金閣寺 / 368
龍泉寺 / 371
天岩岩山寺 / 375
公主寺 / 377
第八章 遼金巨剎今猶在——雲朔烈烈塞上風 / 381
應縣木塔 / 382
應縣淨土寺 / 385
渾源永安寺 / 386
朔州崇福寺 / 388
大同華嚴寺 / 393
大同善化寺 / 398
大同鼓樓 / 404
陽高雲林寺 / 406
天鎮慈雲寺 / 407
新平玉皇閣 / 412
李二口長城 / 414
陽高鎮邊堡 / 415
八台子教堂 / 417
鎮寧樓長城 / 419
跋/ 421
鬥栱飛簷畫古建
作 者:連達 著
出 版 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頁 數:197
裝 幀:平裝
ISBN:9787111594024
目錄
序
前 言
概 述 1
章 常見古建築的種類 3
1.1 宮殿 4
1.2 園林 5
1.3 寺廟 6
1.4 陵墓 8
1.5 城壘 9
1.6 民居 11
1.7 塔和經幢 12
1.8 樓閣 14
1.9 牌坊 16
第2章 常見古建築屋頂樣式 19
2.1 廡殿頂 20
2.2 重簷廡殿頂 20
2.3 歇山頂 21
2.4 重簷歇山頂 22
2.5 懸山頂 22
2.6 硬山頂 23
2.7 捲棚頂 24
2.8 十字歇山頂 24
2.9 攢尖頂 25
第3章 古建築的主要構件及其時代特徵 27
3.1 鴟吻 29
3.2 脊剎 37
3.3 脊飾 41
3.4 仙人神將和角神 46
3.5 斗拱 49
3.6 柱礎 68
3.7 石獅和瑞獸 70
3.8 塑像 74
第4章 古建築寫生的工具和初步練習 79
第5章 古建築繪畫的透視與構圖 91
5.1 一點透視 92
5.2 兩點透視 94
5.3 三點透視 96
5.4 散點透視 98
5.5 構圖 100
5.6 一些古建築寫生中所能遇到的問題 111
第6章 古建築畫法步驟解析 113
6.1 一組斗拱的示例 114
6.2 多組斗拱的示例 115
6.3 轉角斗拱的示例 117
6.4 小型殿宇的示例 119
6.5 大型殿宇的示例 126
6.6 古街道的示例 132
6.7 樓閣建築的示例之一 138
6.8 樓閣建築的示例之二 145
第7章 用畫筆記錄瀕危古建築 151
第8章 古建築寫生作品欣賞 159
內容介紹
......本書凝聚了作者多年來積累的古建築知識和寫生經驗。內容包括常見古建築的種類、常見古建築屋頂樣式、古建築的主要構件及其時代特徵、古建築寫生的工具和初步練習、古建築繪畫的透視與構圖、古建築畫法步驟解析、一些古建築寫生中所能遇到的問題、用畫筆記錄瀕危古建築以及古建築寫生作品欣賞,將中國古建築知識進行了普及和宣傳。本書在講解描繪古建築方法的同時,也闡釋了大量不同時代古建築裝飾細節的特點。本書適用於寫生愛好者、古建築愛好者以及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人士。
連達著的《斗拱飛簷畫古建(圖解古建形制與寫生)》凝聚了作者多年來積累的古建築知識和寫生經驗。內容包括常見古建築的種類、常見古建築屋頂樣式、古建築的主要構件及其時代特徵、古建築寫生的工具和初步練習、古建築繪畫的透視與構圖、古建築畫法步驟解析、一些古建築寫生中所能遇到的問題、用畫筆記錄瀕危古建築以及古建築寫生作品欣賞,將中國古建築知識進行了普及和宣傳。
本書在講解描繪古建築方法的同時,也闡釋了大量不同時代古建築裝飾細節的特點。本書適用於寫生愛好者、古建築愛好者以及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人士。
中國古建築是世界建築目前獨樹一幟的偉大創造,是建築更是藝術,曾經輻射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是獨步於世界的漢文化圈的重要表現形式和組成部分。隨著近代中國的衰落和西風東漸的影響,中國古建築也遭到了嚴重衝擊,一度被認為是落後、腐朽和醜陋的代表,被棄之如敝履,逐漸為近現代建築材料和形式所取代,走向了衰亡。時至今日,仍然有無數的古老城鎮鄉村和大量數百年的古街老宅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化為瓦礫,古中國的身影離我們日漸遠去,形象愈發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僵直惡俗的貼了瓷磚的紅磚大瓦房,是耀眼的玻璃幕牆和高樓大廈,在鋼筋與水泥的叢林裡,中式建築卻已是鳳毛麟角難覓踪跡。今天當我們重新回頭客觀審視仔細品味這種延續了幾千年不斷傳承和發展的構造形式,會發現這些古建築是傳統思想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文化的精華,是正在凋零逝去的華夏文明的餘韻遺珍。古建築的消亡也是歷史的終結和文化的沒落,我們這一代......